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般的霞洞浮山嶺,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千古傳說

「 觀珠,與您一起打探的!

上古帝王堯時,洪水泛濫,成“沒頂之災(zāi)”,唯獨一座大山像船一般浮上水面,周邊眾百姓逃到山上,避過水災(zāi)大劫,百姓稱這座山為“浮山”。

這座神奇無比的浮山就在今粵西茂名境內(nèi)。依今天來看,這個“故事”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天方夜譚??墒枪湃藚s不一定這樣認(rèn)為。這個偉大的遠(yuǎn)古傳說,就記載在北宋初期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中:“高州,浮山,其山高七百尺,堯時洪水泛溢,此山獨浮,人居山上,得免沈墊,人呼為浮山?!?/p>

浮山亦稱“湖山”。明嘉靖廣東通志》載:“電白縣,七十里有湖山嶺,山勢聳拔,為諸山宗。登其巔,瞰大海如池沼然,上有龍?zhí)?/a>,廣五丈余,深莫測,中有雙巨魚,人或見之。遇旱,居民以木石投之,立雨,故名?!?/p>

清光緒《電白縣志》載:“浮山,上有湖,一名湖山。湖廣四丈,深不可測。傳有雙巨魚潛其下,遇旱禱雨,以木石投之,雷雨立至??h得名以此?!?/p>

繼《太平寰宇記》之后,明、清《廣東通志》《高州府志》《電白縣志》都記載“浮山(湖山)”,稱為諸山之宗。真是篇篇經(jīng)典,字字珠璣,蕰含諸多珍貴的歷史資料。既說明為何稱浮山,又交代浮山頂有一口湖,所以亦稱湖山。因湖中藏有兩條大魚,老百姓求雨時,用石頭或木頭投入湖中,當(dāng)即雷電交加,大雨傾盆。最重要的,是指出“電白”地名由此而來。

《隋書 地理志》載:“電白,梁置電白郡。平陳,郡廢?!鼻宓拦狻峨姲卓h志》載:“梁大通(527—528)中,既置高州,又析海昌置電白郡,兼置南巴、連江二郡?!?/p>

南朝蕭梁時期始置電白郡,治址在今高州市長坡鎮(zhèn)舊城村。隋平陳后,廢郡為縣,縣治依舊在今高州市長坡鎮(zhèn)之舊城村。從唐大歷十一年(776)高州徙治電白后,歷唐、五代十國、宋、元,直至明成化三年(1467),電白縣治所在今高州市長坡鎮(zhèn)舊城村沒有變。明成化三年九月后,電白縣治遷于神電衛(wèi)(今茂名市濱海新區(qū)電城鎮(zhèn))。

原來地名電白,竟因浮山(湖山)神話所得。

浮山現(xiàn)是高州市與茂名市電白區(qū)的分界山,北山屬高州市根子鎮(zhèn),南山屬電白區(qū)霞洞鎮(zhèn)。浮山由南蛇崗、婆公石崗、五馬歸槽、馬嶺崗、蠻崗、鷹爪崗、魚茍缺、大尖峰、雞籠尖峰等峻危山峰并聯(lián)而成,峰巒疊嶂,蒼茫無際。大尖峰是浮山第一高峰,在電白區(qū)霞洞鎮(zhèn)境內(nèi),海拔943米,其山勢陡峭奇崛,山石嶙峋怪異,非筆力所能形容。上到絕頂之處,使人頓生出世離群之感。

更奇的是,霞停山巔,云凝目前。極目東南,竹林掩映的村落鱗次櫛比,阡陌如棋盤,瑯?biāo)ㄉ超樈┤粲谓z,帆影點點,隨煙而逝。忽然之間,一陣毛毛細(xì)雨輕飄而至,倏忽之間,又無影無蹤。此時仿佛懸身霄漢,恍如幻境。

