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拙政園的精妙所在

中國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巧借內(nèi)、外之景的手法讓人嘆為觀止。

借景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重要理念和技法之一, 《園冶》里講“借景,林園之最要者也”,另外的文獻中甚至可見“其(造園)妙在借景,而不在造景”的論述。

拙政園借景北寺塔的巍峨雄偉,園內(nèi)水池中倒影著塔影。

從拙政園的東園走過中園洞門,人在倚虹亭處抬眼望,就能看到拙政園借景的神來之筆。迎面是舒展的水面,視線掠過曲橋、方亭,不遠處一座玲瓏寶塔露出大半個身段。這璀璨之塔,倒映池中,有朦朧的“遠”,有塔頂?shù)摹案摺?,還有倒影的“深”,借景一塔,滿園皆活。

▲ 借景北寺塔

其實,這是園外1.5公里處報恩寺內(nèi)的北寺塔。此座三國時建起的佛塔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有著近500年園齡的拙政園,當年造園借用此景,不僅巧補了私家園林不能造塔之缺,還讓人在西望中覺得園景更加幽深起來。

(下圖請將手機橫放欣賞)

蘇州政府對整個老城區(qū)建筑進行限高要求,尤其是拙政園和北寺塔之間的建筑,高度均不可超過北寺塔,目的就是讓拙政園中可以形成借景,使游客可以從園中開闊直觀地觀賞到北寺塔的美景。

這是古典園林巧妙借景的典型佳例,點明了,哪個不驚訝贊嘆?

梧竹幽居亭借園洞門的妙處,觀一年四季變化。

▲ 梧竹幽居

中園的梧竹幽居是一座四角上翹的方亭,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景點。亭子設(shè)了四個圓形門洞,形成漏景,可觀賞春山、夏荷、秋葉、冬竹。春借迎春花的飄揚,夏借荷花的點綴,秋借竹子的筆直,冬借冰柱的晶瑩。

▲ 秋日里梧竹幽居的漏景

“梧竹幽居”周植青桐(即梧桐)及竹,以比興神話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句意。而園主則自比鳳凰,以喻非明君不出仕之意。

過“小飛虹”廊橋,游人可上一只泊岸旱船。此為上稱瀓觀樓、下名香洲的石砌畫舫樓船,擱石跳板數(shù)百年停于三面葉碧鮮靈的荷池中。

▲ 香洲

蘇州園林大都筑有高高的圍墻,使得園林面積更加小巧,園主為了能夠擴大園林的空間感和層次感,通常會采取鏡借。它不但使園內(nèi)的景色映入鏡中,增加景深層次,化實為虛,而且也把實在的景觀引入鏡中,令人產(chǎn)生新奇之感,使我們共游幻像之中。拙政園中的香洲就恰恰運用了這樣的借景設(shè)計方法。

▲ 香洲鏡借

明代時,據(jù)當時畫家文徵明畫作建起的這一建筑,一直是賞月、宴客之絕佳處。當你走入香洲正廳,透過明窗玻璃,三面諸勝盡收眼底:北看見山樓、荷風四面亭,東見倚玉軒、遠香堂,南望小飛虹、得真亭、小滄浪。唯西有屏風擋實,少掉景色,然聰明的造園人通過在此裝了塊大平鏡,硬把對面的景色反照了過來。這照進的景色同樣鮮活、深遠,起到了虛實對照、同存的效果。

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清風、明月、我”,借詩詞為名使人不由期待揭曉拙政園這與誰同坐軒的真正面目。這是座造型別致的建筑,因屋面狀如打開的折扇又稱扇亭。為使軒亭帶上更多看點,當年建亭除設(shè)計屋面成扇形外,主人又把該亭的三面空窗及吳王靠、石桌等打造出折扇形狀,軒內(nèi)背水一面還有一扇形窗,可見其北面的坡上的植被郁郁蔥蔥。

▲ 與誰同坐軒

這一座軒雖小,其樸實與實用卻予人很大的方便,與清風明月有緣人同坐于此軒,賞景乘涼,把酒言歡,是萬千游客心中的理想,拙政園的設(shè)計者便是把握了這種心理。

拙政園里的借景都手法高明、耐人尋味,當然這種借景遠非上述幾例。巧哉,拙政園借景!拙政園這座蘇州園林代表作,正等著你們?nèi)グl(fā)現(xiàn)、尋味。

以上部分文字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轉(zhuǎn)自“拙政園”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實際情況為主。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chuàng)作,轉(zhuǎn)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

Hash:cfad3e6004dfce56246483454dd8db1493f18612

聲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蘇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