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川一山溝李闖王建百座銀爐煉銀!留下百爐溝百年傳奇!

伏牛山主峰老君山下伊河蜿蜒,像一條白色飄帶系在群巒之間。伊河濱岸欒川鄉(xiāng)段北側(cè),有一道深約二十華里的溝壑,名曰“百爐溝”。溝內(nèi)散居著百余戶人家。放眼望去,嵐煙裊裊,橿櫟郁蔥,風光旖旎。說起百爐溝的來歷,蘊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相傳玉皇大帝下凡閑游,慧眼識出老君山對面溝壑是物寶天華之地,有豐富金銀礦藏,頓時大喜,令太上老君在溝內(nèi)建一百座冶煉爐,晝采夜煉,不間勞作。白天錘釬叮響,宵夜爐焰彤紅,方圓十里百姓皆曉奧妙,因此“百爐溝”名聲鵲起。為防范財寶失盜,天宮專派哼哈二將駐扎百爐溝頂,對付窺挖礦脈的“癟寶蠻子”,天曠日久,人們把神仙駐地喚作“蠻子溝”流傳下來。

雖說哼哈將軍履職守規(guī),玉皇還是心存戒意,便召太上老君、東海龍王同往視察。臨近百爐溝穹境,依稀聽見鐘聲蕩漾,俯瞰見有一座寺院,寺院莊嚴宏偉,磬鼓齊全,唯有大鐘懸浮空中,金光熠熠,煞是耀眼。玉帝喜形于色,喃喃有語:“此乃風水寶地也!”即刻題名該寺“金鐘寺”。金鐘寺外,峭壁兀立,峻拔奇險,形似牛心之狀,況與老君山峰巍然對峙,玉帝略甩錦袖,“牛心垛”三個大字栩栩靈現(xiàn),嵌在壑坳之間。龍王好奇觀看,玉帝吩咐:牛心垛后澗溪潭瀑屬爾轄管,為“龍王幢”也,適時呼風喚雨,庇護百姓豐稔。龍王俯首稱諾。老君旁佯若思,玉帝窺破心機,信手擲出一塊卵石,口中念念有詞,語音剛落,石殞地崩,老君乘機連呼“妙哉,妙哉,老君坑矣!”毗鄰“老君坑”翼側(cè),看去溝形似爐圓,山體呈陣方,玉帝分別賜名“爐圓溝”和“方山”。老君深諧老娘嗜好鮮嫩拳菜,便在方山入口坡緩土沃處,辟出偌大田野地塊,使役種植拳菜供母親專啖,“拳菜溝”由此傳名遐邇。

經(jīng)現(xiàn)代勘察證實,百爐溝蘊有豐富礦藏,礦體含銀、鋅、鉛、銅等多種金屬成份。聽白髯老人講,明朝“闖王”李自成派兵來此采礦,曾建造百爐冶煉金屬,后闖王兵敗,礦洞封閉,冶爐毀廢。昔日開采的礦洞仍遺留著勞作的鐵器粉屑,還有尚未運出的壘堆礦石。有據(jù)可考的史料佐證,明末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甲申之變,皇帝朱由檢無奈自縊,皇太子朱慈烺被起義軍俘虜,后在挾持途中與大臣王承恩等伺機脫遁,后隱居老君山麓,佯扮黃冠道士圖謀反清復明,在隱居地建有兩處宮殿藏身,其中一處位于百爐溝口稱作“朝陽宮”。太子聞知百爐溝盛產(chǎn)銀鋅礦,便率佐臣親僚監(jiān)工建起諸多爐子冶煉銀鋅,為以后東山再起籌措軍餉。無奈日薄西山,太子命短,一場圖謀化為烏有。

上述諸多傳奇故事不一而足,或荒誕附會,或于史有據(jù),但無不引人入勝,說明來百爐溝的歷史悠久,富有神奇色彩,許多至今仍被傳為美談。名噪一時的金鐘寺歷經(jīng)滄桑,早已夷為廢墟,金鐘不翼而飛,磬鼓蕩然無存,垣坪遺址上灌木叢叢,綠肥紅廋,見證著歷史的變遷。牛心垛、老君坑、爐圓溝和方山等大觀,或象形似物,或寓意納典,鬼斧神工,天然造化,毅然淋風沐雨天地間,留給人們肆意暇幻。拳菜溝或受神靈恩寵,亙古勤勉,年復一年春天萌發(fā)出鮮嫩的野拳菜,招引村姑少女垂愛采摘,做成別具風味的山珍佐餐。瀑布連綴的龍王幢沾于“龍王”指點迷津,龍的傳人治理有方,如今舊貌換新顏,2013年以來,開發(fā)者利用龍王幢水勢落差,建起了一座蓄量百萬立方米的水庫,如今水波滟瀲,集灌溉、發(fā)電、旅游觀光為一體,成為奇景欒川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如今,百爐溝民眾審時度勢,迎合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大氣候,醞釀開發(fā)致富思路日趨成熟,倚有豐富的地下礦產(chǎn)資源,有串串珍珠似的地上自然景觀,還有令人癡醉的傳奇故事點綴,其開發(fā)前景不言而喻,雕璞成玉只是時間問題。相信聰慧睿智的人們同心協(xié)力,揭開百爐溝神密的蓋頭,迎接福祉到來已經(jīng)為期不遠了。

作者簡介 : 吳新建,筆名辛見,欒川鄉(xiāng)人,畢業(yè)于河大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有參軍、從教經(jīng)歷,在縣黨政部門從事過新聞報道、信息宣傳和文秘工作,兼顧文學創(chuàng)作。曾執(zhí)編《產(chǎn)業(yè)化導報》,撰寫的扶貧開發(fā)調(diào)研文章入錄中國核心期刊數(shù)據(jù)庫,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歌、隨筆、報告文學散見于各級報刊及網(wǎng)絡媒體,有作品集《筆緣》出版。

Hash:520103e3c2c02832f80fcecca0c9cf7e08d7b552

聲明:此文由 百姓貼吧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