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成化時期萬貴妃母族勢力 ——以萬氏家族墓出土的標(biāo)識性文物為中心中篇
(二)、明代已婚婦女?髻頭面及萬貴妃母王氏的豪華簪飾
明代除內(nèi)外命婦戴標(biāo)識身份等級的翟冠外,還有一種?髻,即以金銀絲或馬鬃、頭發(fā)、篾絲等材料編成,外覆皂色紗,罩于頭頂發(fā)髻上的網(wǎng)帽。其上再插各種簪釵,稱“頭面”。明代已婚婦女無論身份貴賤,多戴之,故偶見風(fēng)俗不同者,以為怪事。“婦人戴?髻,天下同然。獨(dú)福州興化,既嫁仍如未嫁處子,絕不戴?髻。有則亦為簪首飾之具,見舅姑之后,既藏去矣。”[34]此制古已有之,《周禮完解》卷2:“追冠名夏冠,曰牟追,一作母追。撮小之狀,故婦人冠以名,即今?髻?!盵35]萬歷時松江華亭人范濂在《云間據(jù)目抄》中,記載了戴在?髻上不同位置簪飾的名稱?!皨D人頭髻,在隆慶初年皆尚員褊,頂用寶花,謂之挑心,兩邊用捧鬢,后用滿冠倒插?!盵36]就是說,?髻頂部用“寶花”簪,稱“挑心”;兩邊用“捧鬢”,亦稱“掩鬢”,其簪頂作帶尾祥云狀或團(tuán)花形。萬歷時松江人王圻在《三才圖會》中有掩鬢插圖(圖11),記為“兩博鬢”,文字解釋“兩博鬢,即今之掩鬢?!盵37]倒插其后的“滿冠”,往往是整副頭面中最大的那件,《三才圖會》中配圖(圖12),并作解釋:“若滿冠,不過以首飾副滿于冠上,故有是名耳” [38]。簪頂造型狀如筆山,中間高聳,兩邊逐漸降低,還有呈三角形者。為使?jié)M冠服帖地插在?髻后下方,皆有向后彎曲的弧度,用長簪腳插入?髻。萬歷時人顧起元《客座贅語》卷9:“留都婦女衣飾,在三十年前,猶十余年一變。邇年以來,不及二三歲,而首髻之大小高低,衣袂之寬狹修短,花鈿之樣式,渲染之顏色,鬢發(fā)之飾,履綦之工,無不變易?!盵39]?髻受流行時尚影響,有高聳、扁圓之分,為搭配?髻的式樣變化,滿冠也有寬窄、高矮之別。據(jù)目前所見的考古實物資料來看,每副頭面中筆山形的滿冠僅有一件,且只插在?髻后下方。王店李家墳明李湘正妻墓出土的鎏金銀?髻,現(xiàn)藏嘉興博物館,是展示?髻上各種簪飾插戴位置的標(biāo)準(zhǔn)器。正面(圖13)下方是一彎嵌寶石鈿兒,正中卷草牡丹紋分心,兩側(cè)分別是一對掩鬢,一對啄針兒、一對小花簪,頂部為寶花形挑心,背面是嵌寶石花卉紋滿冠(圖14)。在萬貴妃母王氏墓中,有一件金累絲鑲寶石梵文滿冠(圖15),通長11.5厘米,寬4.9厘米,重84.5克。采用捶揲、累絲、鑲嵌、焊接等工藝制成。以“堆灰”技法做出立體中空的卷草紋,即先把炭研磨成細(xì)末,用白芨草泡制的黏液調(diào)和做成灰模塑形,然后再在上面累絲,用焊藥焊接后,置火中把里面的灰模燒掉。正中為仰俯蓮臺座托梵文字,頂部鑲一顆紅寶石,底部臺座鑲紅、藍(lán)寶石和綠松石。由上可知,這件滿冠是王氏戴?髻時插在后下方的簪飾。
圖11《三才圖會》中掩鬢插圖
圖12《三才圖會》中滿冠插圖
圖13 明萬歷銀鎏金?髻及頭面組合
圖14 明萬歷銀鎏金?髻及頭面組合背面
圖15 萬貴妃母王氏墓中累絲嵌寶石梵字金簪
萬氏篤信佛教,曾熱衷求佛祈子?!俺苫缟首右蝗耍蠟榍矁?nèi)官詣山川、寺觀掛袍行香,以祈陰佑,因封貴妃”。[40]受她和憲宗影響,宮人?髻上開始流行佛教題材簪飾,常見梵文、佛像、觀音像等。《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很多宮人上穿短襖,下穿馬面裙,所戴?髻正中插梵文金簪(圖16)。關(guān)于此簪稱謂,見《金瓶梅》第二十回:“李瓶兒……又拿出一頂金絲?髻,重九兩。因問西門慶:‘上房他大娘眾人,有這?髻沒有?’西門慶道:‘他們銀絲?髻倒有兩三頂,只沒編這這?髻?!