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長田穿巖寨古石刻題字

我祖居長田高坪張家大屋,站在門口便看見穿巖寨。姑丈姓陳,住在穿巖附近的白家坊,是清末一個秀才,家里藏有許多古籍。因姑母早逝,兒子陳得安從小隨我祖母生活。

1946年我高中畢業(yè)后準備升學(xué),覺得他家安靜,約了彭新煦、徐傳經(jīng)二位表兄一同在他家復(fù)習。傍晚去長田市附近散步,舉目便望見穿巖寨。聽說山頂上有井,常年有水,巖壁上刻了古人的詩,還刻了“借霞處”三個大字,只是時間緊,一直未曾上去。據(jù)陳家長輩講,借霞處與他家的家史密切相關(guān),平江陳姓在平江共一個祠堂,但來源有二支,一支為義門陳,明時從江西遷來。他家遷平始祖為陳常甫,進士出身,唐玄宗開元時作過禮部侍郎,當時的宰相為姚崇、宋璟、張九齡,政通人和,號為開元盛世。后來李林甫、楊國忠為宰相,每況愈下,陳常甫不與奸邪合作而辭了官。天寶14年,安祿山造反,長安淪陷,他和劉光謙、徐安貞、白琪、陸善經(jīng)、李安甫六位侍郎避難南下,經(jīng)豫章的一位高僧指引,一同隱居到平江,并出家為僧,這便是地方雜志上記載的“六相隱平”的故事。六相最先住在梅仙“四隱堂”,由于目標太大,后分散到各鄉(xiāng)。陳常甫攜眷住在南鄉(xiāng),建了白水寺,長田白家坊老宅如今為他的后裔居住。他有時去穿巖寨避暑,借霞處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就是由他命名的。至于那首五言詩:“自入深山里,往來無別知。只余霞與水,聊可借棲處”與他隱居結(jié)茅而居的生活十分吻合。陳家長輩說:“這詩可以在其藏書樓的舊籍中查到?!?/p>

1985年平江修縣志時,對這首詩因缺乏資料,未作定論。1994年表兄徐傳經(jīng)由臺北回平探親(他和陳得安于1945年遷臺灣花蓮,本科畢業(yè)后留美,這時陳得安已歿于美國),繼而為其遷平始祖徐安貞修復(fù)祖墓。徐安貞是六相隱平之一,與陳常甫為摯友,徐墓經(jīng)歷1200年后,在范致明的《鄉(xiāng)土記》及歷代地方志都有記述。經(jīng)修復(fù)后,一切恢復(fù)唐時風貌,全用花崗巖石壘成,壯觀雄偉,已列為省級文物。其墓園中有碑廊,刻有徐安貞的詩,從清《四庫全書》及《全唐詩》中可以查到,也刻了陳常甫的這首五言詩。至于來源,在徐傳經(jīng)生前,我未曾詢問,他治學(xué)嚴謹,一定有所根據(jù)。彭新煦退休后,仍住在北京大學(xué),已九十多歲,他也只聽說過,沒見過陳家舊籍。

今讀到《夕陽紅·借霞處的傳說》一文,是考察調(diào)查人歐陽勛甫寫的,這里抄錄第一段文字于后:

當您走進平瀏接壤的安定鎮(zhèn)長田村,沿山澗小溪溯流而上,到接云峰的山腳下拱橋邊,您就可以看到有兩個其形似鼓的大磐石,崖下的石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的詩篇,其排列是這樣的(附照片):

雖然是一整版,但可分為四幅來看。第一篇寫了一個大佛字,上面寫了“哞咪吶哈呢嘛腌”七字經(jīng)文,古人都信神佛,用它作為精神寄托,用以震懾魔邪。緊接著第二幅刻了“介石”二個大字,下面四行八句小字:“巖石之前,白云連崖;巖石之岡,古樹蒼蒼;巖石之丘,樵薪牧牛;巖石之巔,饒氏醉焉”。是對穿巖的簡略介紹,下署邑士蘇維門同饒公游書,是蘇維門書作。緊接著第三幅上面刻了“借霞處”三個大字,下面六行小字:“淙水磊岫,人跡稀云上,密高士來,居何陋問,所得石可,洑”,共二十二個字,后面寫了維門饒公吟,明丙戌年,吳旌德宦游。緊接第四幅刻了“自入深山里,往來無別知。只馀霞與水,聊可借棲處”,與陳常甫原作只有最后一個字不同,且“處”字已出韻。而饒品元有三人,與“往來無別知”不合。

