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境內(nèi)的古長城你都去過嗎?靈壽平山井陘贊皇都有古長城遺存

■涼溝橋長城的西關,上寫“金湯鞏固”。

山上烽火臺。

■后建的長城。

日前,在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河北省長城保護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下稱“二次審議稿”)被提請審議。二次審議稿提出擬實行“城長制”,并擬將每年7月5日定為“河北省長城保護日”。石家莊有長城嗎?現(xiàn)狀怎樣?昨日記者到井陘最有代表性的明長城遺存現(xiàn)場進行了探訪。

涼溝橋長城:樸實的明代內(nèi)長城

長城是勞動人民眾志成城的智慧象征,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脊梁。石家莊有長城嗎?當然有!在井陘縣的涼溝橋村兩邊的山梁上尚存有長城、御敵戰(zhàn)臺和烽火臺遺跡,屬于明代長城,也是井陘最有代表性的明長城遺存。

昨日上午,記者驅(qū)車來到太行山深處的涼溝橋村,穿過村子,繼續(xù)前行上山,走不遠,就看到一個石碑,上寫“神堂口”三個大字。據(jù)村民介紹,明代時,涼溝橋這個地方叫“神堂口”,是晉冀之間通行的陘口,也是長城的重要關口,如今村子東西兩頭還殘存著兩座關門。

沿著古石道繼續(xù)向山上走,就看到了“井陘長城”的石碑,上寫“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陘長城(涼溝橋段) 河北省人民政府1982年7月23日公布 井陘縣人民政府立”。順著路向下走就是村民所說的“西關”。西關不高,大約有3米,石頭壘砌而成。這個“西關”看起來比較新,據(jù)說前幾年村里有意開發(fā)旅游,曾經(jīng)對它進行過修繕。而在西關的另一側(cè),則寫有“金湯鞏固”四個大字,這是保留下來的舊門額,一旁還模模糊糊留有“光緒十二年”的字樣。古代這里屬于山西平定府。這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據(jù)《井陘縣志》記載,清朝山西定州知事周志浩曾稱贊古神堂口關隘“金湯鞏固”。

從西關繼續(xù)向山上爬,遠遠地記者就看到了山上的一處烽火臺。順著石階爬上去,發(fā)現(xiàn)這個烽火臺很特別,它是板石砌筑的實心墩臺,黃泥勾縫,高約5米,也許是長期風化的原因,有的地方都能看到裂痕。但這個烽火臺沒有臺階,板石間有小洞,據(jù)村民介紹,士兵們就是在小洞插上木棍,順著木棍爬上去的。涼溝橋周邊有兩座烽火臺,都是孤立的,沒有城墻相連。它們的功能是瞭望報警,給山腳下的東關、西關和對面山上的長城關卡通報敵情。

而在村西南山上,則有一段綿延三四百米的城墻,墻體只有兩米多高,寬度則僅容三個人并排站立。同著名的八達嶺長城相比,這里顯得格外樸實。

井陘縣文保所的相關專家表示,井陘涼溝橋的長城屬于明長城的內(nèi)長城,是明朝土木堡之變后才修筑的,主要是為防御當時的蒙古等游牧民族來犯。其重要性降低了,當時國力也減弱了。設計的高度就是騎著馬不能跳過去,主要功能是封堵山口。井陘縣明長城現(xiàn)存烽火臺9處,關隘12處。為了保護這些明長城,他們設有專門的長城守護員來保護長城。

石家莊境內(nèi)的古長城大部分為明長城

“石家莊境內(nèi)最早修筑的長城是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的古長城?!焙颖笔⊙嘹w文化研究會理事王律表示,作為燕趙傳奇主講人之一,曾在河北電臺主講十多集我省長城故事。在他主編的《中山古詩文》中,收入了中國歷代100余位詩人歌詠中山國的詩句,其中北宋名臣韓琦寫道:“烽警未曾徹”,清初名相魏裔介也吟詠“可能烽火靖嚴關”,而烽火在古代就是指長城所燃起的烽燧,作為戰(zhàn)事報警之用。

