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盂縣西盂北村泰山廟壁畫考釋

山西盂縣西盂北村泰山廟壁畫考釋

中國民族美術》 2020年04期

薛艷麗博士副教授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摘要:山西省盂縣孫家莊鎮(zhèn)西盂北村的泰山廟正殿現(xiàn)存有清代所繪的壁畫,其中東壁為東岳大帝出巡圖,西壁為東岳大帝回宮圖。經(jīng)考證,這些壁畫中的主要神祇與相關傳世文獻中的記載基本吻合,出巡圖與回宮圖中的神祇和鬼卒也基本能夠一一對應,甚至連排列順序都幾乎一致。通過現(xiàn)場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壁畫的布局隨墻體的構造而成為“凸”字形,東岳大帝位于整幅畫面的中間,其他神祇和鬼卒排列在周圍。壁畫中人物的繪制技法為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畫技法,色彩豐富,純度較高,主要以赭紅、石青、石綠、梔黃等礦物質(zhì)和植物顏料進行平涂,間或在勾線內(nèi)暈染,以突顯立體感;而背景的山峰則運用中國畫中皴擦、點染等相結合的繪畫技法。這一系列的考證研究,對研究民間對東岳大帝的信仰及清代民間繪畫藝術的發(fā)展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秦山廟于山西省盂縣孫家莊鎮(zhèn)西盂北村西,坐北朝南,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廟內(nèi)碑石記載,清光緒三十年(1904)重修過,廟內(nèi)現(xiàn)有建筑主要為正殿、奶奶廟、戲臺,分別為元、明、清時期所建,現(xiàn)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正殿保存有清代所繪秦山信仰的壁畫?!睹峡h古代壁畫錄》最早公布了其彩色圖版。

一、壁畫內(nèi)容考釋

西盂北村秦山廟正殿北壁壁畫基本已全毀,東壁為東岳大帝出巡圖,西壁為東岳大帝回宮圖。東壁下部壁畫被毀。并有起皮、煙熏、裂縫等;西壁雖有起皮、裂縫及人為刮痕,但保,存相對較好。

漢代以來的不同文獻和傳說對泰山神東岳大帝的來歷眾說紛紜,主要有太昊說、盤古氏的后裔金輪王之弟少海氏與其妻彌輪仙女所生第二子金虹氏說、少昊氏說、盤古化身說、上清真人說、山圖公子說、天帝之孫說、西王母小女真夫人第三子說等等。此外,民間還有黃飛虎說?!斗馍裱萘x》第99回說姜子牙封黃飛虎為“五岳之首”“東岳泰山天齊仁圣大帝”,此說雖為虛構,但借助于《封神演義》這條捷徑,該說在民間廣為流傳,故許多東岳廟中供奉的東岳大帝的姓名是黃飛虎。當然,并非所有地區(qū)泰山廟中的東岳大帝都是黃飛虎,有的則名歲崇?!段逶勒嫘螆D》云:“東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孫……岳神姓歲諱崇,封號‘天齊仁圣帝’”?!端焉裼洝肪?“東岳”條云:“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覺而有娠,生二子,長曰金蟬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即東岳帝君也,金蟬氏即東華帝君也。金虹氏有功在長白山中,至伏羲氏封為古歲,為太華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歲為姓,諱崇?!盵2]故清俞樾《茶香室續(xù)抄》卷19“東岳神姓”條說,閩人所供東岳大帝姓歲,而浙江德清人則執(zhí)《封神演義》之說,謂東岳姓黃。

那么,西盂北村泰山廟正殿壁畫中的泰山神東岳大帝到底是黃飛虎還是歲崇呢?《封神演義》中描述黃飛虎的坐騎是五色神牛,而西盂北村東西兩壁壁畫中間的三位神祇有侍者在身后為其舉著傘蓋,說明這是壁畫中地位最尊的三位神,而這三位神中間的一位騎著一頭白牛,說明不但此神就是東岳大帝,而且是黃飛虎無疑。東壁壁畫中的東岳大帝騎著白色神牛,頭戴梁冠,身穿寬袖大袍,雙手持笏板于胸前,神態(tài)悠然,后有一侍者為其舉著傘蓋。西壁壁畫中的東岳大帝形象與東壁基本一致,但所乘白色神牛變?yōu)楹谏?,袍服顏色和?zhí)笏板動作有變。至于東岳大帝右后方和左前方的二位有侍者為其舉傘蓋的神祇應分別是炳靈王和延禧真人。

