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一點兒,小心踩出泉來:街巷看泉

作者:侯林 侯環(huán)

為傳播、弘揚濟南特立于世的泉水文化,特推出《濟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介紹、挖掘濟南名泉罕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內(nèi)容包括:濟南名泉的考證與索隱、名士與名泉的風雅舊事、名泉史話等等。歡迎關注。

之二:輕一點兒,小心踩出泉來:街巷看泉

濟南的泉如同珍珠漫撒,數(shù)不勝數(shù)。

南城是整個兒泡在泉水里的。

已故著名山水詩人孔孚有《引木斧訪泉》:

輕一點兒

小心踩出泉來

你看我像貓一樣

是新泉敲門

寫濟南泉,如此傳神寫照,古今罕有。

又如《泉意》:

走在巷子里

多少泉喊我

剛走進羅姑

月牙就來鉤我了

孔孚先生照

濟南的泉水不僅存在于公園、園林和其他一些公共場所,更多的還是隱藏在街巷的深處,特別是一些傳統(tǒng)民居和老百姓的庭院里,所謂“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是也。

所以說,來濟南看泉,你最好尋一位當?shù)厝俗鱿驅(qū)?,帶你到小巷民居走一走?/p>

泉城路中段路北珍珠泉大院西側(cè),一頭鉆進巷子里,兩側(cè)的青瓦白墻頭伸出垂柳的綠枝,窄得只容下你和一架單轅馬車,順著這條名叫西更道的古巷往北,再往北,然后順著曲曲拐拐的小巷往西,你不久就會完全驚呆了。誰能想得到呢,在這古巷深處竟有如此奇觀,那是一個好大又好清澈的泉池喲,長約30米,寬也在10米以上,總面積有480平方米多呢。它是“王府池子”,又名“濯纓湖”。當年曾是臨近的德王府的一部分,清代廢除王府改建山東巡撫衙門時,又將它劃出院墻之外,于是,它便徹底平民化了。

王府池子近影

池中常有游泳嬉鬧的泉城百姓,岸上則有對弈談笑的人們。附近居民說,當年這泉池更加威風大氣,可以行船放鴨,可以駕舟采蓮的。翻開史志一看,果不其然。據(jù)乾隆歷城縣志》載,這濯纓湖“俯視澄淵,須眉可鑒;楊柳交匝,金鱗游泳,龍舟蕩漾,蓋世奇觀”。

孔子七十一代孫、清代曲阜圣商作家孔昭虔有《明湖棹歌詞》專詠此泉:

水西橋濯纓泉

日暖清秋放鴨天

薄暮采蓮人不見

輕風吹轉(zhuǎn)渡頭船。

雍正間濟寧州知州王爾鑒有《王府池垂釣》詩:

高下樓臺鏡里看,波光搖漾水云寬。

客中傍午渾無事,綠柳新蒲一釣竿。

(乾隆三十年寫刻本《二東詩草卷一·歷下集》)

王府池子因為是街泉,其沿岸全是居民,居戶的房舍特別是較高的樓臺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波光搖曳,美不勝收。尤其出奇的,是王府池子作為街上泉,真正成了老百姓自己的泉,人們可以在綠樹之下?lián)P竿垂釣,連詩人也加入了這一行列。這正是濟南街巷之獨特一景。

《王府池子》 油畫家郭健老濟南系列作品之一

離王府池子不足百米,有騰蛟泉

騰蛟泉,其奇尤在此泉就坦露在小王府街街面上,而市民絕愛之。每日汲水者與游客絡繹不絕。泉側(cè)街壁上鐫“騰蛟泉”三字,系清代濟南名士、詩人李僩所書。然在濟南諸多泉水專著甚至《濟南市志》中,均將李僩寫做“李澗”,悲乎!

