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中1600歲的鳥長啥樣?
“春江水暖鴨先知”,鳥禽自帶對氣候變化靈敏的感知系統(tǒng),向來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晴雨表。
在春暖花開時,帶一本《鳥類圖譜》出門,可以認不少鳥。魚游于水,鳥棲于樹,越是雨水豐沛的地方,越適合草木生長,越能吸引更多禽鳥前來遛彎兒。
但這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定律,就有非常事件發(fā)生在氣候干燥、降水量少、不宜植物生長的戈壁荒漠——
敦煌沒有“小桃灼灼柳鬖鬖” “雨晴風(fēng)暖煙淡”的溫潤春色,那是江南才有的明麗和清新,卻并不妨礙“我偏要不走尋常路”的鳥類來到敦煌。
在莫高窟,壁畫上早就留下了豐富的鳥類形象,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
這只白鵝藏在窟頂?shù)钠狡鍒D案中,中心方井當(dāng)作水池,以綠色來表示,中間畫一朵蓮花圖案,在方井相對的兩角各畫出一只白鵝,富有生活情趣。
狒狒與玄鳥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站在山石上的狒狒向遠處瞭望,在它的上方,虛空之中一只玄鳥在飛。山中一只鹿也舉首張望著天空中的動靜。它們都從不同視角共同關(guān)注著須彌山上的美妙奇景。
水鳥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這是五百強盜成佛故事畫中的小品。蓮池中長著枝枝花蕾,小鴨在池中閑游,鷺鷥獨立于水中,在梳理羽毛。作者用悠閑的動物們襯托出強盜皈依佛法時的祥和氣氛。
鸚鵡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由鸚鵡和忍冬紋樣組成的龕楣圖案中,兩只鸚鵡立于花蕾之上,紅嘴紅爪,淺藍色羽毛。在佛教本生故事中,鸚鵡通常是知恩圖報的仁禽。
群鳥聽法 莫高窟第420窟 隋
畫面描繪釋迦牟尼說《法華經(jīng)》時,各種禽鳥前來圍繞釋迦聽法。這些禽鳥都流露出對佛法崇敬的情態(tài)。
雙孔雀 莫高窟第332窟 初唐
這是涅槃經(jīng)變中兩只為佛致哀的孔雀,一只尾羽高舉、兩翅搧動、顯得焦躁不安;另一只看似平靜,但眼神悲哀。在造型上與早期所畫的孔雀比較,裝飾意味淡化,顯得更加真實細膩。
雙鶴起舞 莫高窟第148窟 盛唐
這是觀無量壽經(jīng)變的局部,兩只鶴在瑪瑙鑲嵌的地面上翩翩起舞,其中一只引頸長鳴,蓮池中有玩耍的兒童和成雙成對的鴛鴦。有趣的是還有兩個為鶴伴奏的兒童,一派寧靜祥和的氣氛。
天鵝 莫高窟第360窟 中唐
在觀無量壽經(jīng)變天國伎樂的下面、平臺兩側(cè)各有一只白天鵝站在蓮池小島上,曲頸挺胸、舒展雙翅。畫法是在綠色池水上直接以厚重的白粉塑造形象,從現(xiàn)狀看,略去了輪廓內(nèi)之細部描寫,類似于“剪影”。
銜花的大雁 莫高窟第158窟 中唐
涅槃經(jīng)變中,當(dāng)佛涅槃之時,各種動物都發(fā)出悲鳴。大雁從遠處飛來,嘴銜蓮花,向佛作鮮花供養(yǎng),表示哀悼與敬仰之情。大雁的眼神中有幾分驚愕與悲哀,與主題內(nèi)容氣氛相協(xié)調(diào)。
鳳鳥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在虛空中飛翔的鳳鳥,低聲鳴叫,后尾生有雉翎,尾羽高高飄起。
金翅鳥斗毒龍 莫高窟第9窟 晚唐
這是勞度叉斗圣經(jīng)變的一個情節(jié)。表現(xiàn)外道勞度叉變成一條毒龍,與佛弟子舍利弗斗法,舍利弗變?yōu)橐恢唤鸪狲B,啄其眼、裂其身。畫面緊張激烈,畫工精細,造型生動。
千秋長命鳥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千秋長命鳥,在虛空流動的星云間展翅而飛,應(yīng)為導(dǎo)引護送升仙的人面鳥,亦或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東方神句芒。
青鳥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傳說青鳥是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它昂首挺胸、鼓翅舉尾,與朱雀、玄武等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瑞禽神獸共舞于佛窟之內(nèi)。
諸多的鳥類在敦煌壁畫中,靈動了無數(shù)個春天,也和眾多其它物種一起,構(gòu)成了一個浩瀚的博物學(xué)世界。
莫高窟作為荒漠戈壁中的一小片“綠洲”,當(dāng)春暖花開的時候,會有不少鳥兒聞訊從他鄉(xiāng)趕來。自春分后,在晝長夜短的日子里,于這片綠洲上啜飲、筑巢、嬉戲,生生不息。
(來源:敦煌研究院)
Hash:62e10b38d94befafc663317db46e70aa56aa8623
聲明:此文由 藝展世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