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漢中》漢中這座名山,曾是周王室祭天之地?。ㄟB載8)

文化漢中》漢中這座名山,曾是周王室祭天之地!(連載8)

旱山雅歌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干祿豈弟。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豈弟君子,瑕不作人。

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莫莫葛藟,施于條杖。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詩·大雅》中這首名為《旱麓》的詩篇,《毛詩正義》歸之于“文王之什”,今人傅斯年以其為“成禮之辭”(《<詩經(jīng)>講義稿·大雅》),南宋朱熹以大雅為“會朝之樂”(《詩集傳》卷九)??梢?,《旱麓》為在朝會禮儀中歌頌周文王之詞,既贊美旱山一帶的自然風(fēng)光,又記錄周王室的祭祀盛況。朱熹《詩集傳》卷一六注疏《旱麓》曰:“旱,山名。麓,山足也。榛,似栗而??;楛,似荊而赤。濟濟,眾多也。豈弟,樂易也。君子,指文王也?!睎|漢經(jīng)學(xué)家鄭玄《毛詩傳箋》曰:“旱山之足,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潤澤也,喻周邦之民獨豐樂者,被其君德教。”旱山腳下,林木茂密,藤蔓盤繞,雄鷹在天空翱翔,魚兒在深淵跳躍,金玉的酒器,醇香的美酒和那一派怡然自得、富庶祥和的氣象;山作云雨,以澤萬物,而山麓之草木亦受雨露,正如周之先祖,其所以廣利于人,其子孫才受其福蔭。古人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與征戰(zhàn)系“神之大節(jié)也”(《春秋左傳·成公十三年》),是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旱山乃周王室祭天之地,在當(dāng)時具舉足輕重之地位。

漢山遠(yuǎn)眺

旱山,按照宋代地理書和明代地方志的記載,位于南鄭縣(今漢中市)西南六十五里故廉水縣境內(nèi),清代以后,人們逐漸將它與南鄭縣南三十里的漢山合二為一,稱作漢山。據(jù)史料記載和今人研究,旱山是褒國祭祀祖先的神山,居巴山北麓眾山嶺之首,是古代漢水上游著名的山峰。入周,褒人與周王室來往密切,祭祀旱山的內(nèi)容擴展、規(guī)模擴大?!逗德础吩娖捶从沉酥芴熳佑诖藭娔蠂T侯,與褒國國君一起祭奠旱山、贊頌周文王的壯觀場面。不知與這種祭祀活動是否有關(guān),日久天長,旱山成了漢中盆地的天然晴雨表。根據(jù)北宋《太平寰宇記》卷一三三的記載,古籍中有“(旱)山上有云即雨”之說,民間還有“牛頭戴,旱山晦,家中干糧莫相貸”的古諺。在旱山下,有石牛十二頭(一云五頭),“蓋秦惠王所造以給蜀者”,把旱山與開辟金牛道的古老傳說聯(lián)系在了一起。

頗為巧合的是,旱山的“靈性”似乎漢山亦有,這可能是它們后來在人們眼中成為一座山的原因之一。南宋《輿地紀(jì)勝》卷一八三載:“昔大旱,居人張士伯禱此山(指漢山),聞空中語曰:大雨由天,小雨由山?!坎焖?a href='/jingdian/33289' target=_blank>女山中,自焚,有頃,大雨。”后來,民間也有了漢山戴帽,大雨即到;漢山頂亮,收拾曬場”的諺語。漢山與漢中城隔漢水相望,兀立高聳,風(fēng)朝雨夕常有云霧繚繞,山嵐如煙。登山遠(yuǎn)眺,漢中盆地盡收眼底。但見漢水如練迤邐東行,廉、冷二水左右環(huán)帶;峰巒如髻,翠林映碧;路成蛛網(wǎng),四通八達(dá);廣袤的沃野宛如拼鑲的七彩圖案,村落集鎮(zhèn)星羅其間。清代以降,文人雅士多有吟頌漢山之詩,清末四川文士謝昇平的《漢山晩望》詩:“嵯峨漢巘接天門,萬壑爭從眼底奔。已覺峰巔惟鳥道,恰于崖半見煙村”,形象逼真,引人入勝;而南鄭進(jìn)士楚文暻的《漢巘樵歌》:“漢山聳地立,云內(nèi)聞樵歌。

伐木同聲應(yīng),求仙未爛柯”,則將漢山比作石室仙山。①

①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載,晉代王質(zhì)到石室山砍柴,看到幾位童子下棋唱歌,他就近前去聽。過了一會回身,見自己斧子的斧柄已經(jīng)腐爛?;丶液螅宓娜硕家巡辉谌耸?。

來源:《文化漢中》

Hash:02af816c997ab789cc06e2f09727f73c396b9ff7

聲明:此文由 漢中在路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