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丨漫游朱子故里五夫古鎮(zhèn)
五夫,是福建省武夷山市下轄的一個古鎮(zhèn),庚子年盛夏,我們漫游了五夫古鎮(zhèn)。
五夫,自古有"鄒魯淵源"之稱,真正讓五夫揚名四海的是因為南宋理學宗師朱熹。朱熹在五夫生活了五十多年,是朱子理學的形成地。
五夫依山傍水,放眼望去,方塘座座,稻田青青。一尊巨大的漢白玉雕像矗立于青山綠水間,不用說,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雕像。朱熹祖籍婺源紫陽鎮(zhèn),所以他在五夫鎮(zhèn)的故居叫紫陽樓。他與陸九齡、陸九淵兄弟會講鵝湖寺十余天,開啟了書院會講先河。朱熹與上饒有深厚的淵源,讓我對這位大思想家、大儒學家又多了一份崇敬。盡管烈日當空,我們依然朝著朱文公雕像的方向行進,空曠的田野小徑,找不到可以遮陽的樹木,走到朱熹的雕像前,已經(jīng)渾身濕透。放下行李,顧不得擦汗,就向朱熹雕像行注目禮。朱熹雕像是五夫鎮(zhèn)文公廣場的主要景觀,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塑造朱熹雕像創(chuàng)作指導專家呂品昌教授就是我們上饒人。
仰視朱文公雕像,面容慈祥,目光深邃。他左手持書,右掌朝上,迎著太陽,踱著方步。仿佛要檢查學子的功課,又好像在思考新的哲學話題。雕像背面,刻有朱熹的“延平答問”、“中庸章句”、“論語集注”、“易學啟蒙”、“孝經(jīng)刊誤”、“近思錄”等著述經(jīng)卷。雕像后,有一口深水井,能照到藍天白云,也能照見人的內(nèi)心,讓人聯(lián)想朱熹的名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天光云影的映照下,這口井仿佛告訴游人,朱子學說與思想,源于山河大地、源于思考思辨。
瞻仰了朱熹雕像后,準備離開朱子文化廣場。也許因為天氣太熱,也許不是雙休日,廣場上見不到游人,更沒有可搭乘的車輛。這時,一位騎摩托車的村民閃電般路過,看我招手,他急忙剎車。知道我要去鎮(zhèn)里參觀,他說,對不起,只能帶一人。打擾了這位村民,應該說對不起的是我。我把所有的行李放在他的摩托車上,老伴喜歡攝影,他可以邊走邊拍。路上,我跟村民聊天,知道他姓劉,三十多歲,家住五夫鎮(zhèn)興賢古街,干完農(nóng)活準備回家休息。遇到熱情的小劉,讓我對五夫產(chǎn)生好感,五夫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果然淳樸。到了興賢村口,我下車,小劉無論如何不肯收錢。這些年,我們旅途漫漫,總是遇到好人,得到幫助,讓我們心存感恩。
在五夫鎮(zhèn)車站附近,找了一家民宿住下。換上干爽的衣服,立即去游興賢村古街。興賢村因興賢書院得名,朱熹曾在興賢書院讀書。除了興賢書院,朱子社倉,朱子巷,萬畝荷塘也是五夫鎮(zhèn)的打卡景觀。也許你會問,荷塘到處有,五夫的荷花有什么特別處?五夫的荷塘,不止是讓游人觀賞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還有食用、藥用價值,變成了惠及村民的產(chǎn)業(yè)。行走在五夫鎮(zhèn)的街頭巷尾,家家敞開大門,戶戶低頭剝蓮子,剝蓮子的不僅有老年人,還有許多年輕夫妻,看到這個景象,讓我想到一個詞:“愛蓮”。五夫人種蓮,愛蓮,古風依然。這里的古宅多是磚木、黃泥結(jié)構(gòu),有些房子顯得破舊,但每棟房子里都有人居住,有人剝蓮子,賣蓮子,使這座有些原始風貌的古鎮(zhèn)顯露出生機和活力。
