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乳泉、大圣寺、三圣寺

白乳泉

白乳泉位于懷遠縣荊山北麓。背依荊山,面臨淮河,和禹王宮隔河相望,與卞河洞以谷為鄰。山巒起伏,蔥蘢蒼翠,綠樹掩映,榴紅似火,芳草萋萋,風(fēng)景秀麗,名聞遐邇。

懷遠白乳泉風(fēng)景區(qū)1987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首批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一,2008年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白乳泉,原名白龜泉,因古語有云“唐貞元中,泉隨白龜流出”而得名“白龜泉”。北宋大文學(xué)家蘇軾攜其二子蘇迨、蘇過同游荊、涂二山。見泉水白似牛乳,甘甜可口,烹茶煮茗,傾注杯中,水高于杯面而不溢,可浮起銅錢,嘆為奇觀。便賦詩曰:“荊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亂,刖人有余坑(卞和洞),美石肖溫瓚,龜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辈①澴u:“白龜泉”為“天下第七泉",后人于是就用蘇東坡的詩意將“白龜泉”改稱為“白乳泉”沿用至今。

白乳泉這三個字是1965年郭沫若親筆題寫。1987年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先生又題寫了“天下第七泉”。泉邊有個樸樹,要兩個人才能合抱過來。古樸蒼勁,樹冠如蓋,枝繁葉茂,清幽宜人。

大圣寺

大圣寺又名“功德林”,坐落在懷遠荊山白乳泉旁。該寺始建于宋朝,幾經(jīng)廢興,鼎力重修擴建后,今已重開佛顏。聚放生池、九龍照壁、大圣寺牌坊、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等殿堂。

大圣寺歷經(jīng)滄桑,幾經(jīng)廢興,在明代曾一度被改為學(xué)宮,至清代則又被修為“邑中祝厘之地”了。

寺后原建有“南壇”,又名“神祗壇”、“風(fēng)雨雷山川壇”,設(shè)“云、雨、風(fēng)、雷”之神位;建于明洪武三年,是古時祈禱國泰年豐之所。若遇旱澇冰雪等災(zāi),知縣要與各界協(xié)商、選定日子,備上牲畜禮品,率領(lǐng)官員及鄉(xiāng)紳民眾來此禱告,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現(xiàn)已由白乳泉公園辟為花圃,供游人觀賞。 地處荊山東、南鄰梅谷、濱臨淮水的大圣寺,擁有靜謐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四季景色,無不怡人。

三圣寺

“三圣寺”原名“三皇廟”,亦名先醫(yī)廟,始建于宋代,聳立于白乳泉北的黃泥崗頂,與白乳泉、大圣寺鼎足而立,為古代祭祀醫(yī)神之所。廟內(nèi)曾塑有太吳伏羲氏、炎帝神農(nóng)氏、黃帝軒轅氏的泥胎彩像,故稱“三皇廟”。邑人有詩詠道:“閑游古廟謁三皇,披葉衣皮太古裝。近日冠裳臻美備,軒轅創(chuàng)始澤流長。”廟內(nèi)除“披葉衣皮”的三皇塑像外,還有歷代名醫(yī)華佗、扁鵲、王叔和、孫思邈等人造像。由于廟宇年久失修,加之廟中塑像人為遭之破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三皇廟”斷瓦頹垣、蒿草萋萋,名存實亡。

1995年,地方政府撥出專款保護名勝,按原貌重建了磚木結(jié)構(gòu)的山門、主殿和側(cè)殿,再塑了“三皇”和華佗等塑像。“三皇廟”曾一度興旺。后又漸為冷落。2000年,“三皇廟”改廟為庵,由尼姑居住,敬奉南海觀世音菩薩。后尼姑離去,成為空廟。2001年春,南京棲霞寺僧人正諦主持三皇廟,改稱“三圣寺”。

正諦托缽募化,籌資二十余萬元,在廟中開設(shè)了“三圣殿”、“觀音殿”、“地藏殿”、“彌勒殿”等佛殿,雕塑了“阿彌陀”、“觀音”、“大勢”西方三圣和“地藏”、“彌勒”、“韋馱”等菩薩木像,并全部貼了金身。又千里迢迢從浙江佛器鑄造廠鑄造了高1.8米、口徑1.35米、重1.8噸的紅銅幽冥佛鐘和寶鼎、香爐等佛器,于2002年秋舉行了隆重的佛像開光慶典。

山不在高,有寺則名。正諦法師竭盡全力,恢復(fù)古廟佛事活動的義舉感動了九十多歲高齡的中國佛協(xié)副會長、鎮(zhèn)江焦山定慧寺茗山方丈。茗山大師抱病揮毫,為三圣寺題寫了“赴感隨緣周法界,尋聲救苦度群迷”的對聯(lián)??上r隔不久,一代名師茗山溘然圓寂,其超凡脫俗、風(fēng)格飄逸的絕筆墨寶尤為珍貴。

當(dāng)……當(dāng)……當(dāng)……

鐘聲陣陣,余音繞梁,虛幻縹緲,意境無窮?!叭ニ隆遍_光以來,晨鐘暮鼓,香客盈門,游人如織。穿榴林,尋小道,登古寺,撞佛鐘,抽簽問吉,已成為眾多進廟朝佛、旅游、休閑、娛樂者的新時尚。“小廟尋古”、“榴海聞鐘”也因之成為古城懷遠新的一景。來源:懷遠縣人民政府網(wǎng)站

評論留言美三代,點贊 富一生

Hash:4d463e1ec65d3cea1c47581d99ee78c1bab7aff2

聲明:此文由 老司機中國之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