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蔣氏家祠的那些曲折

前日聽省內(nèi)本家長輩講,文轅公有后代愿意出錢,在寧鄉(xiāng)建立蔣氏祠堂。

只是,錢雖易備,地卻難尋,終僅口頭之議,難于落實。

今日要講的,發(fā)生差不多兩百年前,乃蔣氏子孫們,歷經(jīng)曲折,建立家祠的那些事。

湖南很多蔣姓人家,啟祖均為仲南公。

依族譜記載,蔣仲南在后唐同光(923-216)年間,隨爺爺蔣紹祿,從江西太和,遷回蜀漢丞相蔣琬故鄉(xiāng),湘鄉(xiāng)曲靜。

此時,他尚在襁褓,一起同行的,還有弟弟蔣仲山。

蔣仲南成年后,生有三子,文轅、文通、文炳。

蔣文炳在宋太宗時舉賢良方正科,開寶(968-976)間,被朝廷辟為寧鄉(xiāng)縣令,是縣志上記載的宋朝寧鄉(xiāng)第一個縣令。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那時寧鄉(xiāng)初置縣,但他是否為真正的第一個縣令,我學力有限,難以考證。

只能說,因年代僅遠,清朝同治《寧鄉(xiāng)縣志》,宋朝三百余年,有記載的縣令,也僅四人而已,他是第一個。

當了縣令之后,他接父母住在官署,孝順有加,父親去世,哀慟泣血,葬之于城西墨斗山橫岡塘。

他自己駕鶴,其子孫將之葬于仲南公墓邊,修墓建樓坊,守墓耕種,繁衍生息,是為樓下蔣氏。

后來,那座山又被稱為蔣家?guī)X。

數(shù)百年后,清朝嘉慶三年,各房子孫齊集祭祀,“為世既遠,不無碑殘碣斷之悲”,于是倡議重修,第二年,終將啟祖和二派祖墳墓修好。

除了修墓,之后數(shù)年,還做了一件大事,即于嘉慶十年,修成通譜。

簡而言之,仲南公后裔數(shù)百年間,遷居四處,各自發(fā)展,字派不一,同聚掃墓之時,會出現(xiàn)年紀很輕卻輩分很高,年紀雖大然輩分很小的狀況。要搞清這些關(guān)系,十分麻煩,怎么辦?

莫過于議定公派,所有家族,都用恭維先澤本隆昌,次序敦和肇錫長……

如此一來,誰叔誰侄,就一清二楚了。

通譜頒行,各支其后修本支族譜時,多把自己祖宗與恭字輩相同者,中間一字,都改了名。

比如,湘潭瓦子坪蔣氏,我這支的祖宗蔣安旵,改成了蔣恭旵……

改動已逝祖宗之名,我有點想不通。何不直接將新出生的孩子,按公派來取名就是?但當時的人都想通了,也就不必詳究。

通譜之外,主事者蔣尊周還提出,仲南公后裔遍布湖南,何不在省城長沙和寧鄉(xiāng)墓邊各建一祠,方便大家追慕祖宗之遺德?

只是,此議一出,眾說紛紜,嘉慶年間沒有統(tǒng)一說法,道光年間還有沒,甚至到了同治六年,三修兩祖墓時,仍無定論。

光緒二年《蔣氏祠墓志》的跋也就是后序里,各支寫序時,對此事多有敘述,內(nèi)容大體相同,我們擇一可窺全貌——

議建公祠于省垣,旋以費絀未果。前年墓圮,三大支下各房子孫,復襄貲修飾。事竣,謀踵前議,以成前人未竟之志。無如人心久渙,屢議無成。

于是我炳房支下各房父老,僉謂省垣之祠雖無成功,而寧為祖宗體魄所藏之地,非建祠無以保墓,此事則萬不可緩。

從中可見,想在省城建祠,費用很大,各房積極性不足,討論來討論去,沒個結(jié)果。

連帶在寧鄉(xiāng)建祠一事,都未能辦成。

炳公一支看情況如此,退而求其次,說不如先易后難,把寧鄉(xiāng)的建好,省城的再說。

愿捐錢的就捐,不愿捐的,就隨他們?nèi)グ伞?/p>

話到此處,大家也都贊同。

于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人捐了房,有人捐了田。田房皆立字據(jù),捐錢皆明數(shù)額,一絲不茍,記錄在案,免生枝節(jié)。

盡管如此,建祠之事,還是耗費七八年方成。

可見,別說現(xiàn)在,人們家族觀念已淡,便是那時,要辦這樣一件事,也得費多少口舌,吵多少回架,死多少腦細胞啊。

蔣氏家廟,就在墓邊不遠。

右邊門額“第承司馬”,意即是蔣琬后裔;

左邊的“羊求訪徑”,則是蔣詡不愿與王莽同流合污,辭官歸里,庭院中栽滿荊棘,唯余三條小路,跟他來往的,也只有羊仲,求仲兩位高潔之士。

Hash:578961562b75e2f8f94406ea815691f9246ef27e

聲明:此文由 大宋有東坡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