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延慶寺發(fā)現(xiàn)武訪疇撰寫的碑文

長期征稿,附帶圖片,歡迎原創(chuàng)首發(fā)。

作者:江湖游俠

寧武縣城內(nèi)有一座古剎,名叫延慶寺,作為中國北方邊塞佛教文化發(fā)展史上的一座豐碑,和寧武關(guān)城的重要歷史文化景觀,近年來得到了較好修復。就在恢復原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由崞縣籍清代廉吏武訪疇撰寫的一通碑文,讓人們知道了廉吏能臣間的惺惺相惜。

延慶寺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初年,増建于萬歷十八年(1590),是寧武現(xiàn)存的著名佛教古建之一。清乾隆年間《寧武府志》記載:“(延慶寺)在府署東山麓,建于明時,內(nèi)有牡丹二株,春夏之交,雜卉爭發(fā),可以游賞。寺門外望,繞郭諸山,周環(huán)擁秀,城中萬瓦皆在俯觀??ぶ兴?,此為大者?!毖討c寺總體布局呈長方形,坐北朝南,偏西25度。寺院占地5000多平方米,原有房宇80余間,主要建筑有山門、彌勒殿、天王殿、毗盧殿、藏經(jīng)樓,東西兩側(cè)各配建鐘鼓樓、碑廊、禪房、齋室和東西小院以及大悲放生所,建筑精美,在晉、陜、蒙古建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前些年,寧武縣開始修復古老的延慶寺,發(fā)現(xiàn)和保護了一批文物,還出土了一通同治十二年(1873)的《郡伯文怡山先生德政碑》,碑文記述時任寧武知府文梁(字怡山)親民善政、發(fā)愿助教的事跡,更加鮮明地印證了輔政護教相得益彰的疊加效應。而且作者是寧武近鄰崞縣人、清代晚期廉吏武訪疇,這就更加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了。

武訪疇(1801—1876),字受之,號芝田,祖居崞縣(今原平市)陽武峪內(nèi)蘆莊村。道光年間,遷陽武村,耕讀傳家。其父名武烈,是一名鄉(xiāng)間秀オ,英年早逝,只給孤兒寡母留下茅舍數(shù)間,薄田五畝。武訪疇隨守節(jié)母親一邊放羊一邊讀書,18歲中秀オ,31歲(道光十二年,1832)聯(lián)捷進士。先后出任陜西清澗、米脂、鎮(zhèn)安渭南、臨潼咸寧、長安等縣知縣,以政績卓著擢孝義同知。此后又歷知鳳翔漢中、潼州、西安府,足跡遍及陜西半省。所到之處,修文廟、建書院、開煤禁、籌糧餉、救饑荒、招團練、恤民生,興利除弊,清正廉明,理喻法制,被推為全陜治能第一。咸豐六年(1856),武訪疇援例加四級請正二品封典,升任陜西分巡延榆綏兵備道、欽加鹽運使銜。是年,因丁母憂歸里,辭官不仕。之后,他興學育人,在汾州西河書院主講十余年,門下生員入仕者眾多。同治十年,返鄉(xiāng)著書立說,有《宦跡記略》《試貼偶存》《求益齋文集》等存世。期間,在陽武村“奉旨旌表”為母建朱氏節(jié)孝石牌訪,現(xiàn)已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訪疇在為寧武知府文梁撰寫德政碑文時,首先論述了作吏做官恪盡職守、廉潔勤政的要求和標準:“作吏難矣。吾謂非作吏之難,作吏而先盡其職、不溺其職之為難??吮M其職者無所歉于職之中,不溺其職者無所營于職之外也。彼州縣為親民之官,案牘勞形,必須廉潔,自矢聽斷明允,勤政愛民,方為無忝厥職。至郡守為一郡之主,有表率之責,要惟正己率屬整綱飭紀。廢者修之,墜者舉之,利則與民興之,害則為民除之。屬員之廉干者保之,貪污者黜之。如是而職始無不盡職,自無所溺矣。”武訪疇認為,寧武知府文梁就是一位正己率屬整綱飭紀、興利除害、倡廉反腐、無不盡職的好郡守。然后,武訪疇歷數(shù)了文知府建周公祠、修城門垣、招練民團、力禁烏煙、建義學、置義冢、修延慶寺、興龍華會等善政:“寧郡為晉北脊區(qū),民情醇樸,風俗簡約,頗不難理。自同治二年,文怡山郡伯蒞任,善政羑舉,不一而足。如周公祠之建為褒忠也,日久坍塌,是宜修則倡捐以修之;城門垣之設以衛(wèi)民也,年遠傾頹,是宜葺則勸捐以葺之;招練民團而思患,預防之……至重修延慶寺以為生民祈福,新創(chuàng)龍華會以作亡魂超度。慮寒門之子弟難于就傅也,建義學以教之;憫無主之尸散未有厝所也,置義冢以埋之。而且加増山長修脯,便延名師,力禁烏煙播種,恐妨民食。他如買產(chǎn)投稅,照例定價,永絕浮收。行使制錢,嚴禁摻雜,永除積弊。此皆公之實跡,昭昭在人耳目間者。使其晉觀察而秉臬開藩為封疆大吏,其設施當更何如哉!”最后,武訪疇道出作該碑文的原因:“郡人沐公之惠,感公之德,恐其久而或忘也,愿泐諸貞珉以垂不朽,而乞余作文以紀之。余愧不能文而又義不獲辭,謹具其大略而敘之。

清同治年共歷13年,文梁知府履職11年,善政累累,郡人感之,武訪疇贊之,延慶寺泐石垂之??梢哉f,同治年間延慶寺和官府之間演繹的輔政護教故事是邊塞佛教文化發(fā)展的縮影。其“名歧而二之者,其理合而一之也?!闭?a href='/sunzhongshan/' target=_blank>孫中山先生曰:“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治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p>

End

Hash:a6c6eadc75be3901b0a5810b57fea39a31700429

聲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