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大同府文廟之二十五
藍色小字“杰之之地”進入公眾號查看以前連載
說說大同府文廟之二十五
鄉(xiāng)賢祠(二)
古弼,北魏初期名臣,代人。《魏書》有傳。
古弼少忠謹,好讀書,又善騎射。以聰敏正直受到明元帝稱贊,賜名曰筆,取其直而有用。古弼的頭長得尖,像筆頭一樣,人們昵稱“筆公”,太武帝稱 “筆頭”,有時發(fā)怒,罵他“筆頭奴”。后改名弼,意思說是輔佐之材。明元帝時負責朝廷機要,敷奏百揆事務。
太武帝即位后,以功拜立節(jié)將軍,賜爵靈壽侯。征并州叛胡、降東部高車皆有戰(zhàn)功。從征夏國赫連定,古弼偽以敗退誘敵,奪取安定。征北燕時,因怕中敵計,沒有及時入城,致使馮文通東逃高麗,被太武帝貶為守平城廣夏門的門卒。起復后拜安西將軍,賜爵建興公,鎮(zhèn)守長安,甚著威名。
太武帝以太子拓跋晃總攝萬幾,古弼被徵為東宮四輔,遷尚書令。古弼在這個職位上一直保持著端謹慎密,從不言及禁中的事,不管有多少雜事,堅持讀書不輟。
古弼收到一封民眾的信,說皇家在上谷的苑囿占地太多,希望朝廷減掉大半分給貧民耕種。古弼覺得說的對,就去見太武帝。太武帝正與一位大臣下圍棋,半天沒有理他,古弼火了,上前揪住那位大臣的頭發(fā),把他打了一頓,邊打邊罵:國家的事沒辦好,就是你的罪過!太武帝十分尬尷,忙說:沒有聽你奏事,錯誤在我。他有什么罪過?快停手不要打了!古弼這才把事情奏給皇帝聽。太武帝贊賞古弼公直,就把地分給百姓。太武帝去打獵,讓留守京城的古弼把良馬送去。古弼只送一些老弱病馬去。太武帝氣得大罵:這個筆頭奴!竟敢捉弄我!等我回去,先斬此奴!古弼手下人都惶恐不安,古弼說:我為人臣,要考慮國家的安危,現(xiàn)在北方柔然人常來騷擾,南方宋國也沒有消滅,我留良馬以備軍用,是為國家大業(yè)著想。若為此而死,有什么可傷心!太武帝聽到話,嘆道:有臣如此,國之寶也!后太武帝獵獲麋鹿數(shù)千頭,令古弼征發(fā)民車五百輛去運麋鹿。命令下達后,太武帝就醒悟了,知道又要碰釘子,對周圍人說:筆公定不會征民車來,用馬把麋鹿運回去吧!果然在返回的路上遇到傳令之人送來古弼的信。信中說:正值谷黃椒熟,民車都忙于運送莊稼,怎可征去運麋鹿呢?拓跋燾見信后說:果然如我說的,筆公可謂社稷之臣矣!北魏發(fā)生宮廷事變,太武帝被太監(jiān)宗愛所殺,宗愛立吳王拓跋余為帝,以古弼為司徒。高宗拓跋濬即位后,于興安元年十月,以坐議不合旨為由,將古弼貶為外都大官。不久,又有人向高宗告狀,誹謗古弼,古弼被殺。當時人們都認為古弼死的冤。
史彥超 (?—954),五代后周名將,云州人(大同),《新五代史》有傳。
史彥超性情驍獷,有膽氣,以戰(zhàn)功為龍捷都指揮使。后周太祖郭偉起兵反后漢,史彥超率本軍相從。后周立國后,鎮(zhèn)戍晉州。后漢劉崇與契丹入犯,圍攻州城一月有余,當時州城無主帥,史彥超與何徵協(xié)力固守,軍政甚嚴,居民無擾,累挫敵鋒,直到援兵來,敵兵才退去。郭威嘉其善守之功,賞賜甚厚,授龍捷右?guī)贾笓]使,尋授鄭州防御使。在著名的高平之戰(zhàn)中,史彥超率先沖鋒陷陣,以功授華州節(jié)度使。后周世宗柴榮征后漢,兵圍太原,契丹出兵援救后漢,駐兵于忻口。史彥超隨符彥卿襲擊契丹軍于忻口。契丹撤退后,史彥超率先鋒軍追擊,遠離大軍,中契丹軍埋伏。史彥超雖勇憤俱發(fā),左右馳擊,曾四次沖出重圍而又被圍住,終寡不敵眾,力戰(zhàn)而死,尸骨不存。柴榮痛惜,詔贈太師。
李漢超 (?—977年)字顯忠,北宋初名將,云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端问贰酚袀鳌?/p>
李漢超初為后唐將領,后周時,投奔澶州節(jié)度使柴榮屬下,補殿前指揮使,遷殿前都虞侯。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后,李漢超又先后擔任錦州刺史、恩州團練使、齊州防御使兼關南兵馬都監(jiān),頗得宋太祖信任。
