濟南齊長城遺址錦陽關比秦長城還早400年 長勺之戰(zhàn)發(fā)生在這里
距離濟南市區(qū)約50公里的濟南章丘區(qū)和萊蕪交界處有一齊長城遺址,這段名叫錦陽關,建造時間比秦長城還要早400多年,是春秋戰(zhàn)國齊長城重要關隘。
如今的錦陽關長城尚存0.6公里較為完整的石砌墻體,殘存城墻最高為7.5米,最厚為6米。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zhàn)、艾陵之戰(zhàn)、贏之戰(zhàn)均發(fā)生于錦陽關一帶。
錦陽關關口坐落在章丘區(qū)文祖鎮(zhèn)三槐樹村,此村文化歷史悠久,據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齊國的兵營大寨,因而得“大寨”之村名。再往南一公里,便來到古代齊魯邊界。路邊有一巍然屹立、雄偉壯觀的古建筑,下為通道、上有閣門,并設有瞭望臺。
錦陽關也叫通齊關,是齊長城上三大重要關隘之一。原為石發(fā)碹拱形門,高6米,門洞寬4米,進深8米。門上方在長2米、寬50厘米的青石上陽刻40厘米×35厘米的“錦陽關”三個大字。關上平臺四周筑有垛口,平臺上有關帝廟,內彩塑數(shù)尊。兩扇關門為鐵箍木制,用直徑15厘米門杠橫鎖。
往西北看,齊長城蜿蜒起伏、繞嶺盤山 ,隱蔽于狹澗 ,聳立在峻峰,向云霧里伸延。似銀蛇擺尾,又如巨龍騰空。從章丘的石子口村沿山路步行1公里左右,還能看到昔日齊長城留下的痕跡。
近幾年文祖街道辦事處石子口村開發(fā)了民宿,參觀齊長城遺址也成為他們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很多游客都慕名而來。關于齊長城建于何年呢?據一九二八年濟陽縣出土的編鍾銘文,有周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四零四年)“晉人伐齊入長城”之記載。
據記載春秋時期防門便有防御工事,正因“防御工事 ”而此地得名“防門”。史記,公元前五五五年,晉、魯、鄭、宋等十二諸侯國聯(lián)合伐齊,“齊國集兵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廣里”今在長青縣境內)得勝。經過此戰(zhàn),齊國深知防御工事之重要,便開始在交通要道、山洼之處筑城墻防御。到齊宣王時代,南方楚國先后消滅魯、莒等國,成為雄霸。齊為防楚國將斷續(xù)的長城連接修筑,形成了蜿蜒千里有余、令各諸侯國談而生畏的齊長城?!妒酚浾x》引《齊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上筑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川,千余里以備楚?!?/p>
根據以上記載,不難看出齊長城應為春秋時代始建,齊宣王時代完工。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為抵御“白宛寇”入侵,將錦陽關一帶齊長城重新加修,現(xiàn)在關西至大廠村北山一段有756米城墻較完整,高5米-6米,垛口、瞭望孔都較完整。關東2200米城墻保存也較好,殘高2.5米。錦陽關于1938年日寇侵華時毀于戰(zhàn)火,關址現(xiàn)為萊蕪至章丘公路占用,路邊有章丘區(qū)立“齊長城”標志碑。關之東700米處的山頭上有烽火臺遺址,俗稱煙火臺。山頭周圍有環(huán)墻遺址,東至魯?shù)卮灞?,有保存較好的錦陽關東便門,為齊魯百姓往來而設。門為石砌拱形,高2.8米, 內寬2米,進深3.3米。便門兩側有城址,長1150米,西側高1.2米,寬2米-4米;東側高2.5米-4.2米,外墻寬0.8米,內設站臺,總寬度為4.2米-6米。
如今的錦陽關經過章丘區(qū)政府保護,將一些古樹保留下來,四周經建造以后非常平坦,游客可以參觀。
(通訊員:劉寶杰)
Hash:ae973e6e67e042222105829afe87a5cc4de3da97
聲明:此文由 二三里山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