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盤點!老鄉(xiāng)你都知道嗎?

一個地方的非遺項目

是當地的靈魂所在

曲沃

不僅僅是一座迅速崛起的新新城

更是一座有著豐厚人文韻味的老城

保護與傳承家鄉(xiāng)的非遺項目

是曲沃人的職責所在

2018年12月,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確認了曲沃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稱號。曲沃縣名始見于西周初期,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設置曲沃縣,縣名自此歷代無更改,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而在這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又留下了哪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呢?今天就來看看咱們身邊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01

任莊扇鼓儺戲

任莊扇鼓儺戲是山西省曲沃縣任莊村民"遵行儺禮,禳瘟逐疫,祈福祛災",于每年仲春進行的一項古老的中國民俗祭祀表演活動。

任莊扇鼓儺戲據考證形成于北宋,《曲沃縣志》記載,北宋許孝恭利用在汴京主管宮中儀仗、梨園教場之便,把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藝人請回故里,教族人演習宮廷中的常設禮儀“儺禮”,并以本族系成員設壇祭祀,從事表演扇鼓儺戲。戲中奉請的神,除儒、釋、道三教外,還有各類俗神。

02

曲沃琴書

曲沃琴書是一種形成并主要流行于曲沃及周邊山、陜、豫三省交界地帶的地方傳統(tǒng)曲藝形式。因表演時手持八角鼓和單扇鈸交替擊節(jié)伴奏,故舊稱“鼓兒書”或“鉸子書”。一般認為是清代道光年間由河南南陽傳入當地的“越調”與當地的方音和小調結合發(fā)展演變而成,至今約有130年左右的歷史。

03

曲沃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是傳統(tǒng)戲劇,屬于皮影戲腔調,因其主要特色樂器為小銅碗而得名,又因其領奏樂器月琴舊稱“阮咸”,故也被稱為“阮兒腔”。一說叫“灣兒腔”,以產生流行于黃河灣處而稱謂。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01

晉都文鑼鼓

曲沃鑼鼓以典雅、悠揚、清晰、動聽而見長,與粗獷、豪放、雄渾、激越的威風鑼鼓形成了鮮明對比,可謂一文一武,由于曲沃為古晉建都之地,受到宮廷音樂影響的曲沃鑼鼓與這里人們憨厚內向的性格、樸實包容的民風相結合,形成了曲沃民間鑼鼓“文”的特征。故稱“晉都文鑼鼓?!?/p>

02

鄭家民間工藝

03

曲沃民間剪紙

除此之外,還有封王堡古趙莊娘娘廟會、交里橋二月二廟會曲沃四牌樓傳統(tǒng)古會(農歷七月二十二日)、華佗神醫(yī)廟會、晉國青銅鑄造技藝、曲沃小米陳醋、曲沃羊湯、曲沃交里橋饸饹面、吉祥王氏燒傷等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01

方城花棍舞

方城村位于曲沃縣城東北方20公里處,是夏朝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幾千年來,人們繁衍生息,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以花鼓、秧歌、蒲劇、花棍舞、秋千為普眾,其中尤花棍舞為主,流傳久遠,久觀不厭,直至現在。

花棍舞,由集體形式出演,參加的人數越多越有氣勢,15歲-60歲的人都可參與,道具相對比較簡陋,鑼、鼓、伴奏即可,每人手拿一根1.5米長的木棍或竹棍,就可以參加訓練。

02

曲沃盤底布鞋

曲沃盤底布鞋制作技藝是廣泛流傳于曲沃縣城鄉(xiāng),以彩色盤花千層底為特色的傳統(tǒng)技藝。

曲沃彩色盤花布鞋制作歷史悠久,與當地民間婚俗密不可分。至今曲沃仍保留有姑娘出嫁穿“十果鞋”的傳統(tǒng)習俗。此外,虎娃鞋、眉眼鞋、豬娃鞋等彩色盤花兒童布鞋也是曲沃兒童滿月、百天和周歲人生禮儀中不可或缺的民俗元素。

03

義門李氏捏骨

義門李氏捏骨,是曲沃縣北董鄉(xiāng)義門村李軍民家傳的中醫(yī)治療骨折、關節(jié)脫位、骨質增生、腰間盤突出等運動系統(tǒng)疾病,在曲沃及周邊地區(qū)有著廣泛影響的一種傳統(tǒng)中醫(yī)診療方法。

百年來,義門李氏捏骨傳統(tǒng)療法以口傳心授的家族傳承方式父子相承,并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豐富其傳統(tǒng)療法,既是中醫(yī)自然療法的民間實踐,又是中醫(yī)家傳的典型代表。

除此之外,還有晉都漆器、鄭家民間漆畫、鄭平蒙眼剪紙、魯艷芳剪紙、曲沃羊湯、太乙萬靈膏、曲沃小米陳醋釀造技藝也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千年古縣——曲沃,在歷史的長河中,積蘊下豐富的非物質遺產,這是我們的精神財富。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氣質,就是這些讓曲沃成為一千多個縣城中與眾不同的那一個。她養(yǎng)育著25萬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曲沃兒女,也誠摯的歡迎四面八方的朋友到曲沃觀光、游覽、投資、興業(yè)。

來源:詩經山水晉都曲沃

Hash:a41f55b261011fcfe7c68c18fbe645767ce20cd9

聲明:此文由 曲沃老鄉(xiāng)俱樂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