在五夫鎮(zhèn)萬畝荷塘旁,有家清蓮工坊,是武夷山市喊山特產(chǎn)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創(chuàng)辦的,工坊用帆布搭建,里面坐滿了剝蓮子的男女。大家邊剝邊聊天,剝一斤蓮子可掙三元,村民也可以將家里剝好的蓮子拿到這來烘烤。工坊門前有幅對聯(lián),說的是吃了五夫建蓮的事,“醒了頭不痛,半夜口不渴”。真有那么神奇?從隋朝開始,五夫鎮(zhèn)就有人種“建蓮”,因為緯度、氣候、濕度等原因,這里的蓮子成為皇家貢品,小說紅樓夢里就有描寫建蓮的章節(jié)。
在清蓮工坊,看見脫去綠殼的蓮子,粒大圓潤,色如凝脂,讓我產(chǎn)生想咬一口的沖動。我試著幫村民剝幾粒,看他們輕輕咬一下,再用手剝,飽滿白嫩的蓮子就從手中滾落。沒想到,我一口咬下去,蓮子就碎成了幾瓣,只好飽口福了。我對村民說,像我這樣剝蓮子,只能喝西北風了,說得他們開懷大笑。還別說,五夫的生蓮子吃到嘴里,香甜爽口,蓮芯都沒苦澀味,難怪有“建蓮甲天下”之說。
五夫鎮(zhèn)的主要景點在興賢古街,古街始自五虹橋,終至文獻橋,全長1000余米,我在興賢街來來回回走了幾趟,微信運動顯示,我走了兩萬步。我以為,興賢古街的魅力是沒有過多的人工雕琢,腳下的麻條石浸潤了歲月的年輪,時不時能發(fā)現(xiàn)腳下踩的就是古老文物,石板上刻有明代或清代的年月,仔細一看,這塊石板原來是清道光年間是一位姓連官人的墓碑,我趕忙作揖,不知者不怪,失敬,失敬,趕緊挪開腳步。
如果是跟團游五夫,腳步匆匆,頂多兩個來鐘頭就能打道回府。我們住在五夫鎮(zhèn),可以慢慢游,和當?shù)厝顺堕e天。當?shù)卮迕窀嬖V我,興賢古街,分上下街,上街住的是做官、教書或有名望者,下街則是經(jīng)商干雜物的販夫走卒。所以,“興賢書院”、“劉氏家祠”、“連氏節(jié)孝坊”、“朱子社倉”、“朱子巷”等人文景點都集中在上街。
中晚唐時期,五夫街即具雛形。到了宋代開始興旺,特別在南宋后期,胡家、劉家諸賢以及由朱熹相繼成名之后,更趨鼎盛。史書上記載,當時的五夫商肆店鋪密布,名人學者云集??少F的是,雖經(jīng)1000余年變故,五夫仍然保留著許多宋代時期的風格建筑,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門上分別鐫刻著“崇東首善”、“五夫薈萃”、“天地鐘秀”、“籍溪勝境”、“紫陽流風”等歷史名人手書的橫額。興賢古街許多景觀,雖然有些殘破,有的只留下一個顯赫的牌坊,這些遺存雖未整修復原。其實,這就是興賢古街最大看點,能讓游人真實了解五夫歷史,能從一磚一瓦中觸摸到朱熹在五夫留存的印跡。而不是像有些古鎮(zhèn)那樣,一拆了之,面目全非。
在興賢古街左側(cè),時不時有一口古水井出現(xiàn)在眼前,五夫人稱它為五賢井。井欄石沿上可以見到“雍正四年重修”,“明朝萬歷十九年中秋,由王有節(jié)出資挖掘”等內(nèi)容。五賢井的名稱由來,據(jù)說與“五夫”地名有著密切關(guān)系,在宋代,五夫出了功名顯赫的胡氏家族,即理學先儒胡安國一家,其后人,才俊迭出,多為理學賢才和從教者,胡氏中的五位名人即胡安國、胡憲、胡宏、胡寅、胡寧,興賢書院就是胡氏所建。他們都有著“士大夫”的榮耀,稱為“五賢”,少年朱熹曾在興賢書院讀書,后來又在興賢書院教書。有人因此認為“五夫”由此得名,后人將街上的這五口水井命名為“五賢井”,表示對胡家五位先賢的紀念。
