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箐遺址、江川文廟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帶你認識一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代表和重要標識,也是不可移動文物的最高保護級別。今年10月,在國務院公布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我市江川區(qū)的甘棠箐遺址和江川文廟名列其中。至此,我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至8個。而江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達到3個,成為我市目前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縣(區(qū))。
近日,
記者來到江川區(qū)文物管理所,
了解這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科研和文化價值。
一項重大發(fā)現 一項填補空白
甘棠箐遺址發(fā)掘現場
甘棠箐遺址位于我市江川區(qū)路居鎮(zhèn)上壩村委會龍?zhí)?/a>村西南約1.5千米處的半山腰,分布面積31077平方米,距今30多萬年。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在于它的科研價值。
據了解,甘棠箐遺址為古人類生產生活的綜合性原地埋藏遺址,是云南省繼元謀人遺址后發(fā)現的又一個舊石器文化早期曠野遺址,被評為“2015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之一”。它于1984年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fā)現。之后,歷經1989年、2014-2015年兩次科學考古發(fā)掘,開挖標準探方6個,出土了大量石制品、骨制品、木制品以及動物化石、植物種子、果核等,并首次發(fā)現1處用火遺存。甘棠箐用火遺存是我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發(fā)現,對研究史前人類行為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為解決學術上的問題,2018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遺址上又進行了第三次科學考古發(fā)掘。
第三次科學考古發(fā)掘,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采取樣本
江川區(qū)文物管理所所長石明榮:
“為進一步確定甘棠箐遺址的年代,論證在第二次考古發(fā)掘出土器物的價值,我們又對甘棠箐遺址進行了第三次考古發(fā)掘。通過第三次考古發(fā)掘,對相關的器物進行科學測評,測定它的年代大概有30多萬年。而在發(fā)掘過程中,我們在遺址中發(fā)現了木制品和植物種子等物。特別是木制品的發(fā)現,在全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尚屬首次,這填補了我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而木制品的出現,到目前為止,在全世界舊石器時代遺址這個范圍內都是很罕見的。也正是基于這些原因,甘棠箐遺址才被國務院核定并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甘棠箐遺址發(fā)現的木制品、篝火遺存。
圖片來源:云南考古
石明榮表示,甘棠箐遺址的發(fā)現、發(fā)掘和研究,為東亞地區(qū)古人類本地起源的學說提供了新的佐證,為舊石器早期文化對比研究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江川文廟
江川文廟位于江川區(qū)江川二中校園內,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占地31畝,采用我國古代傳統(tǒng)長方形布局、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的建筑格局。它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幾經波折,至道光四年(1824年)落成,歷時45年。文廟自興建以來,一直是江川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
江川文廟作為古建筑,因其承載著地方人文,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建筑研究價值而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主體建筑由一殿(大成殿)、二門(大成門、欞星門)、二廡(東廡和西廡)、四祠(鄉(xiāng)賢祠、名宦祠、節(jié)孝祠、孝義祠)、一池(泮池)、一照壁(影壁)組成,后配崇圣祠,右配鐘秀書院,形成“廟學合一”的建筑格局,規(guī)模宏大,布局科學規(guī)范。主要建筑物為抬梁式構架,梁架結構穩(wěn)定。其中,大成殿面闊五間,尖山式歇山屋頂,氣勢磅礴,屋檐、門窗構件多為鏤空,精雕細刻。月臺石圍欄石獅、石龍抱柱、欄板石浮雕、御路石浮雕,雕琢細膩,生動別致。無論木雕還是石雕,均工藝精湛,屬雕刻中的精品。此外,欞星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采用架梁與斗拱相結合的建筑形式,重檐歇山頂,屋脊中央置寶頂,九踩斗拱林立,錯落有致,氣勢蔚為壯觀。整座建筑群展示了我國傳統(tǒng)古建筑古樸、凝重、雄渾的特有風姿。
據了解,在江川文廟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前,省、市、區(qū)文物文化部門就對江川文廟的保護給予了重視和支持。并在2015年到2018年間,投資1000多萬元對文廟進行了全面修繕。石明榮告訴記者,現在,江川文廟已經全部修繕完成。下一步,將對文廟彩繪部分進行論證和考證,在了解以前文廟彩繪圖案、顏色搭配等問題后,進行繪制工作。
石明榮說:
“江川文廟和甘棠箐遺址,是繼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后,新晉的兩個‘國?!瘑挝?。目前,江川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江川文廟和甘棠箐遺址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僅對提升地方知名度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同時,也對地方文化、歷史傳承等方面有著促進作用。接下來,我們將加強對‘國?!瘑挝坏谋Wo工作,積極宣傳推薦‘國保’單位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促進江川的文旅融合,讓文物‘活’起來,讓更多人了解江川悠久的歷史,增強全民文物保護意識?!?/p>
玉溪日報記者:顧世丹
編輯:王鵬
審核:楊雪
Hash:e842f4246cc1e9b4274623c3b3084e637d5404f0
聲明:此文由 發(fā)現云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