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繁華相望 從歷史走來
青睞尋訪成員 攝影/楊小嘉
胡同專家王蘭順 攝影/梁天伊
“人美”二字由周恩來題寫 攝影/楊曉光
西總布胡同21號曾是一座小洋樓 攝影/楊曉光
老字號藥鋪寶善堂 攝影/梁天伊
西總布胡同9號 攝影/楊曉光
掃二維碼觀看胡同尋訪視頻
從東單地鐵站出來,往北走上四五百米,就到了西總布胡同的西頭。許多人不知道,與繁華的王府井僅一街之隔的地方,竟然還隱藏著這樣一條寧靜卻又不平淡的老胡同。這條胡同全長僅有723米,卻承載了許多關于老北京歷史的故事和記憶。
西總布胡同最早形成于元代,大宅門比較多,大部分是比較規(guī)矩的四合院,而且保護得相對完整。正因如此,近代史上諸如李濟深、李宗仁、費正清、胡傳揆等各領域的知名人士都曾居住和工作于此,胡同在抗日戰(zhàn)爭和新中國成立之后都曾發(fā)揮過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9月13日一早,帶領青睞成員尋訪西總布胡同的,就是北京著名胡同專家王蘭順,眾人跟著他一路從西頭走到東頭。每隔幾步,他就會停下來講上一番;每走幾米,就會牽出一段老北京塵封的往事,原本十幾分鐘就能走完的胡同,竟然足足走上大半天,只因這里有太多值得一說的歷史文化寶藏。
“人美”與《開國大典》誕生地
從胡同西頭進入,沒走幾步,左邊就出現(xiàn)一處小區(qū)的入口,小區(qū)一號樓就在胡同路邊。原本這座普通磚墻的老居民樓并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王蘭順卻停下腳步指著外墻上那兩個瘦瘦的“人美”字樣說:“這兩個字是周恩來寫的,現(xiàn)在還原封不動留存在外墻上?!?
“人美”,就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9月,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中央級出版社之一,也是新中國美術出版事業(yè)的發(fā)源地。王蘭順提到,當年只要是“人美”出版的,必屬精品,比如《蘇加諾畫冊》,只有五級工以上的高級工人才能參與這個工作。
再走幾步,路南一處古樸紅色木制對扇門又讓王蘭順駐足——這里誕生了新中國最有歷史價值的著名油畫《開國大典》。西總布胡同74號(老門牌39號)原本是一棟小洋樓,《開國大典》的作者董希文就曾經(jīng)住在這里。正是在這棟小洋樓里,他完成了《開國大典》的所有創(chuàng)作,不過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為一處普通民宅大雜院。
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決定委托中央美術學院完成油畫“開國大典”,中央美院又把這項任務交給了37歲的青年畫家董希文。董希文接到任務后,通過對開國大典的電影、攝影、圖片資料的研究,決定打破寫實的限制,采用一種表現(xiàn)派和現(xiàn)實派相結合的大膽的藝術處理手法,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完成了這幅巨作。1953年4月,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等領導人第一次參觀了油畫《開國大典》,毛澤東稱贊:“是大國,是中國?!?
那時董希文還住在大雅寶胡同,但因為地方太局促了,沒法畫,所以他只在大雅寶胡同完成了草稿,之后就來到西總布胡同繼續(xù)創(chuàng)作。由于畫作“頂天立地”,據(jù)說畫地毯的時候他都是趴在地上完成的。
傳說中的“三井洋行和雙橋電臺”
眾人步行至西總布胡同51號,在這個不起眼的門洞里,就曾經(jīng)是大名鼎鼎的三井洋行所在地。據(jù)王蘭順介紹,里邊的建筑還有一個夾層,所以實際上是兩層的,但是從外面一般看不出來。后來這里成為中央美院的宿舍,侯一民畫人民幣的時候就住在這里,京劇演員馮志孝也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
三井洋行是舊時日本三井物產(chǎn)株式會社在中國支店的俗稱。1907年,三井洋行先設于上海,后在天津、青島、漢口、大連、哈爾濱等地開辦,操縱輪船運輸和保險等業(yè)務,還為北洋政府提供政治借款,收集中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情報??箲?zhàn)勝利后,三井洋行由國民政府接收。
