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座名樓,朱元璋建完地基后突然決定停建,600年后才建成

江樓已成為繼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之后的江南第四大名樓時,我有點不以為然。面世不久的閱江樓怎么可能與歷經(jīng)滄桑的三大名樓競相媲美,這是否有沽名釣譽之嫌?待我登臨閱江樓,并聆聽了專家的背景介紹,才知道自己是如此的孤陋寡聞,閱江樓躋身江南四大名樓,絕不是濫竽充數(shù),誠為名至實歸。

要說當今的閱江樓,還真有一些奇特。有人戲稱這是朱元璋立項的工程,從開工至竣工先后歷時六百多年,可謂歷史久遠; 縱觀中國的名樓,總是先有樓、后有記,而唯獨閱江樓卻是先有記后有樓,此無疑為文學史上天下無二; 名樓名閣,一般都是對稱的建筑,而閱江樓卻是極不對稱的樓閣。若從樓的東面臺階看閱江樓,因不對稱引起的視覺偏差,使整個樓顯得左重右輕,有明顯向右傾斜的感覺。

閱江樓的歷史溯源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當年在南京龍山以8萬軍隊打敗陳友諒40萬人馬,為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礎。為紀念這一決定性的勝利,1374年,朱元璋賜改盧龍山為獅子山,下詔在獅子山山頂建造閱江樓,樓名寓“閱江覽勝”之意,并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

閱江樓在建樓工程完成地基后,朱元璋突然決定停建,在《又閱江樓記》中,朱元璋表示老天有信號批評他,不要忙急于建樓,于是停工。所謂的信號就是多次出現(xiàn)日食、地震,當時朱元璋的身體也出現(xiàn)了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元朝余黨,沿海的倭寇,昆明未平,太湖水災。

在《閱江樓記》中,朱元璋闡明了建樓的理由:“此樓之興,豈欲玩燕趙之窈窕,吳越之美人,飛舞盤旋,酣歌夜飲?實在便籌謀以安民,壯京師以鎮(zhèn)遐邇,故造斯樓?!敝?,他又命在朝諸文臣以“閱江樓記”為題各寫一篇,共得一百多篇,其中以翰林大學士宋濂所作的文章為最佳,收錄于《古文觀止》。

當服刑的囚犯在獅子山山頂壘起了“平砥”(地基)后,朱元璋又突然決定停建閱江樓。有了“樓記”,卻決定不建樓了,出爾反爾的朱元璋為了不失面子,在《又閱江樓記》中說明停建的理由是:“今年欲役囚者建閱江樓于獅子山,自謀將興,朝無入諫者。抵期而上天垂象,責朕以不急。即日惶懼,乃罷其工。試令諸職

事妄

為《閱江樓記》,以試其人。及至以記來獻,節(jié)奏雖有不同,大意比比皆然,終無超者?!?朱元璋以上天顯靈,決定不急于建造閱江樓。其時戰(zhàn)亂方息,百廢待舉,緩建亭臺樓閣,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這不失為明智之舉,但朱元璋把眾官的“樓記”寫得不好,也歸咎為不蓋樓的一大原因,這似乎是在忽悠文臣百官了。

閱江樓經(jīng)這么一耽擱,轉(zhuǎn)眼就是600多年。樓沒有建成,只有宋濂的《閱江樓記》 和朱元璋的《閱江樓記》及《又閱江樓記》傳頌至今。閱江樓也就成為了歷史上“有記無樓”“有詩無樓”“有畫無樓”的夢幻樓閣。

1994年,南京有關部門決定建立閱江樓風景區(qū),經(jīng)過8年的規(guī)劃設計施工, 2001年9月18日,積淀六朝古都歷史,呈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閱江樓終于順利竣工,結(jié)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一代帝王朱元璋的夢想和追求,歷經(jīng)600多個春秋,在二十一世紀初的南京人民手中成為現(xiàn)實。

坐落在獅子山的閱江樓,樓高52米,加上山高總共130多米,可謂是最高的名樓。閱江樓為元末明初建筑風格,整體為“L”型,外四層暗三層,共七層,翹首飛檐,氣勢恢弘,層層疊疊,跌宕多變,雕梁畫棟,古色古香,充分展示了古典的皇家氣派。今日閱江樓的設計者可謂深深領會了朱元璋當年“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霧,朱簾風飛而霞卷,彤扉開而彩盈……斯樓之高,豈不壯哉”的創(chuàng)意

閱江樓有內(nèi)部用電梯的可直通樓頂,我們一行由專家?guī)ьI,借光直達頂層,然后由上而下逐樓游覽。樓內(nèi)陳列的古跡珍品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仰望樓頂蟠龍藻井,有一條金龍盤踞其間,由整根香樟木雕刻,龍身鍍上24K黃金,據(jù)說共耗掉5.5公斤多黃金,真是金碧輝煌,盡顯王者之氣。

逐樓下來,有高12.8米,寬8米,當今國內(nèi)最大的貼壁瓷畫《鄭和下西洋全圖》,色彩斑斕,恢宏大氣,全景式地描繪了鄭和下西洋的盛況;有明朝歷代皇帝的畫像與文字介紹;有用上等紅木精細仿制、重量超千斤的“朱元璋龍椅”;有金字大靠壁,鏤刻著朱元璋撰寫的《閱江樓記》片斷……

漫步閱江樓外的回廊,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長江浩淼一覽無余,江上百舸爭流,笛聲時起; 金陵古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盡收眼底。背倚名樓廊柱,面對長江流水,我不禁想起進山門時的楹聯(lián),“一江奔海萬千里,兩記呼樓六百秋”。六百多年來,中國歷經(jīng)戰(zhàn)亂,國勢衰微,今欣逢太平盛世,政通人和。

Hash:b476a9a1f005e472828b38d1ec55848985301b05

聲明:此文由 笑談風云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