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的這些古老建筑,遇見往復的時光
如果說人是城市的靈魂
那建筑就是城市的軀體
城市造就了建筑的底蘊
建筑展現了城市的性格
建筑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見證
一座有歷史的城市是幸福的
建德共有180處被掛牌的歷史建筑
今天就跟著小布一起來看看
其中部分吧!
蔣治故居
在建德市三都富春江支流苔溪后源的源頭,有一個建制村叫烏祥。相傳,孝子顏烏負土葬父,有大群烏鴉銜土相助,烏鴉之口因此而受傷滴血。此為秦代所置烏傷(后改為義烏)縣的得名。明末清初,一支王姓人從義烏縣遷居此地,以祖居地“烏傷”名村,后雅化為烏祥。這里,走出了一位黨和人民的“孝子”、革命烈士——蔣治。
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蔣治接受胡愈之、陳舜禹的邀請,參加上海成立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工作。以學校為主陣地,作“中日經濟絕交”等專題演講,宣傳黨的抗日主張,激發(fā)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在革命斗爭的歲月里,蔣治不顧個人身體條件,堅定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歲月盡量多地獻給他所摯愛的共產主義事業(yè)。
蔣治,一個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卻是一位對黨的革命事業(yè)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孝子”。
浙大西遷竺可楨舊居
浙江大學1937年9月離開杭州開始,梅城是歷史上著名的“浙大西遷”的首站。浙大西遷竺可楨舊居是建德梅城鎮(zhèn)的民國時期教育建筑的典型,曾經作為浙大西遷教學的教育點之一,建筑格局保持較好。是研究梅城民國時期民居的實例。
浙大西遷竺可楨舊居,東入口門廳為民國時期建設,西洋樣式,青磚砌筑,四柱,中部入口門設山花,這種建筑入口較為少見,也極有特點,是不可多得的民國門廳建筑實例。舊居小樓為清代建筑造型簡潔而精致,民國時期小樓樸素大方,有民國時期的裝飾特點,兩個不同建筑又和諧統(tǒng)一地建設在一起。
浙大西遷竺可楨舊居建筑不僅體現是體現梅城人民的生活居住的具體場景,也體現出曾經作為教室功能。是活的建筑的實例。建筑結構合理,因地制宜,功能明確,布局合理,空間舒適,它展示的是居住類建筑的簡潔構造,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下徐協(xié)和祠堂
下徐協(xié)和祠堂建于清末,最初為仇氏宗祠,為二進,后改為下徐村協(xié)和祠堂。為下徐村村民舉行婚喪喜事的場所,對了解當地仇氏的家族史、民風民俗乃至下徐村的村史都有參考價值。
建筑結構保存較好,裝修精細,牛腿雕刻鳳凰、獅子等題材,雀替雕刻生動,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下徐協(xié)和祠堂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下徐協(xié)和祠堂主體結構為傳統(tǒng)抬梁和穿斗式木結構,以榫卯為唯一連接方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筑山面運用馬頭墻形式,不僅造型美觀,其高出屋面屋脊的設計阻斷火災蔓延,具有優(yōu)良的防火性能,在建筑設計上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敬愛堂建于明代,做工考究,門樓大氣磅礴,地方特色鮮明,體現了當時的生產生活方式,人民生活水平,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等,是歷史的重要見證。建筑布局、結構、造型的緊湊和巧妙,體現出了浙東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構建技術的高超,對研究浙江祠堂具有典型意義。
敬愛堂整體造型規(guī)整,建筑內部的木雕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題材豐富、造型考究、工藝精湛,精美細致。建筑內琴枋、牛腿、花機、梁墊等均施木雕裝飾,題材有戲曲人物、花鳥、祥禽瑞獸及花草紋圖形,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敬愛堂用材考究,做工精細,真實反應出高超的建筑技藝,其建筑結構、材料、工藝等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能真實的反映當時浙東地區(qū)的建筑技術水平。建筑采用封火墻進行防火分隔,內部的排水系統(tǒng)完善,明溝與暗渠結合,歷經兩百多年,一直保留使用,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姚村祀龍殿
姚村祀龍殿建于清代,做工考究,地方特色鮮明,體現了當時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是歷史的重要見證。建筑布局、結構、造型的緊湊和巧妙,體現出了浙北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構建技術的高超,對研究浙江宗教廟宇具有典型意義。
姚村祀龍殿整體造型規(guī)整,建筑內部的木雕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題材豐富、造型考究、工藝精湛,精美細致。建筑內琴枋、牛腿、花機、梁墊等均施木雕裝飾,題材有戲曲人物、花鳥、祥禽瑞獸及花草紋圖形,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姚村祀龍殿用材考究,做工精細,真實反應出高超的建筑技藝,其建筑結構、材料、工藝等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能真實的反映當時浙北地區(qū)的建筑技術水平。
上街江氏宗祠
上街江氏宗祠建于清代,做工考究,地方特色鮮明,體現了當時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是歷史的重要見證。
上街江氏宗祠整體造型規(guī)整,建筑內部的木雕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精美細致。建筑內琴枋、牛腿、花機、梁墊等均施木雕裝飾,題材有獅子、鹿、松柏、花鳥、祥禽瑞獸及花草紋圖形,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上街江氏宗祠用材考究,做工精細,真實反應出高超的建筑技藝,其建筑結構、材料、工藝等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能真實的反映當時浙東地區(qū)的建筑技術水平。
毛氏家廟建于清代,做工考究,地方特色鮮明,體現了當時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是歷史的重要見證。毛氏家廟布局規(guī)整,建筑年代較早,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也為了解當地毛氏家族史提供了實物參考。
毛氏家廟整體造型規(guī)整,建筑內部的木雕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題材豐富、造型考究、工藝精湛,精美細致。建筑內琴枋、牛腿、花機、梁墊等均施木雕裝飾,題材有戲曲人物、花鳥、祥禽瑞獸及花草紋圖形,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毛氏家廟用材考究,做工精細,真實反應出高超的建筑技藝,其建筑結構、材料、工藝等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能真實的反映當時浙東地區(qū)的建筑技術水平。建筑采用封火墻進行防火分隔,內部的排水系統(tǒng)完善,明溝與暗渠結合,歷經兩百多年,一直保留使用,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楊村魯氏家廟
魯氏先祖為元朝建德路總管魯祖,后兩代魯顯、魯寶皆為建德路總管。楊村魯氏家廟始建于明,有490余年歷史,現存建筑為清末時期,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對研究當時社會、人文發(fā)展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楊村魯氏家廟為傳統(tǒng)木結構,硬山兩坡屋頂,八字門面,牛腿雕刻粗獷花卉紋,天井以青石板及卵石鋪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有一定文化藝術價值,為了解當地宗祠建筑的文化內涵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楊村魯氏家廟建筑結構合理,因地制宜,功能明確,布局合理,空間運用合理。
來源/市住建局
編輯/韓玉潔
審核/汪文康
--------<猜你喜歡>--------
>>>在建德拜年,你得這樣說!快來聽聽哪里的鄉(xiāng)音最親切?
>>>破防了!有一種暖心,叫建德人的抗“疫”!
>>>教育部最新公示!建德又添兩所“國字號”學校!
Hash:173ed262ad5317ab8191888fa3c7ccbaecb9aa89
聲明:此文由 江蘇本地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