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想買卻用不起的武器,若大量引進國內清朝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19世紀,西方開始了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工業(yè)革命。曾經被中國人作為鞭炮、煙花的火藥,在這次革命中,被西方國家變成了各種洋槍洋炮。而各種輪船、戰(zhàn)艦,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
當時,有個名叫海勒姆·馬克沁的英國人,發(fā)明了一款殺傷力極強的火槍,并將這個槍的名字命名為馬克沁槍,即早期的機關槍。
說到這把槍,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李鴻章,因為,大清高官李鴻章與這把槍的淵源頗深。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在西方國家得到快速發(fā)展的時候,曾經富強、昌盛的大清朝步入了中后期,并開始走了下坡路。這個時候,西方國家的工業(yè)革命,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各種各樣先進的機器設備,還有各種新型的軍事武器已經被陸續(xù)研發(fā)和制造出來。
而此時的中國,卻仍然停留在閉關鎖國的狀態(tài),躺在泱泱大國的溫床上沾沾自喜,無法自拔。直到英國人帶著他們發(fā)明的各種洋槍洋炮,來到清政府面前耀虎揚威一番之后,清政府的這些個達官貴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洋人火炮的威力如此之大。
李鴻章是有名的先進分子,更是清政府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和先驅。對于這樣的先進的玩意兒,自然是看在眼里,愛在心中。頓時,他的心情激動到無法平靜,他立志要將清朝現在的軍事裝備重新修整一番。
后來,慈禧太后在英國人的口中得知,這些個洋人們正在舉辦軍事武器展覽大會。于是,她便想要派人去考察一下,出去“見見世面”。那么,選誰合適呢?思前想后,在當時的清政府中,就數李鴻章與洋人最為熟絡。讓李鴻章去考察,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于是,慈禧便下令讓李鴻章去英國的展覽會上實地考察一下。就這樣,李鴻章踏上了遠赴英國的越洋之旅。當李鴻章到達英國,來到展覽會現場之后,他親眼見了各式各樣的新奇的武器裝備,感覺眼前被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在眾多的武器裝備之中,李鴻章被威力巨大的馬克沁槍深深的吸引住了。
馬克沁槍由兩個靈活的輪子組成,上面直接架著一門像大炮似的火器。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其口徑為 11.43毫米,槍重 27.2千克,采用槍管短后坐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采用容彈量為333發(fā)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xù),理論射速 600發(fā)/分,當然,也可以單、連發(fā)射擊;還可以通過射速調節(jié)器調整為慢射速 100發(fā)/分。
李鴻章在這個“新式武器”的面前駐足觀看,此時,馬克沁看見有人對自己發(fā)明的槍感興趣,便馬上跑到李鴻章面前,開始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了一番。之后,還在李鴻章的面前進行了一番展示,以表現這款槍的威力。伴隨著一連串急促而密集的槍聲,遠處一個高大粗壯的大樹被掃射折斷了。
頓時,李鴻章目瞪口呆,沒想到這槍如此厲害。
于是,李鴻章三步并做兩步,跑到那顆被槍打斷的大樹旁拍了一張照片作為留念。
看到李鴻章的如此舉動,馬克沁知道,李鴻章看上了自己的槍。于是,趕緊問他要不要買。而李鴻章問了一下:“剛才這支槍,一分鐘可以打出多少發(fā)子彈?”馬克沁回答道:“一分鐘大約能打出六百發(fā)子彈。”李鴻章聽后,連忙搖頭說:“那不用了,打得太快了。”于是,頭也不回地轉身走了。
馬克沁見狀,一時之間,竟有些不知所措。“大家不都喜歡威力大,子彈發(fā)射多,射程又遠的槍支嗎?為什么到你這,還不適合了呢?”李鴻章回答道:“這個槍,子彈打得太快了,我們清政府買不起那么多子彈。”由此,可以看出李鴻章的眼光還是比較長遠的,因為,他看清了清政府面臨的現狀。
馬克沁槍威力大,射程遠,德國人就是帶著這款槍去打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但是,即便如此,以清政府當時的實力,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揮霍了。想來,李鴻章說出這樣一番話,也是非常的無奈。面對如此好的武器裝備,他心里自然是想帶回國,用來武裝自己的部隊,以增加本國的軍事實力。
但是,當時的清政府,經歷過戰(zhàn)爭、割地、賠款,還要供養(yǎng)慈禧太后這樣極度奢華的生活,國庫早已消耗殆盡,政府虧空嚴重,哪里還有錢去購買先進武器?更沒有錢去支撐任何一場戰(zhàn)爭。
這實際上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就是因為清政府的軍事實力不強,沒有先進的武器和武裝去抵御外敵的侵略,也沒法在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只能依靠割地、賠款等極盡侮辱性的妥協(xié),來換取片刻的安寧。而這,便使國家越賠越窮,越窮越弱,越弱越挨欺負。
雖然,李鴻章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是,單憑他一己之力,也是沒有辦法改變國之命運的。自古以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將自身武裝起來,讓自身變得強大起來,才能讓自己在這個世上站穩(wěn)腳跟,才能不受他人的欺凌。反之,不修煉內功,而是一味的妥協(xié)、退讓、遷就、忍受、安于現狀,那么,換來的,只能是他人一次比一次更加貪婪的侵蝕,一次比一次更加過分的掠奪。
清政府最終走向滅亡,就是這個原因。
參考資料:
【《中國近現代史》、《李鴻章傳》、《海勒姆·馬克沁》】
Hash:5a543d6c0f8af1ddc45de9a57f1391cd4b7e19f4
聲明:此文由 寂寞的思念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