三井洋行對北京最大的一筆投資就是建立雙橋電臺。雙橋電臺當時作為民國海軍中央無線電臺,對外稱民國海軍通信基地,因為地處雙橋地區(qū),所以俗稱“雙橋電臺”。電臺始建于1918年2月,是根據(jù)民國海軍部與日本三井洋行簽訂的《無線電臺借款契約》而建設的,現(xiàn)在成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問題觀察家費正清和他的鄰居房客們
從前的西總布胡同21號曾經(jīng)是一座小洋樓,如今已經(jīng)消失了。費正清在小洋樓里娶了費慰梅并在這里度過了蜜月,開始了他關于現(xiàn)代中國的研究。也是在這里,他認識了梁思成、林徽因、胡適、金岳霖、錢端升、陳岱孫、丁文江、蔣夢麟、傅斯年、翁文灝、費孝通夫婦,并且一直居住到1935年才離開。
王蘭順告訴尋訪成員,費正清小洋樓的旁邊,也就是老門牌20號,過去住著幾個外國人,解放以后,這些外國人全都撤走了。21號老樓的后面是西總布一個教會的教堂,蘇聯(lián)塔斯社曾經(jīng)使用過一陣,我們國家和蘇聯(lián)關系緊張起來后,21號就變成了武警駐地,實際上對塔斯社形成一種威懾,塔斯社就呆不下去了。
塔斯社離開以后老房子被拆,變成了這片平房區(qū)的煤氣站。搞研究辦展覽時,王蘭順還特地爬到煤氣站的后面,那時候教堂的地基還在,底下還有地下室。
最早會“打廣告”的老字號藥鋪
胡同走到一半,路南一側高高的舊墻上兩列斑駁的文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萬靈筋骨膏,張氏追風丸——這里便是寶善堂中藥鋪。王蘭順告訴我們,這上面刻的字都是以前留下來的,一點都沒有變過。
藥鋪掌門張家以前是生產(chǎn)膏藥和藥酒的,藥鋪出產(chǎn)的藥在解放前就曾出口至俄羅斯,因為獨家秘方而一時風光無限,名氣很大。藥鋪掌柜還很有經(jīng)商頭腦,王蘭順說,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評書演員,經(jīng)常在老北京戲匣子里播《聊齋志異》,只要剛一播完,后面就會出現(xiàn)一句廣告語,就是“萬靈筋骨膏,張氏追風丸”。這幾個字在當時甚是流行,可以說是現(xiàn)代化廣告的最早雛形之一了。
1954年,藥鋪順應時代變遷,完成了公私合營,就把祖?zhèn)髅胤浇唤o了北京藥材公司,結束了私營歷史。現(xiàn)在,藥鋪的后人們還居住在藥鋪后面的居民樓里。西總布胡同舉辦胡同展覽時,藥鋪家的子女們也來這里合影留念。
胡同里的名醫(yī)
繼續(xù)往里走,西總布胡同13號(老門牌8號)曾是北醫(yī)大第一任院長胡傳揆的家,穿過垂花門,二進院中有一棵碩大的柿子樹就是胡傳揆親自栽植的。
胡傳揆在協(xié)和醫(yī)院皮膚科做住院醫(yī)生,開始了頭癬和梅毒的研究。1929年,北平市衛(wèi)生局曾邀請胡傳揆提出解決梅毒、淋病蔓延的方案和措施。
珍珠港事件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被日本軍隊接管,他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在西總布胡同自家院落開設診所為市民治療皮膚病。抗戰(zhàn)勝利后,他婉言謝絕美國哈佛大學的邀請,出任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皮膚科主任,1946年兼任該院院長,1948年又兼任醫(yī)學院院長。
1976年10月一次意外跌倒促使胡傳揆立下遺囑。他主張遺體不火化,不留骨灰;病理解剖后盡量利用其他組織及骨架,以利教學;同時,他個人名下的存款一律交北醫(yī)黨委補助皮膚科的科研經(jīng)費。1986年3月17日,胡傳揆溘然長逝。他的遺體制成的骨架巍然屹立在北京醫(yī)科大學解剖學教室,如同他生前站在講臺上講課一樣面向著學生。
跟隨王蘭順,尋訪成員們有幸走進胡傳揆的家。這是一處典型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院落,舊時胡傳揆生活的痕跡雖然已經(jīng)所剩無幾,但那棵枝葉濃密的柿子樹被永遠保留了下來。
同樣不愿與日本人合作、在家開醫(yī)館的,還有原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眼科主任左克明。他家的后門就開在西總布胡同38號,現(xiàn)在看起來并不起眼,甚至顯得有些破舊,但在當時是眼科診所的門臉。
