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老城 | 記憶在光影中定格,鄉(xiāng)戀在門巷中綿長!

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

弄堂接著弄堂是如今一個個的故事

呼喚連著呼喚是童年一寸寸的光陰

斑駁的老墻,被屋檐篩過的流年里

門上的一副對聯(lián),是對未來的期盼

奶奶的一把蒲扇,門口的一條土狗

我們只隔著一個夢,在蕪湖老城

漫步古城

照片留住了時光、留住了時空

留住了多少人心心念念的過往

照片讓時光不再流逝

讓過去可以用手觸摸

那氣息四處彌撒,有了一份久違的感動

古城·模范監(jiān)獄

△環(huán)城東

蕪湖有個老城區(qū),這從街道名稱:環(huán)城東路、環(huán)城北路、環(huán)城西路、環(huán)城南路可以看出來,盡管這幾條路或者不直,或者不相交,但基本給定了老蕪湖城的框架。

△小狗探出了頭

為啥這么說?因為老城被拆得干干凈凈了!來之前為了找到幾處網(wǎng)友們提到的古跡舊址在百度地圖就看到這一景象:露著黃土的空地、長著青草的荒地,間或有幾座孤零零的建筑

△一頭是古城

寬寬的環(huán)城西路西側(cè)是一整堵臨時的墻,墻上房地產(chǎn)、學校的廣告,里面圍起來的就是被拆得沒剩下什么了的老城區(qū),越過墻能夠看到一些樹頭、房頂。

△這里想到了戴望舒

很快來到缺口,里面果然是一片廢墟??!沒有路牌,但有一條還算是柏油路的小路,頂多是胡同的寬窄吧,但是古城更多的是像這樣的青石板路。

△模范監(jiān)獄的外墻

只走了幾步,右手邊就是個破敗的大門臉,高大的墻,橫向也長,看不到后面,不知道是否只剩下這一面墻,我想起網(wǎng)友說的老蕪湖監(jiān)獄。

△模范監(jiān)獄曾經(jīng)的門

開始于接受西方監(jiān)獄概念的晚清,不知道是也不是,但從正門上刷的舊標語看“炮轟公安局搗*”、“堅決砸爛工*處”之類的看,如今這里的門已經(jīng)土封起來了。

△模范監(jiān)獄的側(cè)面外墻

大約是要保留下來,把后加蓋的部分拆除,有點像現(xiàn)在正在翻修的三中,這里之前是“衙署前門”,據(jù)說是從宋代開始直到清朝這里都是朝廷署衙的所在地,

記憶在光影中定格,鄉(xiāng)戀在門巷中綿長!

為什么遠去日子中的破舊

比眼前繁華的鮮亮還要令人感動

因為這些陪著我們祖輩生活的場景

正在加速死亡,這是屬于我們的故事

古城·衙署前門

△從衙署前門看完全被拆毀的老城區(qū)

衙署前門,正是門市部門前的十字街向北的位置,前門的石砌高臺,很明顯下部是舊石,而上部是新修補的石頭和木頭。

△衙署前門的墻

雖然不能說舊石來自于宋代,但其磨去尖銳棱角的渾圓也能看到歲月的痕跡。

△衙署前門的方楞木為門頭過橋的方式

石質(zhì)門常呈拱券式,比如北京的那些城門,故北京話里愛說城門洞,這里卻不是,兩個石墩上塔橫木,專家說這是宋代的遺構(gòu)。

△衙署前門石基底部的雕花

衙署前門的高臺內(nèi)側(cè)基腳處有若干幅雕花,都是植物,而且很是模糊,大多不可辨認,這大約是沒有重刻,但也不會太過久遠,南方風化得比較厲害。清代官服上的禽獸有品級的講究,不知道官衙的雕刻有沒有。

太平大路上留下的屋

剛才的十字街在衙署前走到了盡頭,然后向兩邊延展,向西去應該是“太平大路”,這是蕪湖網(wǎng)友最常提到的地名,有一位這樣寫:“一頭出口是米市街,米市街47號,就是我家。所以,我家一出門,對面就是太平大路。另一個出口就是后家巷,往北門方向。這條路是我去二街的必經(jīng)之路。一條長長的巷子,兩邊的人家都是什么人,我不知道,就知道路上有一戶是兩層洋樓,和我家的北窗戶遙遙相對,古城拆了。好在這兩棟樓都是保護建筑。還風雨飄搖,等待修舊如舊?!彪m然至今還是一頭霧水,但向二街方向肯定在衙署的西邊。

△太平大路巡查單

△鐘家慶故居

下面藍色的字仿佛不是修繕部分所寫“鐘家慶故居”,沿途不時有高墻被保留,某處還貼了“巡查記錄”。

△太平大路上華牧師樓

最后在與九華中路交匯處,看到被圍起來的“華牧師樓”(取漢姓華的洋牧師,非華人牧師),這是能夠打入古城區(qū)的唯一一座洋教建筑。另一處就是離古城不太遠的圣雅各教堂,這兩處都屬于基督教,可見它比更古老的天主教更圓通。

這些都拆掉就將少了很多生活的味道

如果都是大同小異的鋼筋水泥大廈

我們還能記住什么?

