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安徽凌家灘遺址的十二個“第一”
從1987年開始,凌家灘遺址經安徽省文物考古所發(fā)掘,獲得了重大考古成果,被國家考古權威機構評為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凌家灘遺址出土的豐富文物,以其深蘊的歷史文化信息震憾了國內外學術界,使巢湖地區(qū)在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fā)展史上,確立了無可爭辯的重要地位。
2000年10月,安徽省考古所對凌家灘遺址進行第四次發(fā)掘,這次還利用現(xiàn)代航空遙感技術測探,發(fā)現(xiàn)凌家灘遺址總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是一座大型古文化遺址。還發(fā)現(xiàn)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紅陶土塊廣場,對這座文化遺址的空間范圍有了準確的測定。凌家灘遺址僅發(fā)掘了總面積的1/800,就已經有了如此重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在學術界產生了如些重大的影響,如能對其全面發(fā)掘,探其全貌,其重大文化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一、凌家灘使中國城市史上溯千年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日前向新華社記者披露了一個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正在發(fā)掘的含山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城市,這表明中國早在5500年前就出現(xiàn)了城市,從而使中國城市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據(jù)考古專家描繪,遠古時期的凌家灘是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養(yǎng)殖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初步形成規(guī)模。這一驚人的發(fā)現(xiàn)意味著中國城市文明的起源遠遠早于人們過去所作的估計。專家認為,凌家灘古城展現(xiàn)出的失落久遠的燦爛文明,將使中華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延伸到七八千年,甚至上萬年。
在此之前,考古界公認中國最早的城市座落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
中國著名城市歷史研究專家、同濟大學董鑒泓教授認為,一個文明發(fā)源地能不能稱得上城市,要看它是否具有固定居民點、防御性設施以及手工業(yè)作坊和商業(yè)集市四大要素。
負責凌家灘遺址發(fā)掘工作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任張敬國教授告訴記者,凌家灘具備了以上條件,這里既有大型宮殿、神廟等標志性建筑以及布局整齊的房屋、墓地,又有護城濠溝、手工作坊、集市和大批禮器,所以它當之無愧是一座城市。
張敬國率領的考古隊已經在凌家灘遺址發(fā)現(xiàn)一座祭壇,一處大規(guī)模紅陶土塊廣場,一口水井,一條壕溝,一處石器作坊,三組巨石建筑遺存,66座墓葬,1300件陶器、玉器、石器等各類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史前文化遺址中,凌家灘出土玉器最多,而玉器是城市文明發(fā)展到一定程度,貴族們用來象征權力的專用禮器。
前不久,記者尋訪了這座古城。方圓160萬平方米的城郭,一眼望不到邊際,就是以后稍晚出現(xiàn)的城市面積也不一定比它大。這個城市沿河而建,以三個臺階為界線劃分成三處功能不同的區(qū)域,具備了初級的城市"規(guī)劃"水平。
第一區(qū)域是普通部落成員的居住區(qū)、庭院區(qū),房子帶有明顯的"城市"規(guī)劃和精心設計的痕跡。這個區(qū)域出土了大量陶片。
