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祖籍是石家莊欒城,這門遠親不是高攀,是三蘇早已認下

我OUT了,在石家莊生活了20年,竟然剛剛知道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大文豪,兼美食家的蘇軾蘇東坡,其祖籍原來是石家莊欒城

路過欒城看到“三蘇祖籍”的路邊牌子,還以為是隨意的涂涂畫畫,沒想到三蘇與欒城有著這么深的淵源,更沒想到欒城竟然有這么悠久的歷史。

同在石家莊周邊,已經(jīng)被正定遠遠拋在后面的欒城,如何更好地挖掘歷史,如何更好地發(fā)展,也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東坡在封龍山留下“槐龍交翠”

得知蘇東坡的祖籍是欒城這一消息純屬“意外”,說起這次“意外”得從爬封龍山聊起。

封龍山是距石家莊最近、也是綠化最好的山,爬過封龍山的人都知道,在封龍山山頂有一棵千年古槐。這棵古槐可不簡單,它在這里的風雨之中已經(jīng)堅挺了1400多年,與趙州橋同齡。

近日,我爬上封龍山再次見到了這棵千年古槐。與原來不同的是,我發(fā)現(xiàn)這棵古槐更加郁郁蔥蔥了,原來的樹洞也不見了,這是怎么回事?

查詢資料得知,相傳,這棵樹為隋朝所植,屬于一級古樹。由于歷經(jīng)千年滄桑,從主干到枝干,出現(xiàn)了很大的樹洞。為了保證此樹的生命力,2010年石家莊鹿泉園林部門對此樹進行了“植皮”、“填充”等修復(fù),這才有了如今的蒼翠有力、樹冠成蔭(燕趙晚報2010年11月19日曾報道)。如此說來,我有好久沒爬封龍山了,也或者是我來過,但沒有發(fā)現(xiàn)這棵大樹的變化。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這次仔細端詳了一下大樹旁邊的石碑,上書“槐龍交翠”四個大家,旁邊署名是趙郡蘇軾。這個蘇軾難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我知道他一生游覽過眾多名山大川,難道它也來過封龍山?那“趙郡”又指的是何地?

沒錯,這個“槐龍交翠”正是蘇東坡所寫,燕趙都市報2019年09月29日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曾在定州做官的蘇學士(蘇東坡),據(jù)史料記載,他也曾到封龍山一游,深深為山頂白草寺大槐樹的超凡氣度所折服,揮毫寫下“槐龍交翠”四個大字。而“趙郡”正是指的蘇東坡祖籍——欒城所屬的郡。

三蘇”對祖籍欒城有深厚感情

接下來咱們說說蘇東坡與欒城,欒城地處石家莊東南方,原為欒城縣,現(xiàn)改為石家莊市的一個區(qū)。

據(jù)欒城區(qū)人民政府網(wǎng)站介紹,欒城歷史悠久,春秋時期,晉國中軍元帥、正卿欒書(謚號武子)即采食于此,建為欒邑,欒城因此而得名。

在這里,我說一下欒城旁邊的趙縣,趙縣古時稱趙州,隋唐及之前設(shè)趙郡,趙縣作為郡或州的治所長達1800多年,而此時欒城歸屬趙郡,趙郡蘇軾正是說的這個趙郡。當然,欒城、趙縣在歷史建制中幾經(jīng)改變,趙郡也有改變,看史料我已看懵,不再贅述。

眾所周知,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怎么會跟欒城聯(lián)系起來?在這里,不得不說另外一個人——蘇味道。順便插一句:欒城有一種酒叫味道府,其名字正是基于蘇味道所起。

再回到欒城區(qū)政府網(wǎng)站的介紹里:從漢末到唐初,欒城大地居住著一個大家族——趙郡蘇氏家族。到了唐代,蘇氏家族出了一位名人——宰相、文學家蘇味道。蘇味道于神龍初年被貶到四川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任刺史。不久病故,后歸葬故里欒城,留一子于眉,是四川眉山蘇氏的始祖。到了宋代,蘇味道留川子孫中出現(xiàn)了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即聞名遐邇的“三蘇”。

蘇軾為蘇味道的第十一世孫,雖年代久遠,但三蘇”對祖籍欒城念念不忘,經(jīng)常在文章、詩詞、書畫作品中署名為“趙郡蘇洵”、“趙郡蘇軾”、“趙郡蘇氏”。蘇轍曾被宋朝授予“欒城區(qū)開國伯,食邑八百戶”,并把個人文集命名為《欒城集》,蘇轍為蘇軾所撰的墓志銘中明確提出“蘇自欒城、西宅于眉”??梢姟叭K”對祖籍欒城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說到這里,欒城自稱為“三蘇故里”、“三蘇祖籍”就不足為奇了。

欒城蘇東坡祖籍紀念館已迎客7年

為了開發(fā)和研究三蘇文化資源,這些年欒城也費了不少心思,其中最為代表是蘇東坡祖籍紀念館。據(jù)欒城區(qū)政府網(wǎng)站介紹,蘇東坡祖籍紀念館2000年上半年破土動工,2003年7月正式接待游人參觀。

為了進一步了解三蘇,上周末我來到位于欒城柴武臺公園的蘇東坡祖籍紀念館。柴武臺是西漢初年大將柴武的墓冢,柴武曾隨劉邦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后葬于此?,F(xiàn)在,此地為文化公園。

蘇東坡祖籍紀念館位居柴武臺公園的一角,獨成一小院,面積不大,約有一個足球場大。院內(nèi)有三蘇的介紹,和幾個新立不久的紀念碑。因為疫情的原因,目前主展館并未開放。

據(jù)介紹,蘇東坡祖籍紀念館占地14.9畝,建筑面積750平方米,紀念館依據(jù)史書記載和嚴謹?shù)闹螌W和編排方法,從“蘇氏源流”、“蘇味道與三蘇”、“蘇氏歷代名人”和“燕趙明珠”欒城四部分,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我國民族人文文化的歷史發(fā)展,展示了蘇洵、蘇軾、蘇轍與欒城的族原支派及其懷念故土的思鄉(xiāng)情愫。不過,因為主場館未開放,只能在外圍看看了。

看了這篇文章,你覺得欒城應(yīng)不應(yīng)該好好挖掘一下三蘇文化?又該怎么挖掘呢?歡迎發(fā)表高見。

本文為原創(chuàng),如若使用請后臺聯(lián)系。

Hash:1ef3af7dce02c4da25e948d507f2679e99ff1278

聲明:此文由 行走的何老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