千篇一律的改造,拔地而起的浮躁

我們的靈魂該往哪里歇腳?

古城·東內(nèi)街

△東內(nèi)街上的門

繼續(xù)往西走,過羅家閘小區(qū),若干棟四五層高的老舊樓房,這里是老城區(qū)里不多的被整片保留的建筑。

△東內(nèi)街上的荒院

然后繼續(xù)是全部推掉建筑的空地,站在屋基隆起的埂上望進去,原來的屋場里草已經(jīng)長起來,有一條腳踏出來的小徑,輕風吹過,似乎有些聲響,大有《聊齋》的氣氛。

△東內(nèi)街上仍被信仰的廟

不久路邊的一堵墻挺立著,整個立面被煙熏黑,上面是被拆的屋頂披下來的篾條之類的東西,干嗎不拆掉呢?墻角有蠟燭、香焚盡的痕跡,或者因此得以保留吧。

△東內(nèi)街與太平大路交叉口上留下的舊店鋪

走到一個小小的十字口,東北角有一個二層的小樓,被保留著,它的一層有三個門,隨街角分別開向十字街的兩面和對關(guān)交叉點的斜面,即使一層的門楣上沒有“門市部”之類的舊招牌,也很容易被認出。

△太平大路上留下的屋

十字口的西南邊稍遠的地方,有一棟正在修繕的小樓,西北邊有一棟已經(jīng)修完的小樓,統(tǒng)統(tǒng)都在雜草中。

△正在維修的工人們

這一個個孤立的建筑,或者在不遠的將來會被一串新修的冒牌傳統(tǒng)建筑串聯(lián)起來,共同組成蕪湖老城景區(qū),就像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所有古鎮(zhèn)一樣,沒想到在這里我們回退到原型。

我們試圖尋找失去的鄉(xiāng)音與歌謠

游離在這片故土上空的曾經(jīng)

是童年?難忘?還是遙遠?

失去是曾經(jīng)記憶中最深,不過懷念是一種牽掛

就讓“她”成為故事吧~

古城·橋圣雅各教堂

△花津橋圣雅各教堂

跨過九華中路這條可以算作老城區(qū)南北縱穿的中線,向南尋找網(wǎng)友所說的長街,問來問去大約就是地圖上標的“西內(nèi)街”,但它比我們從花街進入老城區(qū)的“東內(nèi)街”靠南,照理這樣兩條街道應該是從一點向兩端延展,比如北京的東西長安街、蘇州的東北街和西北街。

△老長街

長街在網(wǎng)友的敘述中,是連接租界地和老城的街道,所謂串連華洋吧,“小時候經(jīng)常在那條鵝卵石鋪就的路面上溜達閑逛,聽老人們說這是一百年來經(jīng)無數(shù)人踩踏出來鵝卵石”,可現(xiàn)在“照片中是多次修繕和鵝卵石被人賣給蘇州人之后的水泥鋪設再造的樣子”,我們只走了一小段長街,兩者都不是,鋪著地磚,街上也沒有什么人,也許沒有到真正的核心區(qū)?

綠樹成蔭

從環(huán)城西路向北去,因為那條梧桐樹的小街蠻可愛,印象中法梧蔽日的街道應該屬于南京那樣中等的城市,不寬但也不窄,沒想到蕪湖老城區(qū)的街道上也有,而且蕪湖舊城街道竟然這么窄,也難怪政府可以拆得毫不手軟,估計老百姓也沒意見,而且作為旅游區(qū),體量也挺合適。

△圣雅各教堂平移后正在安裝的管線

快到二街時向西轉(zhuǎn),花津高架橋邊就是圣雅各教堂,與租界里的天主教堂比,它簡直就是兒童搭的玩具嘛,就這還要花那么大力氣整體移動?

△圣雅各教堂平移后墊起來的屋角

在學校的邊上建外國主教公署、中國主教公署,這辦公與教堂之間的距離可是有點遠,大約先到的天主教和英國駐蕪湖的派出機構(gòu)比較有勢力吧,美國人來了,只好見縫插針了,而再后來來的日本人,干脆就到青弋江南邊去建領事館了,既不在租界里,也不在老城區(qū)。

記憶中蕪湖老城

離去

也是蕪湖老城

Hash:2cc39b68a7a5f5bb939c310fdedfa66303e90270

聲明:此文由 蕪湖第一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