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陽谷的大詩人吳鎧你了解多少?

吳鎧

吳鎧(約1491一約1539),字文濟,號石湖,陽谷縣城西關(guān)吳南園人,祖籍江西南昌。明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初官行人,升南京道監(jiān)察御史,因遇變未就,改任北京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有清正之譽。終官至陜西寧夏都御史。陽谷尊為鄉(xiāng)賢。 吳鎧愛文喜詩,清康熙十二年編《陽谷縣志》,收錄他的《盟臺遺響》、《阿井膠泉》、《谷山春曉》、《七級古渡》等詠陽谷名勝古跡詩多首。

其墓在陽谷縣城西南吳南園村西約30米處,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谷古八景

盟臺遺響

齊侯小白新用政,內(nèi)憂外患國不寧。

管仲獻策御強敵,齊宋江黃始會盟。

盟臺,即春秋時齊桓公會盟臺。會盟臺傳說是春秋時期齊桓公召集天下諸侯議政富國的地點。指揮洼傳說是齊桓公會盟于陽谷時,取土建會盟臺形成洼地,會盟時七十二路指揮在此相聚,故稱指揮洼。指揮洼是陽谷城中唯一的水面,面積達80畝。

春秋魯僖公三年,齊桓公作為霸主約宋、江、黃三國諸侯會盟于陽谷?!蹲髠鳌分^此次會盟的原因是“謀伐楚也”。會上,齊桓公還談了“無障谷(不要切斷上游水源),無貯粟(不可儲存糧食而不救災),無易樹子(不可更換嫡長繼承人),無以妾為妻”等內(nèi)容,史稱“大會”。

紫荊余韻

紫荊即紫荊祠(紫荊堂),陽谷縣城老南門內(nèi)原有“紫荊祠”,今陽谷縣有紫荊街。陽谷縣城紫荊堂源于原朝城縣,后陽谷縣城內(nèi)有紫荊堂,為明萬歷年間知縣李蔭建;據(jù)傳,隋朝田真、田廣、田慶兄弟三人,兄弟重義。長兄田真居朝為官,大弟田慶為蘭田知縣,三弟田廣任北京城鎮(zhèn)定府鎮(zhèn)縣知縣,兄弟雖各處為官,但祖業(yè)存在,合住一堂。家庭和睦,祖愛孫敬,享受不盡的天倫之樂,田府庭前有一株紫荊樹,樹大一圍,郁茂異常。每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紫荊花開,花紅似火,鮮艷奪目,獨領(lǐng)風騷。更為家庭增添無限歡快喜悅。祖公見兒孫滿堂,人丁興旺故立言:今后一家要象庭外紫荊花一樣,興旺昌盛,紅紅火火,樹不死,不準分家。但田廣之妻不賢德,想單獨吃獨食,欲分財各立炊自立,故每日使女仆將熱洗臉水潑于樹下,久而久之紫荊樹枯萎了,闔家老小見狀大吃一驚,究其根源,原是郭氏所為,為嚴家教祖公命將郭氏休走。后紫荊樹不受熱水燙根慢慢又枝葉茂盛,復活如初。經(jīng)過此事,紫荊花不死成了家和的象征,世人則喻其為兄弟花。

月堤環(huán)向

筑堤本意為蒼生,庇護田舍得安寧。

堤到村前繞向過,以民為本萬代稱。

月堤又名魯?shù)?,在陽谷?a href='/xibei/' target=_blank>西北15里,與城南鯀(gǔn)堤相對。以其在城西北,如新月之鉤,環(huán)繞過境,故名。魯?shù)套?a href='/xinxian/' target=_blank>莘縣經(jīng)陽谷入聊城,為漢成帝時王廷世運土塞黃河決口所增筑。

阿井膠泉

奇乎不奇,不奇亦奇。

丹耶非丹,非丹勝丹。

楹聯(lián)釋義:上聯(lián)說,阿井奇怪嗎?其實它的樣子一點也不奇怪,它和其他的水井狀貌沒有什么差別。古阿井真的不奇怪嗎?它還真的挺奇怪,因為古阿井的水和其它井的水有著炯然的差異。離開古阿井的水,便熬不出真膠來。

下聯(lián)說,阿膠道士練就的仙丹嗎?那當然不是。但阿膠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要比道士的仙丹強百倍千倍。

“古阿井”又名阿膠井。址在陽谷縣阿城鎮(zhèn)西北三公里“東阿故城遺址”中央。距縣城約25公里。井深數(shù)丈,青磚砌就。井口覆以青石板,呈長方形。舊有接官廳龍神祠建筑。今僅存一石亭,清光緒五年(公元1880年)建,六角對稱,結(jié)構(gòu)精巧,雕琢精細,至今堅固如初。亭正面額題“濟世壽人”四字,楹聯(lián)為“圣代即今多而露,仙鄉(xiāng)留此好源泉”。亭下有一石碑,以屃赑承之。碑高五尺,寬二尺余,上鐫“古阿井”三字。篆刻婉轉(zhuǎn)通達,古樸自然。有關(guān)阿井的記載。當追溯到漢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后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記載。井水深綠而重,清冽甘美,富含鈣、鎂、鉀、鈉等十多種對于人體有益的礦物質(zhì)。用以煮膠,易除雜質(zhì),并能增強療效。阿膠素有“貢膠”、“真膠”之美譽。

