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檔案之二十一丨“無聲”的石碑

2016.12.13丨NO.128

你來了啊 坐下來喝杯茶吧

點擊上方藍色『溪文化

即可關注收聽

靜靜臥著的四通石碑

本溪滿族自治縣堿廠鎮(zhèn)趙堡村,村域面積11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shù)400多戶,總人口1500多人。該村與撫順的下夾河鄉(xiāng)平河村搭界。據(jù)鎮(zhèn)所在地約10公里。

平頂山碑林中有一通寶峰寺的石碑,上面記載:該寺廟建于大明萬歷三十四年。這在本溪市眾多的廟宇中,有文字記載建于明朝的、是少有的幾個之一,可謂是最早的寺廟,非常的難得。2013年初夏的一天,為調查寶峰寺這座寺廟,筆者來到了堿廠鎮(zhèn)的趙堡村。

從堿廠鎮(zhèn)到趙堡村約有八公里的路程。筆者搭小蹦蹦車一直蹦蹦到趙堡村與撫順界的界山洼子嶺的山腳下,沿著之字形山路盤旋上山后,在離路南面不遠處一棵梨樹旁的草叢中,找到了該寺廟的遺址,周邊還散落著遺物。畫完地形圖、做完記錄、又拍完照后,筆者就沿著山路通往撫順界的山下走了幾十米,碰到了正在山上砍柴的山下新賓滿族自治縣下夾河鄉(xiāng)平河村、58歲的李玉杰,在攀談中,又詳細的了解了該寺廟的情況及地域情況。

因時間還早,筆者準備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走回堿廠鎮(zhèn)。20分鐘后,來到了趙堡村,近中午的時間,村里的路上少有人。當來到村中拐彎處,正對著路口的一棟房子前邊,水溝上邊有一個用石碑搭的小橋,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就趕忙走上前來觀看。四通石碑是平搭在水溝的兩邊,形成了一個很平整的小橋,就是這座小橋,作為了這戶人家了連接房子和公路的交通要道。從體積上看,這四通石碑大小相似,個別的地方還能看清上面的字體。筆者做了測量,四通石碑面對房子方向,依次是:

第1通石碑:高1.73、寬0.58、厚0.15米;第2通石碑:高1.43、寬0.52、厚0.15米;第3通石碑:高1.23、寬0.50、厚0.15米;第4通石碑:高1.63、寬0.60、厚0.20米。石種為近似于風化的花崗巖。在這四通石碑旁邊,還有一通大半截的石碑,該石碑高1.00,寬0.52、厚0.14米,筆者清掃凈了碑面,又仔細的觀察上面的文字,由于近中午時分,陽光充足明亮,碑上的字體有些反光,能看清的是寥寥無幾。只知道兩通大石碑上面刻滿了人名,另兩通石碑上面無任何文字。由此筆者分析,這四通石碑都是碑陰露在外面,有文字的兩通石碑應為功德碑。旁邊的半截小石碑,上面的字跡較為清晰,碑頭上的四個大字為“儀型宛在”。就在筆者忙活之時,這戶人家的女主人回來了,筆者抓緊時間,問了一些情況。女主人說,這幾塊石碑是在村外運回來搭橋的。出于一種責任感,筆者告訴她,盡可能的不要用硬東西劃了碑面,上面的字記載的是歷史啊,一定要保護好。在村口,碰到了77歲的趙連忠老人,他告訴筆者,該村最早是趙姓人家來此定居,早年在堿廠鎮(zhèn)也可為大戶人家,還曾出了位當大官的。

文字較為清晰的半截石碑

筆者走出去很遠了,腦海里還在想著這件事,聯(lián)想起了幾百年的堿廠古鎮(zhèn),趙家村這五通石碑一定是有故事的。怎樣才能保護好這五通石碑呢?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哪運來的再運回去,好好保護;再就是由有關部門集中保管;再簡單點說,也應該記錄下石碑上面的文字,或是做成拓片。五通石碑要是真的毀壞了,這段歷史也就沒有了。就是文字都磨平了,什么都看不到了,五通石碑也沒太多的意義了。

筆者又有幾年沒有去趙堡村了,不知道五通石碑的命運如何?

沿此路走下去為撫順界

無門檻 全才藝

詳情咨詢:45836366轉610

大賽官方微信賬號:本溪市民族文化宮群眾文化基地

本溪日報

《洞天周刊》、《溪周刊》、《關東風》畫刊

投稿地址

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qū)東明路59號本溪日報社

601編輯部收

郵編:117000

投稿郵箱:bxzongyi523@163.com

電話:024-43219444

Hash:8438b8f576ef96d28aff3e8316d18245f8b4f72b

聲明:此文由 溪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