站立在騰蛟泉的晚風里,筆者亦不由得詩興大發(fā),訪孔孚先生詩風,作《騰蛟泉二首》:

其一

歲月在這里

被打磨成烏黑晶亮的石頭

泉說:

我缺的不是水

是人

其二

眾目睽睽下

也沒有絲毫的羞澀

敞開我的胸膛

讓眾人來享用我

騰蛟泉

清前期濟南文士朱緗有詩,被王士禛譽為“畫出濟南”的佳作,詩題《閑居雜詠》,為十首之一:

經(jīng)歲幽居卜地偏,濟南春好足名泉。

行吟一片空青里,串串珍珠迸地圓。

差不多同時,又有詩人兼收藏家宋至《濟南雜詩》八首之一:

小春十月嫩寒天,結(jié)伴幽尋笑拍肩。

最愛齊州好風景,滿城山色漾流泉。

似是隨意閑吟,卻又靈氣流動。

兩首詩寫的都是濟南的街泉,其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不是孤立地寫泉,而是將泉與周圍景致,與濟南的湖光山色融合在一起加以描述,其真實性與感染力得以極大增強。

書影:宋至《濟南雜詩》八首之一

濟南街巷看泉最美的區(qū)域,除了王府池子曲水亭一帶,當屬半邊街下南護城河一帶。

道光年間,濟南詩人喬岳由大明湖上移居于此的黑虎泉上。喬岳天分卓絕,賦性灑落。得此勝處,不勝喜悅,乃欣然作《南郭新居二首》:

頗有巖阿趣,蝸居復近城。

半村皆樹影,十步一泉聲。

騷酒過他日,清涼快此生。

素心人未遠,昕夕看云橫。

新居何所有,門外即林丘。

碧涌諸泉水,紅深三角樓。

浮云隔城市,里俗近田疇。

差慰生平愿,無勞著屐游。

(清咸豐二年刻本《松石詩鈔二卷》卷下)

此一區(qū)域東起解放閣,西近西門橋,在東西延展不足700米的護城河兩岸及河道之中,竟然出現(xiàn)了黑虎泉、南珍珠泉、琵琶泉、白石泉、九女泉、瑪瑙泉等十四名泉。形成了煙柳繞碧、飛泉注河的獨特景觀。明代歷下十六景之“巖畔飛泉”指的便是此處。濟南人稱此處為“十步一泉”,此出處蓋依據(jù)喬岳此詩之句“十步一泉聲”也。

南護城河白石泉一帶景致

喬岳在此“碧涌諸泉水,紅深三角樓”的神仙之地,得慰平生山水煙霞之愿,單是寫此處諸泉的詩作,便高達43首之多。喬岳好友周樂在《松石詩鈔序》中稱:“(喬岳)先寓余湖上菜園,后購南郭外壕上一宅徙居之,南枕佛山,北對九女樓,左右皆名泉,清鑑毛發(fā),晝夜鳴玉跳珠,傍壕竹樹迤邐蔭門前,如棚,如幄,松石乃脩然自得曰:‘余老是水云鄉(xiāng)矣!’”

周樂亦有《喬松石移家南郭過訪》詩:

當年習靜此勾留,勝地移居君志酬。

半郭半村未荒僻,一觴一詠最清幽。

嵐光林影三皇廟,月色泉聲九女樓。

老擬卜鄰相伴隠,不知何日得身抽。

(清道光刻本《二南詩續(xù)鈔三卷》卷二)

周樂《喬松石移家南郭過訪》詩

“半郭半村未荒僻”與“一觴一詠最清幽”,“嵐光林影三皇廟”與“月色泉聲九女樓”,其對仗之工穩(wěn),構(gòu)思之巧慧,實為罕見,由此亦足見此“十步一泉”之處之景致醇美,清幽可人。

現(xiàn)在想來,舊時濟南的街泉其實勢力龐大。濟南單是以泉名命名的街道,便舉不勝舉,如馬跑泉街、飲虎池街、江家池街、平泉胡同、珍池街、濂泉胡同、涌泉胡同、王府池子街、舜井街、顯明池街、東流水街等等,后來公園(如趵突泉、五龍?zhí)?/a>等)中的許多泉,其實在建設公園之前,大都是街泉或居家之泉??滴蹰g特賜進士、長洲名士顧嗣立有《送吳行人出使?jié)隙住?,其二寫濟南街泉最為精到?/p>

濟泉隨足散跳珠,城里人家水一隅。

此日口傳天語至,春風先入大明湖

(道光刻本《秀野草堂詩集六十六卷》卷四十)