這座院落在左克明居住的時期曾經(jīng)很敞亮,前院有很講究的瓦房,后院有一座二層洋樓。“文革”中,有造反派住進院里,老人嫌院里過于嘈雜,被迫將這座院落以低價售出。盡管如此,老人仍生活充實,心情豁達,健康地度過了100歲的生日。
除此之外,西總布胡同59號(老門牌甲33號)在民國時期曾是著名私人牙醫(yī)張輔臣的診所。據(jù)胡同里老人們說,這個牙科診所可不一般,它不是給普通人看病的,一些有身份的人才能到這里來就醫(yī)。1949年后,這個診所被外交部指定為外交使節(jié)牙科專門診所。
曾經(jīng)的“北京電車公司”
西總布胡同19號擁有很大的院子,它的前身便是北京電車公司最早的籌備處。解放以后電車公司一直在這里運營,很長時間以后才搬到阜成門。從這里,老北京開啟了告別黃包車的歷史,邁出了現(xiàn)代化的第一步。
電車公司剛成立時,很多人對新生事物不信任,怕被蒙騙,都持反對態(tài)度,最激烈的要數(shù)京師總商會。他們害怕有人觸電或引起商業(yè)的無序競爭,認為有了電車以后,會造成大批的人力車夫失業(yè)。
19號的前身再往前追溯的話,則是京師警察廳總監(jiān)吳炳湘的宅第。在京師警察廳這八年,是吳炳湘在政治上最風光的階段。那段時間里,發(fā)生了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府院相爭、五四運動等諸多事件,他都憑著圓滑的手腕安然度過了。當時吳炳湘的權力特別大,他的職位相當于清朝的九門提督,指揮2萬多警察。
1920年,段祺瑞被直系打敗后下野,吳炳湘就辭去了所有的職務從商,到中興礦業(yè)公司當協(xié)理。當時中興礦業(yè)公司在唐山,他把北京的事全都料理好后就去了唐山。
臨行前,吳炳湘將整個房子出租,官商合辦的電車公司籌備處正好在找地方,就租下了19號,既用來辦公,也提供員工宿舍。
知名人士來來去去的大院
胡同快要走到東頭時,王蘭順在西總布胡同9號停下腳步。這里是一座多層建筑,曾經(jīng)是時任國家副主席李濟深的住處,而在李濟深之前,國民黨將軍李文曾在此居住。
李文曾經(jīng)是國民黨北平警備總司令和華北剿總副總司令。1949年1月,傅作義宣布將進行北平起義,征求包括李文在內(nèi)的這些軍官的意見。由于不同意起義,李文與其他軍官和傅作義決裂了。
解放以后,李濟深與家人住了進來。當時,除了國家副主席的職務,李濟深還兼任了許多其他的職務,因為家眷多、職務多、活動也多,他當時住的這個小平房就顯得局促了點。有一段時間,他們?nèi)野岬奖本╋埖曜×艘魂?,等回來的時候,這個平房院子就變成小樓了。直到1959年李濟深去世,他們家才從這個院子搬了出去。
李濟深家人搬走后,院子也沉寂了一段時間。1965年,李宗仁回國,周恩來帶著陳毅、彭真等人一起到機場迎接,當時給他安排的住處就是這里。
當時謠傳李宗仁夫人郭德潔現(xiàn)身機場,胸前別一枚梅花胸針,而其真實身份為美國“中情局”特務,此次回國是以梅花胸針為標志,聯(lián)系潛伏國內(nèi)的特務組織。這個謠傳后來居然被改編成了手抄本《梅花黨》系列小說。
郭德潔去世后,李宗仁又迎娶了胡友松。胡友松是著名電影演員蝴蝶的女兒,與李宗仁的歲數(shù)相差較大,她在這個小樓里一直照顧李宗仁的生活起居。李宗仁逝世后,西總布胡同9號現(xiàn)已成為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所在地。
而今的西總布胡同舊貌與新顏并存,胡同里終于不見了汽車的身影,恢復了以往的恬靜,時常還有鴿哨聲的陪伴,這一絲愜意并不是在所有胡同里都能享受到的。
西總布胡同里曾經(jīng)的建筑和痕跡,有些留下了,有些已經(jīng)沒有了蹤影,比如費正清曾經(jīng)的住址、李鴻章祠堂、作為華北文工團排練場的元貞觀……
不管是政治、經(jīng)濟還是醫(yī)學、文化,這條胡同的人與事總是隨著當時的時局變換著,發(fā)揮著屬于自己的作用。
站在西總布胡同的一端望向胡同深處,你可以看到歷史的來處;越過胡同的舊墻仰視天空,現(xiàn)代化建筑鱗次櫛比,但只要站在這高樓建筑中間的老胡同,就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歷史不曾走遠,未來尚有可期。
文/本報記者 雷若彤
文字整理/楊曉雯
作者:雷若彤
Hash:bb182158404f55873a29408d85da728c90ffe4ec
聲明:此文由 北京青年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