瘚D人道:‘我不好帶出來的。你替我拿到銀匠家毀了,……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的金鑲玉觀音滿池嬌分心?!盵41]可知?髻正中所插之簪,名“分心”。蘭州白衣寺多子塔中,出土一件肅王妃熊氏布施的金累絲嵌寶石鑲白玉送子觀音滿池嬌分心(圖17),高6.5厘米,重57.5克,現(xiàn)藏蘭州市博物館。中央為白玉送子觀音像,下托金累絲三重蓮瓣臺座,觀音像周身圍繞金累絲池塘小景。陰刻三行銘文:“肅藩王妃熊氏施,崇禎伍年捌月初十日,伴讀姚進(jìn)兼裝”。元代畫家柯九思《宮詞》云:“內(nèi)園張蓋三宮宴,細(xì)樂喧闐賞牡丹。鴛鴦翡翠戲蘭苕,小景林塘筆細(xì)描。御服盤龍翻舊樣,彩絲繡出滿池嬌?!弊宰?“天歷間,御衣多為池塘小景,名曰‘滿池嬌’”[42],此簪恰與《金瓶梅》中這一描述相符。?髻上插佛教題材分心的風(fēng)尚很快傳至宮外,梵文者如常熟虞山正德時期溫州知府陸潤之妻墓中的嵌寶石梵文金分心(圖18),高9.8厘米、寬6.8厘米,總重20.6克。通體黃金制成,梵文字,運(yùn)用捶揲、累絲、鑲嵌等技法,以0.4厘米厚的金片和金絲焊接而成。梵文頂部鑲1顆綠松石,底部對稱鑲5顆寶石,中間為綠松石,兩側(cè)為紅、藍(lán)寶石。武進(jìn)市博物館藏明代梵文金分心(圖19),梵文金片上鏨刻篦點(diǎn)式忍冬紋,文字下以累絲、焊接工藝連接五祥云臺座,其后是銀質(zhì)簪腳。
圖16 《明憲宗行樂圖》中插梵文分心的宮人
圖17 明金累絲嵌寶石鑲白玉送子觀音滿池嬌分心
圖18 常熟虞山明墓中嵌寶石梵文金分心
圖19 武進(jìn)市博物館藏明代梵文金分心
萬貴妃母王氏墓中鑲寶石蓮座梵文金分心(圖20),通長12.5厘米,托寬9.6厘米,重102.6克。采用捶揲、鏨刻、鑲嵌、焊接等工藝制成。鏤空仰俯蓮臺座托梵文,上方尚存兩顆珍珠,余處(缺一寶石)皆鑲紅寶石,臺座以紅藍(lán)寶石間隔鑲嵌。由上可知無論宮中民間,多數(shù)女性所戴梵文分心以金或金鑲少量小粒寶石為主,而萬貴妃母所用則以大顆紅、藍(lán)寶石豪鑲,這也是萬氏家族消耗國家財力的一個縮影。佛菩薩像分心見于武進(jìn)市明代家族墓出土的兩副?髻頭面上,一號墓主王洛妻盛氏高聳型?髻(圖21),直徑12.7厘米、高13.5厘米。銀絲編出長方形孔網(wǎng)罩帽,上覆黑縐紗。正中分心為結(jié)跏趺坐于蓮臺上,雙手合十的金觀世音菩薩像,觀音身后有金輪頭光。左邊善財童子正面侍立,其上有寶瓶,右邊龍女側(cè)身侍立。頂部為寶花形挑心,其下環(huán)繞10朵小金花,上為18片金葵花瓣?;ㄐ疽园偤妥﹁們煞N技法嵌入一顆較大的鐵線原礦松石。滿冠位于?髻后下方,與菩薩像分心相對(圖22)。二號墓主王昶繼配徐氏孺人圓扁型?髻(圖23),直徑10.3厘米、高5.6厘米。銀絲編織,上覆黑縐。正中分心是結(jié)跏趺坐于仰覆蓮臺上的金佛像,佛陀身穿大衣,雙手合十。頂部挑心是一朵盛開的大葵花,三重花瓣下環(huán)繞著四只蜜蜂,每只蜜蜂間以小葵花相隔。下方弧形帶狀金鈿兒由11朵梅花組成,花蕊內(nèi)綴珍珠,腐蝕剝落嚴(yán)重。背面是幾乎占滿?髻后部的云龍紋金滿冠(圖24),從側(cè)面圖(圖25)亦可看出,與金佛像分心相對的筆山形簪飾,在全副頭面中僅有一件,且只稱作“滿冠”。
圖20 明成化嵌寶石蓮瓣紋梵文金簪 金鑲寶梵文挑心 萬貴墓出土
圖21 盛氏?髻正面
圖22 盛氏?髻側(cè)面
圖23 徐氏?髻正面
圖24 徐氏?髻背面云龍紋金滿冠
圖25 徐氏?髻側(cè)面
Hash:5cfa9d14443a40e1367ad2ca1bc6e3267982a091
聲明:此文由 樂藝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