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崞陽古城”之二:明清時期修城的通俗介紹

作者:原平故事

確切地說,崞陽古城地面以上的部分,包括城墻、城門、城樓都是元以后明清兩代重建或是重修過的,距今比較近的也有二三百年的歷史。地面以下的部分,主要是城基,至少有三座不同時期的“墻根”,部分疊壓在一起,所以古城又有“城上城”、“城摞城”、“城旁城”、“城下還有城”幾種說法,其中距今時間最長的,則應該屬西晉永嘉年那一座了,距今近一千七百年了。

明初的崞縣,城池頹廢,人口稀少,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明廷一邊為因戰(zhàn)亂造成的赤地、空村移民,一邊整治社會秩序,而修造城池,防御蒙古軍事貴族的襲擾依然是大事一件。洪武八年(1375),知縣劉伯完身負維修城池重任,開始大興土木。因元末察罕知院新筑了西城墻,劉伯完就其西城墻作為新修城池的東墻,將城池整體向西挪移了數(shù)百米,解決了滹沱河水暴漲后河灘潮濕淫浸城墻的問題。到了明正統(tǒng)十四年,古城再次變得衰朽不堪,時任崞縣知縣的河南中牟舉人武桓又興修城事。

這一次大修的規(guī)?,F(xiàn)在已不能猜測,但成效非凡是可信的。整個城池周四里一十三步,高二丈五尺。這一寶貴的數(shù)據(jù)見于明嘉靖版《崞縣志》。

明嘉靖四十四年,知縣尹際可見護城河淤積至僅丈許深,便動用民工清淤,使隍深達到二丈五尺。尹縣令為此嘆曰:“易有之王公,設險以守其國,筑城鑿池乃設險之大端也。崞城頗峻,足以御寇,而附城之郭,卑陋殊甚,思患豫防竊懼,有唇亡齒寒之勢,第瘡痍之民未易重困,其將若之何哉?”

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崞陽古城再一次經(jīng)歷大規(guī)模修城的高潮。

這一年,山西巡撫魏允貞視察崞縣,在古城內一呆數(shù)天。他把古城內外的景致看了一遍,發(fā)了一大通感慨,最后給知縣袁應春下了一道修城的命令。

袁應春,字元卿,別號太宇,陜西鳳翔人,剛從靈石調來崞縣。這位萬歷己卯科舉人,出身關西望族,有琴鶴之風。對于修筑古城,他自感責無旁貸,便毅然挑起重擔。魏允貞號令由振武衛(wèi)經(jīng)歷呂子才、縣丞崔穗負責建筑材料,由原任佐擊時爾學、典史趙夢麟負責施工,并請太原周守詩、代州周守逵負責工程監(jiān)理。為使工程能夠順利進展,魏允貞特撥公帑八千金。整整一個夏季,崞縣城處于熱火朝天的修筑中。八月底工程告竣,魏允貞專門請禮部尚書馮琦撰寫了《崞縣修城記》勒石以記。

這次修筑規(guī)模,舊志有載:“周圍一千一百丈,高三丈六尺。雉堞七百有四十,高六尺。連女墻高四丈二尺,厚三丈八尺。敵臺二十一座,池深三丈,周圍俱筑捍水堤。門四,東曰臨沱,西曰保和,南曰景明,北曰寧遠。”

萬歷二十七年的磚砌城垣,雖然高大雄偉,但卻受到五年后淫雨的嚴重侵襲,東、西、北三面塌毀百余丈,無奈再次補葺。崇禎七年(1634),知縣馮夢熊修葺四門城樓。之后,崞城建設才達到最完備的階段。其時,主門樓四座,角樓四座,敵臺21座,鋪房63間,懸樓25座,四門各建甕城,護城河深三丈,周圍筑有捍水堤,無論遠瞧近看,其勢甚威。

從嘉靖二十二年始,崞城城池就逐步擴大,向西、向南、向東階梯式發(fā)展。

先是以直隸獻縣舉人任崞縣知縣的史漁,毅然在南門外擴城。新筑的城池名“廂城”,三面城墻圍長達到三里有余。萬歷二十九年(1601),知縣袁應春、縣丞崔穗增筑西關,并將南關廂城和西關廂城,俱用磚石包砌。這兩座廂城,總長度達到七百九十八丈,共高三丈,筑敵臺一十三座,城門三座。不久,又修筑了東關廂城和小南稍關。東關廂城,建城門一座。小南稍關周圍長二百三十丈,高二丈一尺,筑門三座。明雁平兵備道張惟誠委百戶許國用磚石包砌小南稍關,并于最南的門洞上方嵌門額一方,顏曰“古樓煩”。

由于有明一朝對崞城的建筑做足了文章,清朝時就明顯地少了許多麻煩,只有幾次工程不太大的局部修葺。清順治六年(1649),因連陰雨浸塌南北墻體四十余丈,知縣范印心組織修葺,并于巽方置文筆塔三座。九年,知縣楊澤又重修了南門城樓。到雍正七年(1729),南北城墻又倒塌三十丈,知縣劉澤民率眾修葺。同治七年(1869),知縣萬啟鈞招募工匠重修四門,為厚重的木質城門板“換包鐵葉,益稱完固”。

三面城墻層層相護,十一座城門星羅棋布的崞陽老城,以它的封閉、它的節(jié)奏,它曾有過的富庶、它將接受的教育和熏陶,無一不顯露出其史絡文脈是實實在在由那些千層餅似的歷史積淀而成的。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方塊字——崞陽古城,承載了風云數(shù)百代的文化底蘊,不管演繹在城墻內外的是攻是守、是戰(zhàn)是和、是風是雨,總持一副淡定從容、波瀾不驚的神態(tài)。這也是它“經(jīng)事越千年”的明證。

End

Hash:803f8e4844ab58a0eb1eaf6f0b7d5cd39e26e282

聲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