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規(guī)模最大的清代建筑群,被譽為河南小故宮,景美人還少

河南到處文化古跡,其中有一處位于焦作武陟縣,名字叫嘉應觀。

武陟縣的名氣不是很大,嘉應觀也不為大眾所熟知,不過這座廟宇的建筑風格非常像皇宮,看起來就像北京故宮和沈陽故宮的濃縮版。

嘉應觀是雍正皇帝為治理黃河水患,御祭龍王,特下詔書建造的行宮、廟觀。始建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歷時四載修建而成。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guī)模宏大,有''河南小故宮''之美譽。

御碑亭,一進大門迎面就可以看見它,傘形結(jié)構(gòu),六角重檐,上頂寶珠,黃色琉璃瓦,看著有點像清朝皇帝的皇冠。古代的說法為“天圓地方”,亭子外面的對聯(lián)寫著“河漲河落維系皇冠頂戴,民心泰丕關(guān)乎大清江山”。可見雍正皇帝對這里的重視,這亭子里面藏有全國獨有的國寶“中華第一銅碑”。

鐘樓鼓樓。銅鐘沿著鐘周圍按照八個方位鑄著八卦圖。用棒擊,每個方位的音階都不相同,稱為八卦定音。如遇汛情,鐘鼓齊鳴,便可以召集附近的軍民防洪搶險。圖中建筑為嘉應觀內(nèi)的鐘樓。

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藍色琉璃瓦頂。嘉應觀的另一個難解之謎是它的中大殿,兩百多年來,即便是在兵荒馬亂無人看護的時候,這個大殿也不結(jié)蜘蛛網(wǎng),不落灰塵,連鳥蟲都不進。傳說,這是因為殿內(nèi)藏有避塵珠,但避塵珠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誰也不知道,又一個未解之謎。

齊縫墻,是這里的又一個謎團,嘉應觀的禹王閣是個高18米的兩層樓,兩百多年來,這個位于地震帶上的建筑經(jīng)歷多次地震一直屹立不倒,馮新紅認為,這應歸功于其具有防震功能的“齊縫墻”。一般的磚瓦建筑,墻體都是磚與磚相互咬茬,而禹王閣的后檐墻互不銜接,獨自向上,故稱“齊縫墻”。

嘉應觀與其說是一座黃河龍王廟,還不如說像一座中國歷代治理黃河專家的陳列館更為恰切。這里除禹王殿里供奉著中國最早的治水偉人大禹的塑像外,在正殿和東西側(cè)殿,還同時供奉著謝緒、賈讓、王景、賈魯、潘季馴、陳鵬年等從西漢到清朝的十多位治河名臣的塑像,這在別的龍王廟是絕難看到的。我們來到這以后,能看到這些治河人物,感受他們的治河精神和治河文化,讓他們的治水精神永遠流傳在民間。

Hash:29f8236cd3d7f574542b714d4468bcc8c8dafc37

聲明:此文由 古談?wù)f史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