由于浮山起源綿長,發(fā)脈雄健,堪輿界譽為“南脈祖嶺”。霞洞坡平原在浮山南麓,沙瑯江環(huán)繞而過,是典型的背山面水宜居格局,冼夫人與馮寶孫輩后人故居地“馮家村”便坐落此處(清乾隆《高州府志》:馮盎為夫人之孫,唐時家于良德,即霞洞堡地),始建于宋的晏公廟(誠敬夫人廟)便在浮山延脈晏公嶺之陽。

明代霞洞人崔浩,字文淵,少年時在浮山大尖峰懸崖絕頂修筑居屋,名“聞天堂”。崔浩在此閉戶窮經(jīng),直至四十九歲才學(xué)成下山,一路過關(guān)斬將,蟾宮折桂,中景泰丙子(1456)科舉人,中天順丁丑(1457)科進(jìn)士。崔浩為江蘇吳縣知縣時,去苛革陋,官聲清揚,士民稱為“虛堂一鏡”。

歷代游宦電白的官員,必登浮山覽勝,賦詩甚多。諸如明教諭馮珧詩曰:

曾上羅浮四百峰,此峰名字半相同。何年愚叟移天末?共道青山出水中。絕巘梵鐘留古寺,三橋煙雨糸孤篷,石船丹灶仙家近,泛宅歸來借是翁。

明嘉靖巳丑(1529)榜眼程文德授翰林編修,受楊名劾汪鋐案株連,貶謫信宜(今廣東信宜)典史。程文德在信宜興教化,遷學(xué)館,修建“麗澤”書院,還恢復(fù)古書院,作六章示教,即“自愛、辨志、務(wù)實、尚行、敦本、持謙”,四方慕名求學(xué)者紛至沓來。

嘉靖二十年(1541),擢禮部右侍郎,繼轉(zhuǎn)吏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三年(1554),授南京工部右侍郎。嘉靖三十八年(1559),程文德逝世。萬歷(1573—1619)初年,追贈禮部尚書,謚文恭。有《松溪集》《程文恭遺稿》等傳世。

程文德在信宜期間,曾登浮山,游霞洞,謁誠敬夫人廟(晏公廟),并留下詩作若干。如:

凌晨出東郭,駕言霞洞尋。

元云歲已晏,搖蕩如春陰。

郡侯導(dǎo)朱蓋,遷客隨青衿。

匪也事盤桓,建邦古所欽。

行邁遵新陸,眷矚意彌愔。

路轉(zhuǎn)纖平原,寒田綠水深。

村童時聚觀,爭迎官府臨。

鳴騶指牛斗,午餉盡荔林。

池竹映蓬茅,忽感幽居心。

前旌憩荒堡,更薦何生鬵。

巍峰絕頂奇,云即霞山岑。

迤邐循其麓,倏然日西沉。

褰帷見新月,欣然動微吟。

入竹舍崔氏,月落星轉(zhuǎn)參。

山靈若有相,天宇散雰霪。

朝日蕩春和,周原復(fù)陟嵚。

辨方爰正位,山川若帶衿。

形勝肇開辟,城郭乃自今。

岡頭久延佇,思不禁愿言。

又如:

鄉(xiāng)居多傍竹,村童動成群。

野水常分路,連山半出云。

又如:

山行渾不厭,夜色更依依。

帶月歸霞洞,隨煙入竹扉。

浮山之所以著名,是因它有兩項光輝的“業(yè)績”:一,堯時水災(zāi),浮起救民眾。二,鬧旱災(zāi)時,百姓沖湖中丟下石、木,即閃電打雷,驟降甘霖。都是為老百姓排憂解難,也許,這就是浮山的歷史使命。

來源:關(guān)注霞洞

文:電白新聞報/崔偉棟

原題: 千古傳奇說浮山

圖和視頻:攝影大師/飄移

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Hash:d30169881994afcc01ea6c21ff5e7a23e8e1fd4a

聲明:此文由 觀珠資訊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