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雁蕩(五)| 青山翠竹普明寺
普明寺,原名普明院,又名普門寺、普明庵,雁蕩山十八古剎之一,位于雁蕩山核心區(qū)大龍湫景區(qū)能仁村鑊心窩自然村西北山嶺間,坐北朝南,四周民房。
◎禪寺風光
普明寺,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賜額。南宋孝宗隆興初(1163-1164年),永嘉學派創(chuàng)始人薛季宣入雁蕩,作《雁蕩山賦》,其曰:“指普明而回御,探龍窟于飛泉,勒馬鞍而東之,望奇峯之隱天。”明代(1402-1606年),寺已廢;雖寺已廢,但明代文學家陸深(1477-1544年)在其《雁山圖記》中仍有記載:“西內谷有寺七:曰能仁、羅漢、飛泉、普明、天柱、華嚴、瑞鹿。”
◎禪寺鐘聲
清乾隆五年(1740年),天臺齊周華游雁蕩,過普明寺,時有瓦屋三間;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浙閩總督崔應階過雁山,在其詩《雁山行》中寫道:“普明天柱與華嚴,未能一一窮其往。” 崔總督雖來過雁山,但未前往。乾隆末年(1792年左右)重建。咸豐年間,樂清人不食肉氏作《普明寺》詩曰:“能仁寺北一精藍,曾額普明挹遠嵐。影入飛云穿壁口,聲隨走瀑近秋酣。殘碑字可憑人認,喝棒禪應向佛參。巖上寶香風自透,諸天鐘板合和南。”清末時,為靈巖僧功純兼管。
◎金蟬脫殼
民國十一年(1922年),江蘇江天寺(金山寺)僧靜圓游雁蕩山,到過普明寺,在其詩《普明寺》中寫道:“我游普明寺,軋軋聞布機。何年大日山,不掛一絲衣。寒菜映戶碧,枯桑臨徑飛。鳥鳴山更寂,日午煙逾微。汲澗自通竹,樵山傍獵圍。經(jīng)魚斗室靜,砧磨人間依。疏巾留客盥,紫羅摘瓜歸。溪流任大錦,空色兩俱非。”
◎禪寺西廂
民國廿四年(1935年),靈巖寺僧諦明重建,由尼釋靜蓮、釋諦如住持;民國廿六年(1937年),成圓法師(1879-1945年)乘天臺宗祖師諦閑大師(1858-1932年)之命,擴建普明寺;原有大殿3間,東廂房3間,西首有柴房2間,土木結構。近人有《宿普明寺》詩:“投宿普明寺,寒燈照室明。森森石嶂聳,決決錦溪嗚。村遠山犬吠,更深星斗橫。老尼做昏課,夜靜木魚清?!毖闶幧饺耸Y叔南也來過普明寺,他在其《雁蕩之游程·馬鞍嶺至大龍湫》中寫到:“南行里許為普明寺,更里許抵大錦溪。”
◎禪寺東廂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毀壞。1968年,尼釋顯志進寺住持。1981年,尼釋諦如圓寂,遺囑寺產(chǎn)歸釋顯志管理,寺西建二層樓房。1984年,釋顯志募緣十方,重修普明寺。2002年,尼釋顯志圓寂,寺務暫由龍湫院老僧顯量兼理。2006年,同暉學社社員、中國書畫學會雁蕩分會長、雁蕩山云游書院院長金志龍先生為普明禪寺寺名題寫牌匾,了云師監(jiān)制。
◎山門楹聯(lián)(正面)
◎山門楹聯(lián)(背面)
2014年,雁蕩山十八古剎之本覺禪寺原住持釋正法來此駐錫,與諸大眾,發(fā)心三載,使普明禪寺古氣重輝,一方凈土歸去來兮。同年秋,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原館長吳孟慶先生為山門背面題寫楹聯(lián)“古剎重輝行大乘,慈航普渡得光明。”同年冬,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趙樸初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文駿先生為山門正面題寫楹聯(lián)“羅漢松迎千千客,佛祖法度萬萬眾。”
◎禪寺書院
2015年1月31日,普明禪寺·新浪微博發(fā)布重修寺院倡議書;9月16日,創(chuàng)辦普明書店,雁蕩山本覺書院名譽院長、原哈爾濱師范大學校長王佐書教授題寫牌匾;9月19日,成立普明讀書會。
◎建寺慶典·難忘時刻
