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姓始祖大揭秘
始祖邢侯
辭源中,“邢”只有兩種解釋:1,古邢國在今邢臺市;2,邢姓?!蹲髠鳌飞纤d的:“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敝赋觥靶稀笔侵芄У┑暮蟠?。據(jù)《元和姓纂·十五青》、《通志·二六·二·以國為氏》記載:周公第四子封為邢侯,至公元前635年,邢國為衛(wèi)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西周初期,周公四子姬苴(字靖淵)受封于邢地,立“邢國”。邢國被尊為元侯國,嚴格按照周公之分封、宗法、禮樂等制度建國。邢國當時是眾多諸侯國立典治國的典范,也是周禮文化得以實施及發(fā)展的示范地。
邢國都位于今邢臺市。初期的邢國不僅是諸侯治國典范,還肩負防御北方戎狄入侵的重任。在距邢臺市100多公里的元氏就出土了記錄與邢侯相關事跡的“臣諫簋”,銘文譯為:當戎人大舉入侵軧(地名)時,邢侯率兵擊敗戎人,并命“諫”為當?shù)氐膱?zhí)政大臣。諫則稟告邢侯,其子早亡,請邢侯允許其胞弟引之長子(即諫之長侄)入朝,繼承他的官職。諫的這個請求得到了邢侯的應允,故作器以記之?!俺贾G簋”的記載,表明了兩個涵義:其一,邢侯一直捍衛(wèi)中原大地,搏殺戎狄,載美于春秋;其二,邢國嚴格按照宗法禮制建國,如若有出現(xiàn)不遵守宗法禮制的事件,如諫請求以其長侄入朝繼承其官職之事,必須得向上申請說明,邢侯應允了這一請求,在邢國亦算是大事,于是制簋記之。
邢侯治下的邢國人民,團結、仁義、禮讓,也有較多記載,這在邢臺的現(xiàn)有遺跡中都有充分展示。如有記載:時,期望稱霸的鄭國為了擴充地盤,悍然派遣蔡仲統(tǒng)帥大軍進攻邢國。蔡仲揮師北渡黃河,長驅直入,攻破太行山的夷東三關,直逼邢國陪都,在國家危亡的關頭,邢國上下同仇敵愾,利用地理優(yōu)勢,出奇制勝,一舉擊敗長途行軍的鄭國軍隊,鄭軍統(tǒng)帥蔡仲受重傷被俘虜。蔡仲在被押送回邢國都城時趁亂逃脫,被邢國軍士追趕,最后負傷過重,死于逃亡途中,邢國軍士以厚禮安葬了蔡仲?,F(xiàn)今邢臺縣,依然有脫鎖溝、徘徊村、放甲鋪、城計頭、將軍墓等村莊的名字,與典故相呼應。此事件也展示了邢國人民的團結和仁義,體現(xiàn)了周禮治國的成效,充分詮釋了周公文化的核心:節(jié)制欲望、善待他人、克己復禮、勤勉拘謹。
在戎狄的多次攻伐中,邢國勢力日漸衰落。公元前662年,狄攻伐邢國,導致邢國的城破,雖然齊國出兵相救,但也無濟于事。當年6月,邢遷于夷儀。公元前659年,在齊、宋、曹等國救援下再次遷國。邢氏宗親點擊進入全國邢氏總群
公元前635年1月21日,邢國被亡而復興的衛(wèi)國所滅。邢侯子孫便以國為氏,世代相傳,且不忍亡國之恥,出走各地。邢氏宗族尊稱第一代邢侯靖淵公為“得姓始祖”。
在這里也要指出,關于邢氏起源,也有一些謬誤。謬誤之一,《姓考》一書有記述:“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為氏,望出河間?!边@一記述說邢氏為韓宣子之后,是有錯誤的。根據(jù)國家一級文物、北魏太守邢偉的墓志銘,河間邢氏為邢侯之后。自東漢末年河間有邢氏記載,河間邢氏詩書傳家歷任仕宦,至北魏時期河間邢氏已成望族,當年的邢氏家族對宗族的傳承和源流,已非常重視,河間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北魏涪陵太守邢偉墓志銘非常明確地記載了自己為邢侯后裔的身份。那時或許還沒有家譜之說,墓志中“后稷以功施配天,姬旦以圣德緯地,邢侯載美于春秋,太常騰芬于魏史”,記載了河間邢氏的血脈源流,證明了《姓考》記載的謬誤。其二,也有邢氏源于河南省溫縣東方的平皋故城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及本世紀初國家兩次在溫縣大規(guī)模考古發(fā)掘時,溫縣最早的歷史文化遺存只到春秋時期,出土的文物也都是戰(zhàn)國陶器,那時邢國已滅國多年。溫縣的考古發(fā)現(xiàn)僅能證明有邢氏族人在當?shù)厣钸^,而非邢氏之起源,這在很多典籍和現(xiàn)存邢氏宗譜中都是能佐證的。隨著1993年邢臺市葛家莊西周墓群的發(fā)掘,并被國家文保部門認定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邢國墓地,明確了邢臺乃邢氏之根,邢氏乃周公四子靖淵之后,邢氏得姓于邢國邢侯。
其他支源
邢氏甲骨文為“井”,在商末為子姓大族。后武王滅商,在子姓井氏地盤上再封姬姓周公后裔邢。另外,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鄭,以統(tǒng)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陜西鳳陽。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奪西鄭為下都,姜姓鄭國實際滅亡。井叔后裔也稱邢氏。
少數(shù)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滿洲人性佳氏、錫爾德特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漢姓邢的。
Hash:e70fec699f66cc67b9f1e1c9345936a2a61e9258
聲明:此文由 吉林家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