關于炳靈王,文獻記載稱為泰山神第三子。如《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搜神記》和《新編連相搜神廣記》中“東岳”條記載,東岳天齊仁圣帝的五子及一女,五子及其夫人為宣靈侯、惠靈侯與和惠夫人、智勝炳靈王和永泰夫人、居仁盡鑒尊師、佑靈侯和淑惠夫人;一女為玉女大仙。其中《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新編連相搜神廣記》還記載第三子被唐太宗加威雄將軍,至宋太宗封為炳靈公,大中祥符元年(1008)二月二十五日封至圣炳靈王。[3]清代聶鈫《泰山道里記》云:“按俗刻《增補搜神記》引《唐會要》云:‘泰山有五子某某,三曰至圣炳靈王,配永泰夫人。一女曰玉女大仙,即碧霞元君?!睂嶋H上,《唐會要》中并無此記載,故聶鈫也云此說“妄誕不足據(jù)”。但此說起碼在五代時已非常流行,《舊五代史》卷44載后唐長興四年(933)七月贈東岳三郎為威雄大將軍,[4]《事物紀原》卷7“炳靈公”條也載有此事,并云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十月十五詔封威雄大將軍為炳靈公。[5]而《文獻通考》卷90記載:“炳靈公廟在泰山下,后唐長興三年(932),詔以泰山三郎為威雄將軍,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封禪畢,親幸加封?!睆倪@些記載來看,雖然炳靈公其人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并成為東岳大帝三子的不得而知,但在宋代之前該人物形象就已產(chǎn)生,并且在五代宋時被屢次加封,修廟祭祀。

延禧真人的名號一般不見于史料記載,僅在《岱覽》卷6《岱廟》部分記有“延禧殿在太尉殿西,祀延禧真人”[6]云云。至于延禧真人的身份,有學者依據(jù)岱廟中設置的延禧殿及有關道藏文獻對“九天司命上卿真君”和茅盈的記載而考證出延禧真人實為東岳上卿司命真君茅盈,之所以將茅盈稱為延禧真人,是因為延禧殿中供祀的是茅盈,人們望文生義,因殿名而名之的結果。[7]至遲在金時,東岳廟中已建有延禧殿,如據(jù)《金史·宣宗紀》等載;“貞佑四年(1216)正月,紅襖軍攻入泰安州,岳廟在是役中被毀,所存者惟延禧殿與誠明堂。”[8]但延禧真人的名號具體出現(xiàn)于何時暫不可考。

在道藏文獻中,延禧真人的原型——九天司命上卿真君和炳靈公往往依次排在東岳大帝后面,如元代《東岳大生寶懺》在記錄上啟供養(yǎng)諸神時,在“東岳天齊大生仁圣帝”后面依次排列了“九天司命上卿真君”“上殿至圣威雄炳靈仁惠王”“東岳淑明皇后”的名號。又約出于元代的《元始天尊說東岳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誥咒妙經(jīng)》中在東岳及其他四岳圣帝外后面依次記載了“東岳正宮淑明坤德皇后”“東岳上卿司命鎮(zhèn)國真君”“東岳上殿太子炳靈仁惠王尊神”等東岳神祇。

由于炳靈公和延禧真人是東岳大帝身旁的兩位重要神祇,故在岱廟中將二者建廟供祀,同時在泰安岱廟大殿《泰山神啟蹕回鑾圖》等壁畫中也往往與東岳大帝同時出現(xiàn)。西盂北村泰山廟壁畫中的炳靈公頭戴官帽,身穿紅袍,短須,騎馬緩行。延禧真人道士裝扮,頭頂束髻,身穿大袍,長須,手捧經(jīng)書,騎馬回首呼應狀。