◎建寺慶典·名家云集
2016年1月23日,建寺1015周年慶典暨雁蕩山佛教文化座談會在雁蕩山山莊隆重舉行,住持釋正法介紹了千年古剎修繕的因緣,社會各界人士共六百余人出席;同年春,溫州市謝靈運研究會秘書長、樂清市文聯(lián)副主席倪蓉棣先生為大殿題寫楹聯(lián)“風景滿山獨下馬鞍投正法,佛光萬丈終成心愿禮普明?!?月14日,農(nóng)歷四月初八浴佛節(jié),與全國108座名剎同譜盛世佛章,共同舉辦“‘盛世玄奘’大型紀實圖片展巡展活動開光祈福法會暨啟動儀式”。
2017年4月22日,華東師范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雁蕩山實踐基地掛牌普明寺;11月7日,《人民政協(xié)報》社史辦負責人孫煒、文化事業(yè)部主任付裕博士作客普明禪寺。
◎諦明大師·靈骨之塔
縱觀寺史,歷經(jīng)滄桑,幾度興廢。今釋正法法師,因緣和合,續(xù)佛慧命,重興梵宇,煥然一新。寺內大殿三間二樓雙檐,坐一佛兩弟子,像后觀音,殿內十八羅漢由曾擔任聯(lián)合國藝術委員及趙樸初研究會副秘書長徐曉鏞先生雕塑;東偏三間二樓,二樓通大殿樓西;山門東間存有開山祖諾詎羅尊者石像一尊;新建西廂二樓二間;簡易四周圍墻山門;寺前山坡之上有民國時期祖師諦明大師靈骨之塔。
◎中軸上景
普明寺,一個讓心靈沉靜的地方。當你登上寺后的山脊,俯瞰寺院,環(huán)視四周,秀麗風景,讓你心曠神怡。向北看,北面層巒疊嶂,背靠三座高峰,自東向西依次為紗帽峰、觀音峰、常云峰,三座高峰之后為雁蕩山三大尖,自東向西依次為烏巖尖、百崗尖、凌云尖;往東有馬鞍嶺、飛泉寺;往西有芙蓉峰、羅漢寺;向南看,能仁寺、四十九盤嶺就在眼前,大小錦溪順流而下,你會發(fā)現(xiàn)普明寺竟在一條神奇中軸線(百崗尖→觀音峰→普明寺→能仁寺→四十九盤嶺)的中心上,如果看一下地圖,出四十九盤嶺后就是芙蓉池(古時為海)、清江、樂清灣、東海,你不得不驚嘆,普明寺,竟是一塊風水寶地。
◎中軸下景
普明寺,今有正法法師,日新月異,三年之變,舊貌換新顏。雖與法師有一面之交,然其文化之造詣,深有感觸。普明寺,背靠大山,面朝大海,青山翠竹,禪修禮佛,普度眾生,明心見性,真乃修行的一方凈土。
十八古剎·普明禪寺·靜謐之美(1)
十八古剎·普明禪寺·靜謐之美(2)
十八古剎·普明禪寺·靜謐之美(3)
十八古剎·普明禪寺·靜謐之美(4)
【延伸閱讀】雁蕩山十八古剎
《廣雁蕩山志》卷廿八志余載《雁山十八剎詩》云:本覺凌云(靈云)到寶冠,能仁古塔上飛泉,普明羅漢石門里,瑞鹿華嚴天柱邊,古洞靈峰真際(真濟)并,靈巖霞嶂凈名連,石梁不與雙峰遠,十八精藍繞雁巔。
詩中的本覺、凌云(靈云)、寶冠、能仁、古塔、飛泉、普明、羅漢、石門、瑞鹿、華嚴、天柱、靈峰、真際(真濟)、靈巖、凈名、石梁、雙峰等都是寺名,即所謂“十八古剎”。
十八古剎除本覺寺建于唐代外,其余均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元年至慶歷二年間。
【旅行導航】大龍湫景區(qū)·普明寺
大龍湫景區(qū)·普明寺·衛(wèi)星地圖
◎溫州、樂清出發(fā)→G15(甬臺溫高速)→雁蕩山出口下→沿G104國道往雁蕩山方向行駛→過獅子山隧道后200米左轉進入雁蕩山風景區(qū)→沿大龍湫、靈巖景區(qū)方向行駛→上靈巖村→過馬鞍嶺隧道→沿大龍湫景區(qū)方向行駛約500米→普明禪寺(公路邊有路標)。
【視頻欣賞】自拍風光片《雁蕩山十八古剎普明禪寺》
特別提醒:高清視頻文件,強烈建議在wifi(無線網(wǎng))環(huán)境下觀看,土豪隨意。
拍攝時間:2018年5月上下旬
拍攝地點:雁蕩山核心區(qū)大龍湫景區(qū)?普明寺
作者:南方圣人 來源:發(fā)現(xiàn)雁蕩
Hash:715a81f70cbf2b327c72db1d96e8a78c71249d66
聲明:此文由 樂清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