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香爐的一座山,峰頂不過三四米,懸崖環(huán)繞,好奇亭子咋建立的?

香爐峰,與大禹陵所在的會稽山相連。它是會稽山諸峰之一,相傳山上有"金簡玉字之書",夏禹發(fā)之,得"知山河體勢",終于治平洪水。

香爐峰高 354 米,峰頂數(shù)十米見方,形似香爐,峰由此而得名,這是一處佛教寺院與風(fēng)景名勝兼有的游覽勝地。

香爐峰在紹興人眼里不僅僅是一座山,它是海拔354米南天竺境地;是形似香爐的越中12勝景之一;是每逢云雨霧迷朦,煙靄繚繞的“爐峰煙雨”。

是香客云集的福祉圣地,是許多人眼中的另一個紹興。 每個紹興人心中都有一座香爐峰,讓我們用春夏秋冬講述一座山與一座城的故事。

從大禹陵南有轎路、螺獅旋、口山路三處可上山,海拔354米。從峰北螺獅旋啟程,過南鎮(zhèn)殿,拾階1508級,經(jīng)一號亭、二號亭、三號亭、青翠亭等數(shù)亭,一路登攀可達(dá)峰頂。真如王十朋所謂:"郁郁蒼蒼、巖巖嵬嵬,磅礴蜿蜒",大有"天柱可梯"之感。

三號亭在香爐峰的西崗上,由此向東,坡度雖有減緩,而險情陡增。但見峰頂巉巖突兀,形似鯽魚背(俗稱瘦牛背),最窄處不過三四米,而兩旁則是懸崖峭壁,深下見底。

這樣的險境,大家都很好奇,古人是怎么建立了?一磚一瓦怎么運(yùn)送上去的?

Hash:b516e0059b89efa07cfe99a6aeca3ce5ad465d45

聲明:此文由 百家旅游官媒自媒聯(lián)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