李漢超坐鎮(zhèn)關南地區(qū)(今河北霸縣、雄縣一帶),這一帶臨近契丹,契丹人昔日常在邊界騷擾,使民不得安寧。自李漢超鎮(zhèn)關南,契丹不敢犯境。有人告李漢超強娶民女為妾,還有借錢不還,狀告到了皇帝趙匡胤哪,趙匡胤招告狀者問道:你女兒愿意嫁給什么人?答:愿嫁農(nóng)家。趙匡胤又問:李漢超沒有到關南時,契丹如何?答:每年都來侵擾。趙匡胤問:現(xiàn)在還來侵擾嗎?答:不來了。趙匡胤說:李漢超,是朕之貴臣,嫁給他不比嫁給農(nóng)家強?如果李漢超不守關南,能保你家的財物不受契丹侵犯?。隨后又派人傳話給李漢超說:要盡快將民女和借的錢還給人家,朕寬容你這次,以后不可如此。錢不夠用,為什么不告訴朕?李漢超聽了這話,感動的痛哭流涕,決心以死相報皇帝的恩情。鎮(zhèn)守關南十七年,政治清明,平訴訟。理冤案,得到官民的愛戴,當?shù)厝松蠒实?,求為李漢超立碑頌德。宋太祖命人撰《李公德政碑》送給關南人民。
李漢超平素對待士卒如同家人,同甘共苦,共守疆陲十數(shù)年。太平興國二年,李漢超卒,噩耗傳至軍中,全體將士皆淚如雨下。贈太尉、忠武軍節(jié)度使。
畢士安(938~1005),本名士元,字仁叟,一字舜舉,宋朝著名宰相,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宋史》有傳。
畢世安從小虛心好學,酷愛讀書,二十八歲時中進士。以文案小官逐步升為監(jiān)察御史,又外放乾州知州。雍熙二年,宋太宗趙光義在皇子們前往封地做藩王時,畢士安以良士被選為左拾遺兼任冀王府的記室參軍。宋端拱年中,宋太宗詔王府僚屬各獻所著的文章,畢士安的文章受到皇帝的贊賞。淳化二年,召畢士安入京進翰林為學士,主開封府事。
宋真宗趙恒即位后,詔命畢士安??薄?a href='/sanguozhi/' target=_blank>三國志》、《晉書》、《唐書》。有人主張刪去《晉書》中一些丑惡不堪的記載。畢士安對皇帝說:惡事可以戒來世,善事可以勸后人。善惡之事,都應像《春秋》那樣詳細記錄下來。皇帝贊成這種態(tài)度。不久升為吏部侍郎、參知政事。
宋真宗欲以畢士安為宰相,又征求他的意見,問還有誰可同進。畢士安推薦寇準說:宰相,定要選有氣度、有能力人擔任。臣遲鈍愚笨,不能勝任。寇準這個人忠義又有魄力、有能耐,能斷大事,正是宰相之才。當時皇帝聽到一些寇準的壞話,問畢士安:聽說寇準剛愎自用,主觀武斷?畢士安說:寇準為人正直,有大氣節(jié),又忘身徇國。正因為如此,才得罪了些人,遭到誹謗。如今,國家正在用人之際,朝中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寇準。宋真宗隨以寇準和畢士安同為輔相,畢士安同時監(jiān)修國史,位在寇準上。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農(nóng)歷九月,遼國二十萬大軍南下,攻入今河北徐水西、完縣東北一帶,攻克保州(今河北保定),直抵黃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北宋朝廷頓時緊張起來。在這之前一年,云州觀察使王繼忠被遼國所俘,此時遼國通過王繼忠提出議和,大臣們誰也不相信,連宋真宗都認為“敵悍如此,恐不可保?!庇腥颂岢鲎屗握孀诒茈y金陵或成都的主張。只有畢士安以為議和可信,在分析敵情后提出了具體的防御、反擊措施,力主宋真宗親抵澶州。趙恒御駕親征,大大地振奮了軍心,聚兵數(shù)十萬,遼軍大震,宋軍又伏弩發(fā)射,射殺遼軍統(tǒng)帥撻覽,戰(zhàn)局轉(zhuǎn)為對宋軍有利。最后與遼國達成每年向遼輸送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協(xié)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第二年,畢士安病逝。年六十八歲。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太傅、中書令,謚文簡。(未完待續(xù))
公眾號
杰之之地
Hash:c9c088b7406a0c77c293380e95b8dc398b7a8f73
聲明:此文由 杰之之地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