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松故里,松柏蒼翠

文/錢漢東

我國早期杰出的革命家俞秀松(1899-1939年)故居,坐落在西施故里浙江諸暨市次塢鎮(zhèn)溪埭村。溪埭村三面環(huán)山,一條清澈溪水靜靜流淌在山間,數(shù)十株蒼翠挺拔的古樟樹高聳入云,古樸而又厚重。

俞秀松1920年夏與陳獨秀等在上海漁陽里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組織——黨的上海早期組織,并參與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青年團并為首任書記。陳望道翻譯完《共產(chǎn)黨宣言》后,由俞秀松送到陳獨秀寓所。1921年,俞秀松被派前往蘇聯(lián)參加共產(chǎn)國際大會,因而沒能參加中共“一大”會議。他是陳獨秀的得力助手,曾參與并領導著名的“五卅”運動。

俞秀松1937年被王明、康生誣陷為“托派”而入獄,1938年夏被押送至蘇聯(lián),1939年遭殺害,年僅40歲。

1961年,中共上海市委對俞秀松予以初步平反。1962年,黨和國家向他的家屬頒發(fā)了由毛澤東主席簽署的《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1996年,俄羅斯軍事檢察院正式作出為俞秀松恢復名譽的決定,并寄達《平反證明書》。至此,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冤案得以徹底澄清。

俞秀松故居不遠處,就是松柏蒼翠、莊嚴肅穆的俞秀松烈士陵園,建于1987年。這里曾是俞秀松少年時代經(jīng)常出入之地。陵園入口平臺呈“之”字形,正面石墻鐫刻著“俞秀松烈士陵園”七個大字。長長的石臺階通向陵區(qū)中心,那里有紀念碑。我們拾級而上,走過170級臺階,來到紀念碑前,默默地佇立,向俞秀松烈士鞠躬致意,敬獻花籃。

俞秀松故居為晚清江南水鄉(xiāng)經(jīng)典的四合院樓房,粉墻黛瓦,別致典雅。屋架穿斗式,前有臺門,石砌門框。俞秀松誕生于此,東側廂房為他少年時的生活居所,閣樓上還有他讀書寫作之室。故居正廳展出了俞秀松生前的生活用品和資料等。故居中的灶臺、飯桌、條凳、碗柜、床柜等生活用具,仍然保持著原貌。照片里的俞秀松,身材勻稱,濃眉大眼,戴一副眼鏡,眉宇間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是位俊秀儒雅的書生。

俞秀松的繼子俞敏先生向我介紹道:俞秀松從小就非常懂事,熱愛勞動,教育弟兄要以清官海瑞為榜樣,高風亮節(jié),孝敬父母,勤儉刻苦。他從學?;丶乙咚奈鍌€小時路程,一到家,放下書包,就帶著兄弟去田間勞動,主動分擔家務,干農(nóng)活、放牛。放牛時,他就騎在牛背上看書學習。他也經(jīng)常給弟兄講“四書五經(jīng)”以及歷史上英雄俠士的故事。

俞秀松心地善良,同情窮人。古村路邊有座涼亭,有“樂善好施”碑記,讓他受到教育。一次,他和村里孩子在稻谷場上踢足球。雖說北風呼叫,寒氣逼人,但玩一會兒,便滿頭大汗,他脫下棉衣放在路邊。這時,他看到一個衣不蔽體的小乞丐,躲在涼亭邊瑟瑟發(fā)抖,蜷縮成一團,立即將棉衣披在了小乞丐身上。為此受到家人的責備,他卻全然不介意。

俞秀松在讀高小時就顯露出不凡志向和聰明才智,他臨寫的顏體書法,有板有眼,讓人眼睛一亮。他在作文《愚公移山》中寫道:“中國少年豈不及愚公之毅力,若人人有愚公之毅力,則中國何患不強乎?”在《進取思想論》一文中寫道:“列國富而中國貧,列國強而中國弱。其何故哉?曰:無進取思想而已矣。”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心憂天下,令人贊嘆。