第二區(qū)域是3000平方米的紅陶土塊廣場,這里是部落首領的宮殿區(qū)和部落會盟、祭祀、操演的場所??脊艑<艺J為這里是部落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也是這座古城的中心,它反映出當時的高度文明和強勢力量。記者在廣場中間看到一個紅陶土塊砌成的水井,井水清澈可飲,經地質專家鑒定,這是中國最早的真正現(xiàn)代意義的水井,這說明當時的居民有了公用的生活用水。
第三區(qū)域是大型墓葬區(qū),中央有一處約一米高的祭壇,陪葬品有玉器、石器和陶器等。張敬國介紹說,他與臺灣古玉研究專家陳啟賢先生合作,利用先進的偏光立體顯微鏡,對上百件精美的凌家灘玉器進行微痕觀察和測試,發(fā)現(xiàn)凌家灘人已經用上了高超的冶金技術。
在這座城的四周,一條大型圍壕形成了城市與外界相隔離的"護城河",用來防御外界的侵襲。
張敬國說,凌家灘遺址所表現(xiàn)出的文化證明它具有深厚的城市內涵,比如從出土的玉器看,玉人戴的帽子上有方格紋,腰帶上的斜紋上運用了挑花工藝,說明當時的紡織技術已經十分發(fā)達,在人們的穿著上體現(xiàn)出了城鄉(xiāng)差別,也反映出當時比較先進的服飾文化。
據(jù)悉,今年秋季,考古專家們將繼續(xù)在這里發(fā)掘,可望發(fā)現(xiàn)更多有價值的城市元素。中國著名史前建筑研究專家楊鴻勛教授曾多次到凌家灘考察,他認為,這里發(fā)現(xiàn)的巨石建筑和紅陶土塊建筑是兩個非常深奧的課題,其中許多謎底尚未揭開,值得全世界考古學家研究和探索。
二、專家解讀五千年前的玉文化
在凌家灘出土的所有文物中,千余件精美絕倫的玉器最為引人注目。這些玉器雖然年代久遠,距今約5500年,但其種類之多,玉質之豐富,造型之美,制作之精,把玉器文明推進到登峰造極的高度。專家認為,凌家灘是中國古代制玉中心。據(jù)了解,史前制玉中心所在地有3個:墨西哥、新西蘭和中國,但前兩者僅把玉當作裝飾品,只有中國形成了獨特的玉文化。
前不久,記者約訪了主持凌家灘發(fā)掘工作的張敬國教授,請他對中國五千年前的玉文化進行詳細的解讀。
張敬國說,凌家灘出土的玉器,幾乎件件都透出神話般的故事,也透出不為人知的古老歷史信息,件件精品講述的神秘宗教故事令人驚嘆。凌家灘共出土六件玉人,3件坐姿,3件站姿。玉人都是雙臂彎曲緊貼胸前,作祈禱狀,反映了凌家灘先人已有強烈的原始宗教意識,已告別了精神世界的蒙昧期。玉人都戴圓冠,系斜條紋腰帶,說明當時已有紡織技術,人們已穿上衣褲,戴上帽子。玉人雙耳有耳孔,表明他們戴耳飾,手臂上刻紋表示戴有手鐲。玉人留有八字胡,說明當時已有剃須工具,表現(xiàn)出玉人紳士風度和已享有相當高的物質文明。
凌家灘玉人都呈長方形面孔,濃眉大眼,雙眼皮,蒜頭鼻、大嘴,身材比例勻稱,面部表現(xiàn)出蒙古人種的明顯特征,同現(xiàn)在的中國人一脈相承。這有力地證明了五千多年來,中華大地上人種一直未變,文化傳承未變,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其它三國都出現(xiàn)原有文明的中斷和人種的變遷,唯有中國文明歷史綿延數(shù)千年而不衰。
至于凌家灘出土的玉龍,張敬國認為這是令世人震憾的。龍是中華文明的象征,龍文化源遠流長,在紅山文化和河南濮陽賈湖文化遺址中都有豬龍和蚌殼砌的龍出土,但它們的形象都不及凌家灘玉龍這樣完美,更相似于后世中國人對龍的描繪。凌家灘玉龍首尾首相接,兩角聳起,顯得莊重、威嚴,龍須、嘴、鱗等龍的要素齊備,其造型和神韻都一如近人之作。五千多年的漫長時空,在這件玉龍上如此神奇地疊合起來,真令人不可思議,這足以說明巢湖流域是龍文化的故鄉(xiāng)之一。
凌家灘的玉鷹,胸腹刻有大小兩圓,兩圓之間刻有八角星紋,鷹首側視,雙翼展翅,神彩飛揚。鳥是東夷人的圖騰,玉鷹在凌家灘的出現(xiàn),表明凌家灘先民可能與東夷文化有某些直接關系。玉鷹雙翅作豬首形展開,是想讓百鳥之王的雄鷹飛上天把牲品帶給太陽神,反映了凌家灘先民的原始宇宙觀和對宗教崇拜的虔誠。
此外,凌家灘還出土了大批豐富多彩的玉璜,其中虎首璜和龍鳳璜最富考古價值。虎首璜是一種兵符,是調兵和結盟的信物,它和玉戈等兵器的出土,說明當時已有戰(zhàn)爭行為和軍事結盟現(xiàn)象存在。龍鳳璜則顯示了中國龍鳳文化的源頭,這種合婚的信物,表明凌家灘先民已實行族外婚,在婚姻制度上已邁入一個文明的新階段,同時也表明龍鳳文化起源于巢湖流域。
凌家灘出土的玉勺,其造型和制作之精美可以和今世之作媲美,那琢磨精細的桃形勺池,流暢曲線的勺柄,勺柄中的凹槽和柄端的圓孔,令人稱絕。這件玉勺為中國新石器時代首次發(fā)現(xiàn),它代表了當時玉匠們的聰明才智,也表明凌家灘人已習于湯飲,講究美食,反映了其主人較高的身份、地位和權力。
三、凌家灘亟待再次發(fā)掘和保護