“隨足散跳珠”,即隨著人們的腳步,到處都是泉。城里人間,都有自己的“水一隅”,這是“家家泉水”的又一詮解也。

書影:顧嗣立《送吳行人出使?jié)隙住?/p>

最后,想聊聊江家池。

今五龍?zhí)豆珗@內(nèi),有江家池,又名天鏡泉。此泉原在共青團路路北江家池街上。據(jù)縣志,是因為明代嘉靖年間官宦江濬世居于此,而得江家池之名。

然據(jù)筆者考證,江氏家族遷來濟南應上推六代,即江湖遷濟時,應在元代,所以,江家池之名出現(xiàn)于元代,至遲也在元末。(參見侯林、侯環(huán)《方水而居江家池》)

明清以來,江家池在濟南名聲名頗大,除了其自身的美感外,又確實與江家的傳人名宦江濬有關。

約在萬歷中后期,時任山東按察副使的張鶴鳴(字元平),將江家池改名為天鏡泉。據(jù)明劉敕《歷乘》卷三“天鏡泉”:“昔名江家池,張元平觀察改為天鏡,其泉清澈可愛。”

又據(jù)明葉承宗《歷城縣志》卷二·封域山川“天鏡泉”:“五龍?zhí)?/a>南,即江家池。方廣一畝,可鑒須眉。觀察張公鶴鳴改今名?!?/p>

昔日江家池畔之匯泉樓飯莊

由此觀之,江家池由元代始名,至萬歷中后期更名,其間已有三百多年的風霜歷史,所以劉敕稱“昔名江家池”也。

要說這江家池的改名,十分確切而且雅致,試想那江家池方廣一畝,清澈可鑒須眉,然處深巷之中,微風不起漣漪,天光云影,可不終日如同那鏡兒似的。然而,濟南的老百姓卻不買賬,所以,此后又過了四百年,今天的濟南人依然叫它江家池,而且那街也成了江家池街(巷)呢。如乾隆《歷城縣志》地域考一·里舍,其“北保一”便赫然開列著:“領街八:曰西關大街,曰江家池巷……”

明清時代,江家池附近大約主要是酒肆。比如濟南鄉(xiāng)民、《齊乘》作者劉敕的《天鏡泉》:

何年開此沼?浮岸水盈盈。

地涌千珠亂,天垂一鏡明。

靜觀詩思冷,閑對酒脾清。

為語紅塵客,臨流好濯纓。

江家池(天鏡泉)近照

“地涌千珠亂,天垂一鏡明”,是對于該泉風姿的傳神描述,而“靜觀詩思冷,閑對酒脾清。為語紅塵客,臨流好濯纓”,已經(jīng)有著較為鮮明的詩酒味道。

差不多于此同時,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濟南府商河人王琨有《江家池沽酒小憩鮫人館》:

處處寒泉洗酒壚,郭西勝槩間靈區(qū)。

水天一色湖開鏡,日月雙浮海抱珠。

千樹青飛神雨散,四山碧掛客云孤。

奚囊攜得新詩筆,醉蘸煙波寫畫圖。

(崇禎刻本《林下吟》三卷)

明末清初,則有浙江嘉興諸生、與朱彝尊齊名的著名詩人李良年所作的《江家池對酒》詩:

江家池水碧于藍,指點銀瓶客駐驂,

花影拂簾杯在手,濟南春色江南。

書影:李良年所作的《江家池對酒》詩

由上述二詩,我們可以看到:

其一:江家池明代業(yè)已成為濟南的風景名勝之地,有“郭西勝槩”之譽。

其二:江家池成為“勝槩”原因首在泉水,所謂“水天一色湖開鏡”“江家池水碧于藍”是也。其景致尤能激發(fā)詩人醉蘸煙波之詩興。

其三、江家池酒肆生意興隆。其不但是詩酒雅聚之處,亦為笙歌香艷之所。所謂“銀瓶”,所謂“花影拂簾杯在手”是也。

Hash:a4800f3373e702a7251f292fcbf5a69bab91bd03

聲明:此文由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