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記憶:這些建筑是不是你心中的老太原十大地標

建筑是一種記憶,地標更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城市象征。人們對一座城市的認知,首先來自于標志性建筑。因為大雁塔,我們認識了西安;因為紫禁城,我們認識了北京;因為東方明珠、外灘近代建筑,我們認識了上海

太原亦如是,在老太原人的回憶中,總有一些建筑,承載著更深的情感,讓我們一再回想,念念不忘。

南宮

太原工人文化宮,太原人更習慣把它叫做南宮,竣工于1958年2月15日,是山西省最大的職工文化活動中心。

那個時代的南宮活躍了市民的業(yè)余生活,積淀著太原人的情愫。它歷經(jīng)60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太原的滄桑巨變,是太原地標性建筑之一。

拱極門

拱極門位于太原市杏花嶺區(qū)北大街72號,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其城垣自洪武九年(1376年)問世迄今,已有632年之歷史;其城樓至1949年毀之戰(zhàn)火,也逾573個春秋。

拱極門又稱小北門,明太原府的八個城門在解放太原時,都成了殘垣斷壁,只有小北門因緊鄰靶場而得以保留,成為太原市唯一沒有改名且有遺址的明代城門。

天主教

太原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現(xiàn)存建筑為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建,羅馬式建筑,立面圖案為圓形拱券與三角山花的組合,為太原教區(qū)主教座堂。

每年圣誕節(jié),天主教堂都成為太原人的聚集地之一,也是太原人西式婚禮的首選舉辦地。

迎澤

第一座橫跨汾河的橋是民國時期建的,俗稱洋灰橋,當年的迎澤大橋,有著華北第一橋的美譽。

太原解放后,于1954年1月1日在迎澤大街新建成了第一座流經(jīng)市區(qū)的汾河大橋,名曰“迎澤大橋”。

1996年“54式”汾河橋退出了舞臺,新改建的寬50米的迎澤大橋通車?!耙粯蛩淖儭?,見證了太原城市的風雨變遷。

迎澤賓館

迎澤賓館的八角樓曾經(jīng)是太原人抹不去的回憶。

迎澤賓館于1955年開業(yè),作為山西省四大班子和省直機關的重點接待單位。60多年來山西迎澤賓館曾接待無數(shù)次重要來賓,成為太原的傳奇地標。

迎澤公園

藏經(jīng)閣大象滑梯、七孔橋……曾經(jīng)是無數(shù)太原人難忘的回憶。

2016年7月16日,迎澤公園封園,實行建園以來最大的一次全面改造。迎澤公園的改造一直都是太原人關注的焦點。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太原人美好的回憶,對于老太原人來說,它不僅僅是一個公園,更是一種情結!

★皇華宮

皇華一詞,出自《詩·小雅·鹿鳴之什》有“皇皇者華”之篇,意謂君遣使臣,以禮樂相送,表明遠而有光華。在古代,皇上為了讓自己的基業(yè)不朽,會專門派遣使者四處調(diào)查民情民意,了解民生疾苦和愿望。 皇華是為稱頌使臣之詞,皇華館,也就是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皇華館,坐落于太原市五一路與海子邊之間,3層閣樓,在清末民初曾是科舉時代主考、副主考接待所。清光緒年間設提督學政(別稱學臺),會同督撫主管全省的教育、科舉考試等事務,其衙門就設在皇華館。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接管小組跟隨解放軍入城,并在皇華館接管了民國陽曲縣政府。所以,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說皇華館是太原的政治中心,一點也不為過。

崇善寺

崇善寺是 “九邊重鎮(zhèn)”的重要建筑。明代太原地區(qū)佛教建筑很多。位于府城東南隅的崇善寺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年間,清代在原崇善寺遺址上修建了文廟,中軸線建筑有琉璃團龍照壁、欞星門、大成殿等,是全省現(xiàn)存文廟中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的狄梁公街,據(jù)說是晉恭王朱?為紀念生母孝慈高皇后,在初名白馬寺的基礎上擴建的。傳說該寺曾經(jīng)是武則天少年時出家的寺廟,因為山門右額的“宗堂遺址”可做證據(jù)。

雙塔寺

雙塔寺,一直以來就是太原名片,是太原的象征。它建成于明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距今已有380多年的歷史。永祚寺雙塔,兩塔猶如一對孿生姊妹,相映成趣,一個是先建的“文峰塔”,一個是后建的“舍利塔”,雙塔巍峨俊秀,是我國雙塔之最。登臨雙塔可將龍城盡收眼底,而且其中一座屬于“風水塔”,專為彌補晉陽文脈之不足而建,意義非凡。

山西大學

山西大學堂是中國最早設立的新型大學之一,創(chuàng)建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山西大學堂舊址規(guī)模宏大,布局整齊,建筑風格為中西結合,是近代中西文化合璧的實物例證。

山西大學堂是中國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堂之一,和北洋大學堂(現(xiàn)天津大學),京師大學堂(現(xiàn)北京大學)一道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紀元。

聲明:圖文來自于網(wǎng)絡收集,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老醯在此致謝。

Hash:872e4c897fa1bdf54efafd384daf10732b799128

聲明:此文由 老醯諞晉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