西壁東岳大帝回宮圖中除了東岳大帝、炳靈公、延禧真人外,在三人周圍有8位頭戴翹腳幞頭、身穿大袍、騎馬而行者,其中下面三位手托寶函,前面的二位年長長須,其他幾位都年紀稍輕無須,這幾位身份不好確定,可能其中有江河淮濟四瀆神。延禧真人右前方從云間緊貼探出上半身的二位和炳靈公后面竊竊交談的二位衣著相同,手中各捧一塊長方形名牌,他們應為年月日時四值功曹。在炳靈公右前方上部有一長著濃密紅須的騎馬判官和一夜叉侍者,畫面左下部有一長須判官策馬疾行呈追趕狀。該判官前有一上身赤裸、下著戰(zhàn)裙的夜叉負經(jīng)捆而行。該夜叉前為一手持狼牙棒,身穿短袖紅衫,下著短裙的夜叉怒視前方,警覺前行。在該夜叉前方有一伶人騎于馬上,頭戴紅纓暖帽,身穿窄袖長袍,右側腰際掛一腰鼓,右手持鼓槌,左手托一大角,回首邊奏邊行。回宮圖畫面右上角有一與該伶人衣冠相同的伶人手持樂器被云遮蔽,從東壁的該形象來看,其左手應拿一小杖鼓,右手握一鼓槌。在這兩位伶人前面各有兩位儀仗者,其中一人左肩扛著骨朵,另一人左肩扛鉞。最前方是兩名扛旗夜叉在鳴鑼開道,前下方城隍土地拱手相迎。在回宮圖的最后面中間位置又分上下兩組畫有一紅衣鬼卒和一夜叉分別驅趕著一女三鬼和三男兩女前行。

與西壁回宮圖相較,除后面紅衣鬼卒和一夜叉驅趕男女而行的畫面及形象沒有外,東壁東岳大帝出巡圖中的其他所有神祇、夜叉、伶人和西壁一樣,一一對應,沒有多大變化,其中神祇、侍者、伶人共28人,夜叉5個。這些神祇、伶人和夜叉的順序也幾近一致,除了城陛土地由在前迎接變?yōu)樵诤竺嫠托型?。但東壁畫面保存不完整。整個畫面下部,特別是中下部殘缺較多,如下部的兩個夜叉、一個伶人形象大多缺失,所存無幾。

二、壁畫的構圖、特征及相關畫工

西盂北村泰山廟正殿東西兩壁壁畫的構圖隨墻壁的變化而形成"凸"字形,畫面云霧繚絡,人物都畫在以云霧分隔而成的不同空間,除最下面的一排外,其他的人物及坐騎被云霧不同程度地遮擋,似穿行于云霧之后,忽隱忽現(xiàn)。凡是沒被云霧遮擋的畫面周圍都是峻峭突兀的石峰,東壁左側畫有一木構建筑,山峰與建筑構成畫面的背景,代表著人間社會。東岳大帝位于整幅畫面的中間,其他人物排列在其周圍,東岳大帝在眾神、判官、鬼卒的陪同下于云端悠然巡視著下界。

壁畫用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畫法,敷彩主要用赭紅、石青、石綠、梔黃等礦物質(zhì)和植物顏料進行平涂,間或在勾線內(nèi)暈染,以凸顯立體感。壁畫色彩豐富,明度較高。作為背景的山峰的繪制則運用了中國畫中皴擦、點染等相結合的繪畫技法,先暈染出山的骨架,后用色彩進行平涂,同時用點染法繪出山頂?shù)臉淠尽?/p>

雖然畫工在刻意表達不同人物的動態(tài),如有的深思,有的張望,有的竊竊私語,有的呵斥,有的奏樂等等,但人物神韻依然單一、缺少變化,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畫面的藝術效果。

西盂北村泰山廟院內(nèi)現(xiàn)存光緒三十一年(1905)立的《泰山廟文殊寺觀音龍王圣母廟等碑》中記載畫匠趙生貴施銀壹兩、張賢緒施銀三錢,又道光丁未年(1847)立的《重修□□齊廟碑記》中載有畫匠李生云等工匠,雖然由于碑文太過漫漶,內(nèi)容難以通曉,故這幾名畫工是否就是廟內(nèi)現(xiàn)存壁畫的繪制者則不明了,但說明壁畫應為清代所繪。

Hash:8e0444ef2a7dd371b01b7f8d162ccaf38e4a0d37

聲明:此文由 考古快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