要解讀的第三幅“借霞處”下面六行二十二個字,十分隱諱,令人疑惑不懂,先兄長岳雖英年早逝,由于博學(xué)多才,曾作過解讀,在其遺作中有記載,我因不知其來源,未予注意,今讀到影印件,才與原作對號入座。他的解讀雖經(jīng)宿儒認可,不能成為確切謎底,僅供參考。

他綜合為五言詩如下:

“水淙巖上密,人跡岫云稀,高士居何陋?問可得所歸?!睆亩€字抽出“磊石”二字,石多為巖,合為巖字。再將“洑來”二字抽出,洑為回流,與來字合為回來,即是歸也,改為歸字,共二十個字,理順為上面這首五言絕句,于陳作十分協(xié)調(diào),是對原詩的引申,古人分賡和,不須押原韻,只要意相同即可。

先父愷君公(舊制師范)痛其長子早亡,清理遺作時發(fā)現(xiàn)這詩,再三思索,改為一首七言絕句,他將第三幅的二十二個字與借霞處三字合為二十五個字,再將其中密字分為“必、山、宀 ”(寶蓋頭),寶蓋頭是室字的上半節(jié),沒有下面的建筑,只有巖頂遮雨,再將洑字分為“三伏”二字,從當時名流流傳的詩中證實,陳老師在極熱的三伏去穿巖避暑的,與其生活更為貼切,從以上二十五字中抽出密、洑二字,改為“山、必、室、三、伏”五字。合作二十八字為一首七言絕句,其作如下:

三伏必來山室處,水淙石磊跡稀人,所居上問陋何可?高士借霞得岫云!

如此詮釋,與陳詩更為貼切和銜接,但此詩一直深藏匣底,未予公開,讀到《夕陽紅》刊后,我才將上述材料送給他們發(fā)表(見《夕陽紅》2013第二期總29期)。我在接讀該刊后,是夕,月明如晝,追憶往事,浮想聯(lián)翩,恍然入夢鄉(xiāng)。夢中之境與兒時相似,“養(yǎng)元堂”上先兄發(fā)現(xiàn)后,順手將一本啟蒙讀本《千字文》示我,忽然醒覺,百思不得其解,再三思考,《千字文》幼時已能熟記,而當時的作者傳說是將一千個不同單字一夜組合成四字句一書,讀來順口成文,實為難得,我由此而得到啟發(fā),將借霞處及以下二十二個不相連接單字細細琢磨,先將一句四字以外的“洑上”二字抽出,由剩下的二十字,整理成一首五言絕句。洑字分為“三伏”二字與上字及借霞處三字合為五字為題即“三伏上借霞處”,詩如下:來居磊石密,淙水跡稀人,陋可問何所?士高得岫云(全用石刻上的字組成)。

我冒昧不辭淺陋,作此詮釋,僅供參考。近聞平江電視臺介紹,長田風景優(yōu)美,有“九獅出洞、仙龍擺尾、鐵欄關(guān)象、雄獅戲?qū)殻?a href='/zhongshan50/' target=_blank>鐘山、鼓山、白石寨景點”可以開發(fā)為休閑旅游區(qū)和度假區(qū)。有通平高速、107國道經(jīng)過,交通便利,可直達長沙、瀏陽平江縣城,與福壽山及石牛寨等著名景點一樣,穿巖寨會像深處閨中的佳人展現(xiàn)其絕代容顏,讓大眾驚艷。

為供大家了解穿巖,我還收集了舊本宿儒詠穿巖詩作、選抄,希望在《平江風情》欄中刊出,供大眾欣賞。同時還將1946年我在長田所作《過穿巖懷陳公安甫》七絕錄后,詩如下:

西望長安不見家,隱居巖里度年華;

自知厭倦青云路,怎向天孫去借霞。

今又步陳常甫原韻作五絕如下:

陳公自去后,詩句鮮人知;

考證應(yīng)無誤,略嫌解讀遲。

還步先儒李漢章《穿巖覽勝》原韻作詩如下:

祖居南望見穿巖,神秘紗籠云霧間。

地理千秋留古跡,天門一入證仙寰。

詩詞錦繡欽前輩,解讀疑團仗后班。

華夏正圓強國夢,旅游開發(fā)更怡顏。

(作者系三陽鄉(xiāng)人,退休教師)

啟 事

Hash:2c5f9622906538e1bf6efa8ebcfdf738f13be08f

聲明:此文由 平江鄉(xiāng)友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