早在2002年,王律就曾隨我省文物專家進行田野考察,并在《光明日報》報道了石家莊市境內(nèi)發(fā)現(xiàn)多處古長城和遺址的重大考古新聞。其位置起于河北省平山和山西省交界處,縱貫恒山,從太行山南下,長約250公里。因當時長城多用土筑成,僅留下少量遺跡。中山長城應該更向南延伸至石家莊地區(qū)其他縣區(qū),但目前關于中山國長城全貌的考古資料還較缺乏,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工作去證實。

王律告訴記者石家莊另外一處早期的長城遺址是靈壽縣車轱轆坨長城。車轱轆坨敵臺建在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山巔上,是靈壽長城的制高點之一。敵臺就地取材,用不規(guī)則的太行青石壘砌,盡管現(xiàn)在只殘留下基座,但仍有3米來高,可以想見當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車轱轆坨長城除了敵臺,還有關口、炮臺,甚至水門??上б驗榘l(fā)掘保護的時間太晚,水門、炮臺已經(jīng)坍塌不見了。根據(jù)《靈壽縣志》等很多文獻上的記載,車轱轆坨長城最早應建于北齊,到了明代又加以修繕增建并再次啟用。因此,車轱轆坨長城至少已經(jīng)有1400年的歷史了。

“石家莊境內(nèi)的古長城絕大部分是明代長城?!蓖趼杀硎?,當時明長城分為外長城和內(nèi)長城,內(nèi)長城北張家口向南經(jīng)保定到石家莊市境內(nèi)的平山、井陘、贊皇,1982年成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井陘縣明長城現(xiàn)存關隘12處。其中饅頭垴一處烽火臺和安底溝隘現(xiàn)存石門、城墻、城門洞,保存完好。平山縣境內(nèi)明長城最為集中,現(xiàn)存烽火臺30多處,其中古榆樹關隘為明嘉靖二十一年重修,城墻建有垛口、箭窗,是太行山區(qū)保存較完整的古長城。

“長城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在我們加大對長城的保護力度,才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文明!”王律表示。

7月5日擬為河北省長城保護日

二次審議稿提出,每年7月5日為“河北省長城保護日”,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在長城保護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同時提出,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jù)屬地管理原則承擔長城保護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長城保護綜合協(xié)調(diào)機制。并將長城保護工作納入當?shù)卣冃Э己嗽u價體系??梢詫嵭谐情L制,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長城保護堅持不改變原狀、最低程度干預、預防為主、分級分類保護和分段管理,對長城主體和環(huán)境風貌進行整體保護。

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依法設立長城保護公益基金組織,接收社會捐贈,參與長城保護工作;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依照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規(guī)劃參與長城研究、利用、展示、開放等工作。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經(jīng)當?shù)匚奈镏鞴懿块T批準,對長城點段進行認領保護并簽訂認領協(xié)議,履行保護義務。

支持設立長城博物館、展覽館和文化館

二次審議稿提出,長城利用應當以長城保護為前提,以文化傳承為目標,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相統(tǒng)一。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形成具有特定開放空間的公共文化載體,集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志。

鼓勵各類學校建立長城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研學活動。鼓勵高等學校、科研單位、文化機構(gòu)、社會團體和個人設立長城保護研究機構(gòu),開展資源調(diào)查、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等。

支持設立長城博物館、展覽館和文化館,宣傳展示長城實體文物和歷史沿革、體系構(gòu)成、建造技藝、精神內(nèi)涵等。鼓勵在車站、機場、碼頭、公共交通工具、商業(yè)營業(yè)場所、公園、景區(qū)等公共場所開展長城公益宣傳;鼓勵長城文化元素進社區(qū),進校園,進企業(yè),開展長城文化、長城精神等主題活動。

同時,鼓勵支持運用多媒體、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建立長城資源和管理數(shù)字平臺,推進長城數(shù)字資源永久保存、有序共享。

來源:燕趙晚報

記者:馮月靜

Hash:b80e6433ba349d9b6d6b99fb24b3b0a8a1ca4362

聲明:此文由 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