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孟津五處遺跡入選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地方你去過嗎?

近日,洛陽文物局公布了我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孟津5處文保單位上榜!

至此,孟津共有1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入圍名單:

扣馬長贏門

扣馬長贏門位于孟津縣會盟鎮(zhèn)扣馬村內(nèi)。修筑于清同治二年,據(jù)記載,扣馬因地處黃河故道,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為防匪防寇,當?shù)厝罕娮园l(fā)組織,修筑村寨,并在扣馬寨內(nèi)定居生活。

該寨原有四門:東門春旭門,南門長贏門,西門保成門,北門迎思門,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的破壞,現(xiàn)僅存長贏門(南門)。

閆凹玄帝廟舞樓

玄帝廟舞樓位于孟津縣朝陽鎮(zhèn)閻凹村玄帝廟內(nèi)。玄帝廟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由于年代久遠,玄帝廟內(nèi)其它建筑因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而損毀,唯有玄帝廟舞樓歷經(jīng)滄桑,保存基本完整。近年來,閻凹村又對舞樓屋面進行了簡單修繕。

漢陵中學

漢陵中學門樓位于孟津縣白鶴鎮(zhèn)鶴南村東南。

漢陵中學開孟津中學教育之先河,近漢陵而得名。1943(民國三十二年)由白鶴鄉(xiāng)紳孫覺民私人集資創(chuàng)辦。該校選址于村南法興寺。

學校倡導新學、傳授新風,為孟津各界所注目,成全縣學子之向往。學校由孫覺民任校長,教導主任分別由李初平,陳公亮擔任,當年秋季招全縣英才二班。1944年3月,漢陵中學舊址竣工。1948年7月漢陵中學解散,同年,白鶴地區(qū)解放。

1949年孟津縣教育科在漢陵中學的基礎上成立了孟津縣縣立中學。1952年8月,抽調(diào)漢陵中學部分教師在老城組建孟津縣縣立中學(老城高中前身),漢陵中學改為孟津縣縣立中學分校。1954年遷至孟津長華,改名為孟津縣第二中學(即現(xiàn)在的孟津一高西校)。

由于白鶴地區(qū)群眾念漢陵中學教化之功德,又有尊師重教之傳統(tǒng)。1955年由白鶴鄉(xiāng)成立了“戴帽初中”。

1958年8月孟津縣文教局在此基礎上建立孟津五中。1961年在國民經(jīng)濟調(diào)整時解體。白鶴地區(qū)群眾又集資成立了“白鶴公社社辦初級中學”。1969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孟津縣白鶴高級中學,開設普通高中課程。

1983年8月更名為孟津縣農(nóng)業(yè)高級中學。1993年7月更名為孟津縣第三職業(yè)高中,現(xiàn)成為白鶴村小學校址。七十余年來,校名幾經(jīng)變更,學校幾經(jīng)改建,不斷翻修,唯有漢陵中學門樓,歷經(jīng)滄桑,巍然猶存。

金村烈士陵園

金村烈士陵園建于1965年,原位于金村村南,因中州大渠建成后,地下水位升高,嚴重影響烈士陵園安全環(huán)境,1983年,縣民政部門將陵園遷建于金村西北邙山南坡。

陵園內(nèi)安葬著44位在解放洛陽戰(zhàn)斗中犧牲的烈士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因傷病而死亡的烈士遺骨。每年清明節(jié),當?shù)貦C關和學校在此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楊體瑞烈士陵園

楊體銳烈士墓位于孟津縣小浪底鎮(zhèn)班溝村村北。

1913年8月4日,楊體銳為了中華民族的進步事業(yè),英勇就義,年僅21歲,楊就義后由其老師郭明山(孟津縣南達宿人)將其遺體運回班溝村。其妻王氏堅貞守節(jié)60余載,于1969年病故,終年80歲。1974年1月3日與先烈楊體銳合葬于北邙,殯于楊家祖墳,墓前豎楊體銳墓碑一塊。

2009年孟津縣政府、縣政協(xié)為其豎立“楊體銳烈士紀念碑”一塊,碑后刻記楊體銳烈士事跡。2002年3月30日,共青團孟津縣委、孟津縣教育局命名楊體銳故居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教育基地。

你認為,哪處最美?

哪處古跡最應保護性開發(fā)?

(請投票)

編輯:孟津旅游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Hash:20b7b0bbcce609dbbc5727cbc922b986fa05eb92

聲明:此文由 孟津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