故“阿井膠泉”被列為我縣八景之一。

谷山春嘵

新城孟店本平川,谷山原指谷城山。

冬去春來草木新,鳥鳴旭日花叢間。

孟店,是建縣后,縣城經(jīng)過三遷后選定的新址。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從東平郡須昌縣析置陽谷縣,轉(zhuǎn)屬濟北郡??h城定在陽谷亭(漢時叫陽谷城)。陽谷縣名也因治所陽谷亭(今平陰王古店)而得名。舊縣城北有谷城山。后西遷治所于疊路頭(俗稱水歿城)。北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黃水淹沒陽谷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陽谷治所南移至上巡鎮(zhèn)(今張秋城坡村)。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縣治所再次西遷至孟店,即今陽谷縣城。

谷城山:又名谷山。在古陽谷亭北5華里處,屬泰山山脈西麓。該片山區(qū),叢林茂密,鳥語花香,景色怡人,春景尤勝。登上山來,眼前東平湖水煙波浩渺,蔚為壯觀。故列為陽谷八大景觀之首。該山現(xiàn)已歸平陰縣所屬。

古塔夕照

國學三支儒道釋,如來佛祖大睿智。

心燈明鏡心香起,干枯心靈變潤滋。

佛,即佛陀的簡稱。佛家泛指一切覺者和智者。而佛家最高的大智大覺者釋迦牟尼,他的名字包含了佛家的全部意義和境界。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有西漢使者景憲將佛經(jīng)從大月氏國帶回。時值中國思想史上儒道之爭最激烈的關(guān)口,因此當時佛教并未得到廣泛的傳播。至魏晉,玄學興,并與佛學悄然結(jié)合,至此,中國化了的佛學在中土得以廣泛流傳。隋唐時,佛學在中國達到了極盛。此時,在中國南方,在揚州的慧日、法云寺,廬山東林寺、峰頂寺,荊州玉泉寺,十住寺也聚集了眾多的高僧大德,寺中香火繚繞,經(jīng)年不絕。到了宋朝,名理學興起,佛學開始走向衰微。清末,佛教又呈復興之勢。

釋迦牟尼佛告誡眾生,人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各種欲望,有欲望而造業(yè),就不能免于輪回。只有消滅一切欲望,才能達到“涅槃”境界。經(jīng)過長期修道,人生才能達到寂滅一起煩惱和圓滿一切清凈功德的境界。修行是達到涅槃的唯一途徑。

我縣古塔寺院,宋時已荒廢,史料記載缺佚。我輩不敢妄斷。但佛教對我縣人民的影響和人心的鑄造。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沙河雁渚

沙河水闊蒲草澗,大雁嬉戲水草邊。

水皺草低風乍起,千雁萬雁飛云天。

沙河,今稱趙王河。在今縣城東十六里處。河道南北走向,穿境而過,古代曾是黃河故道。據(jù)史料記載,黃河五次改道均流經(jīng)縣境。漢唐至北宋明道年間,黃河流經(jīng)本縣西部,即沙河。因沙河位居我縣西部,又在當時縣城疊路頭西部。北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河決澶州橫垅,越金堤而南。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河決澶州,改道南流,境內(nèi)河道遂廢。南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黃河在梁山泊南北分流,其北流經(jīng)縣南境清水河。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新開會通河(小運河),黃河北流水量減少。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筑塞黃陵崗,黃河北流斷絕,悉入徐淮,不復流經(jīng)本境。

當今沙河,源于壽張鎮(zhèn)趙生白村,北流至郭屯孟屯村入聊城界。流經(jīng)我縣長度七十五華里余。以其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沙河雁渚,列陽谷八大景觀之三。

關(guān)圣鐵馬

陽谷城中有關(guān)圣祠,祠內(nèi)關(guān)云長身邊有鐵馬兩匹,傳說是宋高宗趙構(gòu)發(fā)詔書命鑄造鐵馬,以謝救濟駕之恩。

康王遺跡康王,即宋高宗趙構(gòu)。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初封康王,據(jù)《陽谷縣志》記載:定水鎮(zhèn)之北原有康王城為南宋高宗初封處。又傳陽谷城東北角有康王故宅。

相傳當年康王南渡時,為金兵所追,河無渡船,難以涉過,緊迫間,有馬奔馳而來,康王騎之,過河脫險,馬忽然委地而墜,此馬乃關(guān)圣祠中之泥馬也??低醯俏缓?,下詔書命鑄造鐵馬兩匹,以謝神靈。從此以后,此關(guān)圣祠俗稱“鐵馬關(guān)圣祠”。

此典故與泥馬渡康王相合。

Hash:95c224612c7d37f42295175ab8dd6b4c206efb0b

聲明:此文由 今日陽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