展廳中,還陳列著俞秀松與盛世同結婚時斯大林贈送的照相機。據(jù)說1919年俞秀松創(chuàng)辦的《浙江新潮》,因刊出施存統(tǒng)的“非孝”文章,釀成震驚全國的“一師風潮”。陳望道稱贊《浙江新潮》是“浙江的一顆明星”。陳獨秀說:“文章,天真爛漫,十分可愛,斷斷不是鄉(xiāng)愿派的紳士說得出的……”那時,俞秀松的父親要他娶妻完婚,以期馴服這匹野馬,女方是一位大家閨秀。但接受過“五四”洗禮的俞秀松,反抗包辦婚姻,對父親道: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新女性,終身不娶。他決計獨自去北京,追尋革命理想,后來得到了李大釗等人的幫助與指導。1935年,俞秀松在新疆遇上志同道合的盛世同女士才結婚。

故鄉(xiāng)諸暨耕讀傳家文化傳統(tǒng)對俞秀松的影響頗深,在他的心里,始終住著“兩個我”,一個是學問家,一個是革命家,兩者常打架。往往在做學問時想當革命家,當了革命家又想要做學問。俞秀松感慨道:“我現(xiàn)在決計在兩三年之內,專門學習一種求知識的工具——外國文,然后再干社會事業(yè)?!薄皠障胙芯恳环N專門學問,以為將來為國所用。庶不負我父母的殷殷期望?!钡嵝闼勺罱K成為一名職業(yè)革命家,擔負起了民族和國家振興的使命。

俞秀松不是一個坐而論道、夸夸其談的書生,而是知行合一、務實進取的革命家,面對軍閥惡勢力橫行霸道,他脫下長衫,投筆從戎。1922年6月,反動軍閥陳炯明在廣州發(fā)動武裝叛亂。俞秀松響應中共“二大”提出的“向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作堅決斗爭”的號召,赴福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軍,任東路討賊軍許崇智司令部參謀處一等書記官。俞秀松在給父親的信中說:“我現(xiàn)在的職務是關于軍事上的電報等事,對于軍事知識很可得到。并且現(xiàn)在我自己正瀏覽各種軍事書籍,將來也很足慰父親的希望吧!父親,我的志愿早已決定了,我之決志進軍隊是由于目睹各處工人被軍閥無理的壓迫,我要救中國最大多數(shù)的勞苦群眾,我不能不首先打倒勞苦群眾的仇敵——其實是全中國人的仇敵——便是軍閥。進軍隊學軍事知識,就是打倒軍閥的準備工作?!庇嵝闼芍敬娓哌h,胸懷社稷,關愛民生,是打倒軍閥的身體力行者,是當時革命者的先鋒和榜樣。

俞敏先生是個有心人,那一年,他去莫斯科頓河公墓祭掃俞秀松烈士時,特意在公墓里取了一抔黑褐色土,帶回中國。當年,俞秀松被槍殺后,骨灰就撒在那片黑褐色的土地上。俞敏的想法是,一半撒在諸暨俞秀松烈士紀念碑旁,另一半撒上海福壽園俞秀松塑像邊。這個想法很有意義,符合中華傳統(tǒng)倫理——讓烈士魂歸故土。

漫步在曲徑通幽的古村巷里,我的思緒也在曲折蜿蜒:1919年,年僅20歲的俞秀松帶著“等到大家有飯吃了,我再回來”的理想和“我的志愿是要做一個有利于國、有利于民的東南西北的人”的志向,揮別送行的大弟,頭也不回地走進船艙……壯士離故鄉(xiāng),一去不復返。而100年后,俞秀松故里,松柏蒼翠。故鄉(xiāng)諸暨的父老鄉(xiāng)親們依然記得他、紀念他——投身民族解放事業(yè)的鄉(xiāng)賢俞秀松。

這個名字,不會被歷史遺忘。

(刊于2020年10月6日解放日報朝花版)

這是“朝花時文”第2438期。請直接點右下角“寫評論”發(fā)表對這篇文章的高見。投稿郵箱hw038@jfdaily.com。投稿類型:散文隨筆,尤喜有思想有觀點有干貨不無病呻吟;當下熱點文化現(xiàn)象、熱門影視劇評論、熱門舞臺演出評論、熱門長篇小說評論,尤喜針對熱點、切中時弊、抓住創(chuàng)作傾向趨勢者;請?zhí)貏e注意: 不接受詩歌投稿。也許你可以在這里見到有你自己出現(xiàn)的一期,特優(yōu)者也有可能被選入全新上線的上海觀察“朝花時文”欄目或解放日報“朝花”版。來稿請務必注明地址郵編身份證號。

Hash:9afaaf5daa9c2cbc7b0ca75658771527820ebe65

聲明:此文由 朝花時文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