近年來,凌家灘考古的重要發(fā)現(xiàn),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先后有美國、日本、加拿大、臺灣、香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及我國專家近四百人赴凌家灘灘遺址參觀交流,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前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余偉超教授說:“在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的研究中,這是極為難遇的新材料?!?/p>
最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計劃對凌家灘進行第五次發(fā)掘,重點是解決紅陶土塊遺跡和墓地的性質問題,紅陶土塊遺跡經第四次試掘鉆探,其長90米,寬33米,面積近3000平方米,堆積厚度1。6米,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我國古代早期宮殿或神廟建筑遺跡。如經發(fā)掘證實,這將是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大型建筑遺跡,也將是我國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凌家灘墓地出土的大批精美玉器,對于研究我國數(shù)學、力學、幾何、機械原理、原始八卦和天文學的起源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顯示凌家灘文化在5500年前處于全國最先進的地位。
墓地的進一步發(fā)掘,對于研究當時社會組織結構、家庭關系、階級和國家起源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目前國內外專家一致認定凌家灘遺址是我國古代早期文明起源源頭之一。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前北京大學考古系主任嚴文明教授說:“凌家灘玉器的發(fā)現(xiàn),對于玉器文化的深入研究乃至聚落演化歷史的研究都是至關重要的。對于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也提供了一個起始階段不可多得的實例。”通過第五次發(fā)掘,凌家灘將揭示更多的古代文明信息,對推進中國文明起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 據(jù)凌家灘發(fā)掘主持人張敬國介紹,第五次發(fā)掘和規(guī)劃設計所需的100萬元經費至今沒有著落,計劃今年秋季進行的發(fā)掘很可能因些而推遲。張敬國說,由于遺址距地表很淺,極易遭到人為的破壞和盜掘,作為主持凌家灘遺址考古發(fā)掘近二十年的考古工作者,他整天憂心如焚。日前遺址上建有民房50多間,嚴重影響遺址的保護、發(fā)掘和研究,國內外專家一致建議搬遷。只有盡快搬遷才能更好地保護和發(fā)掘凌家灘標志性建筑。張敬國發(fā)出緊急呼吁,期望國家有關部門重視凌家灘這個祖先賜予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開發(fā)和保護好這塊豐富的人類資源。
凌家灘遺址的十二個第一
據(jù)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敬國主任介紹說,凌家灘遺址至少有12個方面在全國考古發(fā)掘中占第一之先,真是前所未有:
一、 玉人。
二、 玉龍。
三、 玉鷹。
四、 玉版。
五、 玉勺。
六、 紅陶土塊建筑遺跡。
七、 東陵玉。
九、 玉管微雕。玉
十、 石鉆。
十一、 玉戈、玉虎首璜。
十二、 人工巨石堆。
(圖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p>
文創(chuàng)大師:中國古玉設計鑲嵌第一品牌
古玉鑲嵌、文創(chuàng)設計、數(shù)字文物、非遺傳承
文創(chuàng)大師客服
古玉界公眾平臺匯集了全國古玉界精英和玩家,以傳播古玉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為己任。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和古玉鑲嵌設計,可以長按下面的指紋部位,關注“古玉界”公眾平臺
Hash:fabc58c53cce1173412fb90abae266e639ffc917
聲明:此文由 古玉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