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因一句詩被嘲是“瞌睡漢”,心中不服上京趕考,奪下狀元之位

有一位書生,在趕考途中,居然被嘲笑是“瞌睡漢”。笑話他的人,是一位知縣家的公子,也是一位讀書人。被嘲笑的書生心中不服,暗自發(fā)狠,一到京城就考中了狀元。那個嘲笑人的知縣家少爺冷笑一聲:“憑他一個瞌睡漢都能中狀元,我明年進京,不考個狀元都說不過去。”第二年,這位少爺居然也中了狀元。

那么究竟是被嘲笑是“瞌睡漢”的狀元才高,還是那個知縣公子狀元郎才高呢?這還要從“瞌睡漢”三個字說起。

這位“瞌睡漢”正是宋代的一代賢臣,三次登上相位的呂蒙正。關(guān)于呂蒙正,正史記載已經(jīng)很多,民間記錄也不少。民間廣為傳唱的一本南戲《破窯記》講的就是呂蒙正、劉月娥的愛情故事。呂蒙正家道貧寒,有才學(xué),被丞相千金劉月娥選中。丞相為逼迫呂蒙正求學(xué),將他們夫妻趕至破窯安身。呂蒙正靠白馬寺趕齋充饑,不料卻被寺僧羞辱。呂蒙正題詩"十度邏齋九度空,叵耐閽黎飯后鐘”。

這當(dāng)然是民間傳奇,不過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呂蒙正的出身應(yīng)該比較貧寒。這也是他會被嘲笑“瞌睡漢”的重要原因。當(dāng)年呂蒙正趕考路上投宿在一戶知縣之家,知縣讓呂蒙正作一首詩,意圖是試試這位讀書人的深淺。呂蒙正大約是饑寒交迫,神思有點恍惚,憋了半天只念出了一句詩:

挑盡寒燈夢不成。

不曾想,這位知縣家有一個兒子,從來都是自恃才高,目中無人。他聽了呂蒙正的這句詩,頓時便嗤之以鼻:就這幅窮酸相,也只能做夢,真是一個瞌睡漢!

呂蒙正聽到這樣刻薄的評價,頓時覺得羞愧難當(dāng),又義憤填膺。不過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頭,他并未計較和理會。

其實這句詩,寫得極好。作為寒門弟子,呂蒙正豈非無夢?他一定也有遠大的抱負(fù)和理想,當(dāng)然也有青春的煩惱,有對美好生活,包括愛情的美好期待。然而現(xiàn)實是黃卷青燈,饑寒交迫,只有苦讀,才有出頭的日子。這一點,古代的讀書人應(yīng)該人人都有深切體會。因而寫“挑盡寒燈”,而燈何以寒?大抵是內(nèi)心枯寂、寒冷、孤獨。而“夢不成”三子,簡直讓人斷腸。那個嘲笑人的公子哥,并非有情人,自然體味不得,只覺得是白日夢罷了,其實謬之千里。

呂蒙正這詩雖然只有一句,但是卻影響極大。宋代最著名的文人歐陽修曾經(jīng)就引用過這個意境。歐陽修在《玉樓春》中寫道: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而女詞人朱淑真更是幾乎直接引用,在《減字木蘭花·春怨》中寫道: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呂蒙正當(dāng)初的少年之夢實現(xiàn)了,雖然他做了宰相,但是卻沒有官架子,更不會像當(dāng)年那個知縣公子一樣,動不動都嘲笑人。而那個公子,雖然在呂蒙正高中第二年就也中了狀元,但是一生的成就,完全無法與呂蒙正相提并論。這位公子名叫胡旦,晚年失明,雖然也算是有所成就,但因為格局狹隘,白費了多少好才華。

呂蒙正與胡旦的恩怨古詩,讓我們再一次認(rèn)識到才學(xué)與德行之間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有才華,但何妨尊重更有才華之人,何必嘲笑人家是瞌睡蟲。此外,有才華,何妨度量大一點,何妨收斂一點。而更重要的,在少年立志的時候,方向一定要對。

呂蒙正的志向,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夢字,是飽滿的夢想。這夢想是建立在呂蒙正胸懷坦蕩、為人正直的品行德行之上。因而后來,他才能從容面對嘲笑。

反觀胡旦,少年之志不過是“參加科舉考試不中狀元,為官從政不當(dāng)宰相,那就等于虛度一生?!弊罱K,與呂蒙正三次拜相相對比,胡旦曾三次被貶官。與呂蒙正的一世英名相比,胡旦為政不廉,貪戀錢財,而且奢靡無度,最終落得個雙目失明的結(jié)果。更可悲的是,這樣一個喜歡嘲笑別人的小人,死后居然連一幅體面的棺木都沒有,只能草草入殮。對此事,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Hash:52bc6273910f813005ae50ad6e8a814b0f108fe5

聲明:此文由 美詩美文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