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驢友推薦:古老而美麗的晉祠

太原山西省的省會。它是我國北方古老的城市之一,古稱“晉陽”,為春秋晉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以前創(chuàng)建,迄今己有2400多年的歷史。太原古城也是歷代北部邊防重鎮(zhèn),素有“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之美譽。它地處山西省中部,位于黃土高原晉中盆地北端,東、西、北三面群山圍抱,南面平坦開闊,汾河自北向南流貫其間。太原旅游區(qū),可包括呂梁地區(qū)和晉中地區(qū)在內(nèi),這里聚集著眾多的名勝古跡,保留著獨具地方特色的風俗民情。

從山西省城太原西行 25公里,遙望西南方向的懸甕山麓,只見山環(huán)水抱,綠樹蔥籠,亭臺蓮池,殿角云飛,風景十分優(yōu)美。這就是太原著名的游覽勝地——晉祠

晉祠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史記·晉世家》記述,唐叔虞姓姬,字子于,名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fā)死后,他的大兒子姬誦年齡尚小,就由周公姬旦扶助做了國君,即周成王。有一天,周成王和他的弟弟叔虞拿桐葉做游戲,他把一片桐葉剪成玉圭的形狀,對叔虞說: “我把這玉圭給你,封你去唐國做諸侯吧!”叔虞把這件事告訴了周公,周公就問成王:“你要封叔虞嗎?”成王不以為然他說:“我和叔虞開玩笑呢!”周公認真他說:“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成王無奈,就把叔虞封到唐地去做諸侯。這就是歷史上“桐葉封弟”的故事。后人常常以“天子無戲言”,史官(史佚)堅持原則,來告誡君王慎重行事,其典源出于此。 叔虞到了唐,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領(lǐng)導人民改良農(nóng)田,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成為唐人擁戴的領(lǐng)主。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繼位,因唐地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后人在晉水源頭建唐叔虞祠,又稱晉祠。

晉祠的創(chuàng)建年代無從稽考。據(jù)有關(guān)晉祠的最早文獻,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記載:“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cè)有涼堂,結(jié)飛梁于水上。左右雜樹交蔭,希見曦景……。于晉川之中最為勝處?!笨梢姡缭?500多年前,晉祠就已蔚成大觀,譽滿天下了。北魏之后,歷經(jīng)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重修擴建,從而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 晉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shù)吸引著中外游人。它的景觀布局分為三個部分。中部,入晉祠大門,自水鏡臺起,過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鐘鼓樓、獻殿魚沼飛梁,至圣母殿,這為晉祠的主體。這一組建筑雄偉壯觀、肅穆嚴謹,以藝術(shù)價值高見長。北部,從文昌宮起,經(jīng)東岳祠、關(guān)帝廟、三清洞、唐叔虞祠、朝陽洞、待風軒、三臺閣、讀書臺,至呂祖閣。這一組建筑依自然地形錯綜排列,起伏有致,殿宇接踵,聳峙巍峨,以崇樓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經(jīng)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亭、水母樓,至公輸子祠。這一組建筑,亭臺點綴,泉水環(huán)繞,富有詩情畫意,以風景誘人而弛名。

晉祠院內(nèi),現(xiàn)序最早的木構(gòu)建筑是圣母殿。它創(chuàng)建于北宋天圣年間 (公元1023——1032年),崇寧年間 (公元1102——1106年)重修。殿為重檐歇山式,高19米,面寬7間,進深6間,平面呈正方形。殿身四周建有圍廊,前廊進深兩間,殿前檐曲線弧度很大,飛翹的殿角和飛梁下析的兩翼互相映襯,加之殿基依山而筑,聳立晉水源頭之上,給人開闊奇妙之感。大殿采用的營造方式是“減柱法”,殿內(nèi)外共減十六,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頂房架,使前廊和殿內(nèi)更加寬敞。這說明宋代在建筑上已掌握了許多力學原理,堪稱宋代殿宇中的代表。殿前廊柱上,雕有木質(zhì)蟠龍8條,為宋元祐二年 (1087年)太原府呂吉等人集資所雕,這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木雕藝術(shù)品。

圣母殿內(nèi)的宋代雕像,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圣母,原名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兒,周武之后,成王和叔虞的母親,是中國歷史上頗負盛名的婦女,周成王曾夸贊她“賢于內(nèi)治,明胎教之道”。關(guān)于“胎教”的具體內(nèi)容,雖因年代久遠而淹沒,但這至少可以證明我國在周代就重視“胎教”了,這對研究生育習俗是頗有價值的。古代社會妻以夫榮,母以子貴,故北宋天圣年間修繕唐叔虞祠的同時也為其母邑姜立了祠宇,一并奉祀。圣母邑姜在殿內(nèi)居中端坐,她神態(tài)莊嚴,面目豐滿,鳳冠霞帔,儀表端莊,顯示出雍容華貴的帝王后妃的神氣。

與圣母形成鮮明對照的是42尊侍女像,這42名侍女都是從民間選進宮里的俊秀女子,為皇后的侍從。她們從列于圣母兩側(cè),其中有5名是宦官,有4名穿男服的女官,這9名算是得到了圣母的提拔。其余33名都是侍女,手中各有所執(zhí),或侍從飲食起居,或侍從梳洗灑掃,或侍從歌舞娛樂。 古代民間匠師以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嫻熟精湛的雕塑技藝,賦予各尊塑像以鮮明的個性,表現(xiàn)出了不同年齡、不同思想、不同情感。你看,靠南面那排一位年老的侍女,她那卑躬屈膝的神態(tài),透露著內(nèi)心的憂郁。那19名年輕的侍女標致俊俏,面帶歡容,她們正青春年少,不諳世故呢。還有幾位倔犟的,撅嘴翹鼻,側(cè)目以視,表示她們對宮廷生活的不滿。這些塑像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和形同幽禁的宮廷生活,正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縮影。盡管其服飾裝束雖經(jīng)歷代增修重塑,但仍保留著宋代的特點和色澤,是研究宋代服飾習俗的寶貴資料。

圣母殿前是魚沼飛梁。沼與池相類似,古人對池和沼的區(qū)別是:圓形者稱為池,方形者謂之沼。由于這是一個方形水池,池中多魚,故名“魚沼”。魚沼上面承托著十字形橋面,東西兩端分別與獻殿和圣母殿相連接,從南北看橋,如大鵬展翅欲飛,十分典雅大方,是我國現(xiàn)存古橋梁中僅有的孤例。

金人臺,是一個凸起地面的方形磚臺,中有琉璃小閣一座,明代燒造。臺上四角各立一尊鐵人,高兩米左右,體型雄健,姿態(tài)英武,它們是古人用以鎮(zhèn)水患而鑄的,體現(xiàn)了古老的民間信仰。鐵為金屬,人們便稱之為“金人臺”。

Hash:aa4954c0782eeb018ea0b579a3615ba9fc697855

聲明:此文由 山西旅游驢友交流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