朱子學堂,是五夫鎮(zhèn)的現(xiàn)代國學課堂,學堂老師是年輕人,為了不打擾學生上課,我們站在外面悄悄察看教學活動。這是一個開放式課堂,可容納二三十名學生,教室的另一側(cè)坐的是家長,家長與孩子一同入國學堂,見證孩子的成長進步,挺好!這間課堂,懸掛了朱熹的著名詩詞《觀書有感》和《偶成》,課堂中央的書法和對聯(lián)也是取自朱熹的墨跡,勉勵朱子故鄉(xiāng)的學子們“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值得贊揚的是這位年輕的國學老師,有朱熹遺風,嚴謹而認真,他俯身察看學生的練習時,腰彎成90C的直角。國學課堂外,細心的國學老師還放置了兩大桶茶水,供學生和游人免費飲用。品涼茶,聽國學。暖人心。
我們參觀的最后一個景點是紫陽樓,位于屏山腳下,潭溪之畔。這里遠離興賢古街和鬧市,非常安靜,是個讀書,思考,做學問的好地方。門前有條小河,半畝方塘,河邊古樹參天,屋后修竹成林。傳說,朱熹的那首《觀書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邊苦讀時,觸動靈感,信手寫就的??吹贸鰜?,這座紫陽樓的部分建筑是重修的,雖然構(gòu)筑風格莊重典雅,一楹兩進,但沒有看興賢古街那么意趣橫生。紫陽樓的前進為朱熹書齋及寢室,朱熹不忘父老,以父號取名,將寢室命名“韋齋”,將書房命名為“晦堂”。中堂懸匾曰:紫陽書堂。表示不忘祖籍婺源。堂中的“紫氣氤氳徽州祖地,陽光輝耀閩邦后裔”的對聯(lián),應該是后人撰寫,將朱熹的祖籍地名嵌入其中。鵝湖、南溪、白鹿洞、岳麓等書院也在紫陽樓展館里作了重點展示和介紹。
我發(fā)現(xiàn),無論在紫陽樓,還是普通的五夫村民家,廳堂里都掛有朱熹書寫的:“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條幅,人們一時半會,未必能弄懂朱熹格物致知的哲學思想,但朱熹書寫的“四個之本”,通俗易懂,非常實用,只要每個人都按照四個之本去做,持好自己的小家,大家,國家,就能少些麻煩,少些憂慮,多些和諧,多些安定,你說對嗎?
五夫文公文化廣場上的朱熹雕像
、
五夫興賢古街
興賢古街上的古老建筑
興賢古街的“五賢井”
興賢書院氣派的牌樓
興賢書院“胡氏五賢”介紹
興賢書院講堂
朱熹創(chuàng)辦的五夫社倉
五賢會館
興賢古街上的冰糖蓮子
遺存的古墓碑成了石階
興賢古街的朱子學堂
興賢古街這對夫妻在剝蓮子
專業(yè)合作社的蓮子加工坊
村民在工坊剝蓮子
大姐真能干,一上午剝了這么多蓮子
年輕人也能耐下性子剝蓮子
白生生,粉團團的蓮子,看著就好吃!
早晨采回來的蓮蓬,當天要剝完。
這是紫陽樓門前村民賣的荷花和蓮蓬
征稿啟事
悅讀吧公眾號長期征集稿件,稿件主題可以涉及讀書、生活、文藝、上饒文化大家談等內(nèi)容,字數(shù)不限。來稿必須原創(chuàng),本公眾號有權(quán)對稿件進行刪改。
Hash:16a9daf07028b5e20dda22f823d75d6fb27ec32d
聲明:此文由 悅讀吧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