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與自然,映照歷史與現(xiàn)代,嶺南鄉(xiāng)村的魅力,盡在阮埇。

行走在高明,我們總是會不經(jīng)意間進入到各個鄉(xiāng)村之中。

此時此刻,你可能在發(fā)達興旺的食街所在的官當村吃著飯;可能路過與中心城區(qū)完美融合的崗頭王村;也有可能西江邊上的映日扶麗看著江景。。。

眾多的鄉(xiāng)村隨著新城的建設在不斷地發(fā)展,發(fā)散著自己全新的魅力。

而自古以來,便被鄉(xiāng)間稱作“第一望族”的阮埇村,又是怎么樣的呢?

阮埇村

在高明,古有“高明第一望族”之稱的阮埇村,身棲高明荷城街道荷富路一側,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據(jù)《高明縣地名志》記載,早在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區(qū)氏族人從南雄珠璣巷遷至此地定居。該村分為阮東、阮南、阮西、阮北四坊。因為環(huán)村多涌沼,后又有阮姓遷入建村而得名,如今已變成單一的區(qū)姓聚落,并保存著一百多棟明清民居,是佛山高明區(qū)保存最完好的鄉(xiāng)村古建筑群。

嶺南新村之美

回憶中的景色

從公交車站下車,穿越過鄉(xiāng)村小道,那是一片居民們的房屋。道路上的石板延綿不斷,間隙之間,屬于春天的青綠蓬勃地生長著。紅磚青墻,微微有些掉漆的房屋外墻,這是每一位嶺南人家都非常熟悉的景色。

或許,現(xiàn)在只能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到家鄉(xiāng),但是目睹這片景象,我潛意識的想起了記憶中的童年,坐在屋前的石板凳子上,聽著長輩們講故事?;蛘呔驮诘匕迳吓c小伙伴們趴在地上彈玻璃珠,那是屬于家鄉(xiāng)的獨特記憶。而阮埇,則把這一種記憶中的韻味保存地恰到好處。

穿越過那一片古民居,我們便來到了阮西。平整的水泥路上,街燈靜立在環(huán)繞祠堂的水道邊上。沿著這條路直走,道路兩旁的景色抓住了我的雙眼。

一個休閑佳地離不開一池碧水。流水環(huán)繞著沿岸小道,池塘中,盛開著的了蓮花清新素雅,想必在此地長大的孩子在學習到“小橋流水人家”的詩句時,肯定頗有一番感觸。

而隔著流水的那邊,籃球砸地的聲響傳來,村中的孩童們嬉笑打鬧著投籃。被綠樹流水環(huán)繞的籃球場,在其中運動,會不會時不時吹來一陣清涼的風呢?

沿著流水直走,在祠堂的旁邊,有著一個屬于居民們休閑娛樂的地方,綠樹之下,兩圍石桌便是清晨黃昏,老友們閑談的好地方。石桌上,還刻畫著楚河漢界,若是能沏上一壺茶,再邀上三五棋友,便又得浮生半日閑。

而旁邊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無論是男女老幼,想要鍛煉身體做做活動,也不怕沒有地方。

風韻依舊

古樸水鄉(xiāng)

而來到阮埇,又怎么能不去看看那曼妙的古建筑?沿著村道,一路上燈籠指引著我,前方便是阮埇的精妙所在。

“八大家”古民居群,作為當年阮埇仙人區(qū)士元為后代們建造的房屋,是典型的清朝嶺南建筑。其歷史價值,以及藝術價值可謂是無法估量。

青磚黛瓦,是阮埇村建筑的特點,不但堅實,也非常美觀。而屋前的石凳,石料之間,也緊密異常,時光的侵蝕仿佛在它身上失去了效果。

而這種古建筑最大的特征,莫過于屋頂上大大的“耳朵”。鑊耳屋是嶺南傳統(tǒng)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廣府風格的民居建筑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兩邊墻上筑起兩個像鑊耳一樣的擋風墻而得名。在明清時期的廣府民居中,一般是出過高官的村落,才有資格在屋頂豎起鑊耳封火山墻。而出過“兄弟兩進士”的阮埇村自然是毫無疑問的有資格。

沿著道路繼續(xù)前行,便會發(fā)現(xiàn)阮埇的美,并不止于此。

橫穿過池塘的石板路,兩邊便游弋著魚蝦,站在其上,撲面而來的,是穿越過村屋的穿堂風。帶著青磚黛瓦的氣息,混合著清新的水鄉(xiāng)氣息,讓人感到清新怡人。

附著著苔蘚的墻壁,藤蔓也沿著墻壁爬到了屋頭上,這是只有在農(nóng)村在存在的景象。

村民們栽種的鮮花,越過了圍墻與籬笆,或火紅,或粉嫩,或金黃,綻放出春天的樣子。它們隨風搖曳著,仿佛在向過往的路人展示著自己的舞姿,又像是在給來訪的游人致以歡迎。

池塘邊的道路上,楊柳扶風,還有怒放的鮮花。

細葉榕樹下掛著的燈籠,也彰顯著阮埇人們的態(tài)度。

這是高明第一望族。

這里不僅僅擁有者厚重的歷史,更有著自然與人類共同相處的美好和諧。

。

與時俱進

新村新居

而在保持著村子的韻味的同時,阮埇也沒有忘記向前邁步。通達村中各大區(qū)域的水泥路,村民們整齊劃一的樓房,裝潢精美。村民們的幸福,正是一個村子美好的最好見證。

在村中,各位祖先的祠堂,不但是村中的祭祀之地,同樣這里也是阮埇精神傳承的地方。

阮埇村,高明的美麗鄉(xiāng)村

凝聚人與自然的和諧

映照歷史與現(xiàn)代

閑暇之時,何不來體會一下

傳統(tǒng)嶺南鄉(xiāng)村的魅力呢?

Hash:7cffbeeeeab76d78276e2cc72d8019adfa665bb7

聲明:此文由 文化高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