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明清四大宅院之一,面積是喬家大院的幾十倍,卻沒多少人知道

說起大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山西喬家大院皇城相府。但在洛陽洛寧縣也有一大院,鼎盛時期,它的面積達到喬家大院的將近36倍,但如今的名氣卻遠不及喬家大院,它就是:洛寧張家大院。

張家大院位于洛陽市洛寧縣河底鎮(zhèn)城村,是洛寧明清四大宅院之一,由豫西首富、城村人張九思開始建造,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建成于同治年間,歷時半個多世紀,由數(shù)代人不斷累積建設完成。鼎盛時期,張家大院占地約15萬平方米,包括40座大院、1000多間房屋。

據(jù)了解,張氏的祖籍在陜西大荔縣,是張載的嫡裔。元末時,為躲避戰(zhàn)亂,遷移到河南永寧邑大明村,始遷祖為張仁美;而城村的張姓居民,則是由張光全從大明村遷移至此。從康熙年間十五世張淳開始,張家便開始興旺,張淳被誥封為奉直大夫,其子張九思被誥封為中憲大夫,而張九思的子孫也多被誥封為朝議大夫、奉政大夫等。

據(jù)說,張家人遵奉"學而優(yōu)則仕"的人生理念,走上一條經(jīng)商入仕、商儒結合的道路,逐漸成為一方名門望族。在張九思時期,其就在各大城市設立店鋪,經(jīng)營中藥材等貨物,鼎盛時期田過千頃、佃戶過萬,經(jīng)商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僅在豫西永、宜、陜、澠、盧五縣,年收租稞就有萬石有余。

進入城村,需要經(jīng)過三道門,第一道門就是城村牌坊門,上寫著"城村大院"。過了第一道門往北走100米,則能看到第二道牌坊門,上面雕有四只石獅子,中間大門的橫額上雕刻著二龍戲珠;門的兩側(cè)有四通碑,分別是張光全、張淳、張九思、張師禹。再往北200米,則是白龍橋;從白龍橋向北150米左右,就到了第三道門,即村子的仿古青磚寨門,寨門上有兩間門樓,可以做觀望臺;門南邊則有"張氏舊宅"的座碑。

建筑風格而言,張家大院堪稱是一部鴻篇巨制。村內(nèi)院落都是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分為三重院、四重院、五重院,所有院落因勢而建、成排羅列、氣勢壯觀。房屋以青石為階,青磚到頂,前后插檐,屋脊圖案裝飾復雜,精美別致。

據(jù)張家后人介紹,點綴在各種建筑物上的磚、石、木"三雕"是張家大院的一大特色,每排房屋大門前,幾乎都有石獅、石鼓石雕;木雕則多在門、檐、梁、窗等地方,寓意豐富,包括麒麟送子、松鶴延年等,技藝超群。

而在張家大院的七排宅院中,以第三排最讓人驚嘆。第三排位居村子中部,建在地勢較高的位置,是一座五重院,整座院子由正房、廂房和臨街房構成。高大的門樓上有做工精湛的磚雕、木雕;門內(nèi)的廊檐上,則有鳳凰、麒麟、梅花、喜鵲等木雕。

但是,輝煌一時的張家也沒能避免盛極而衰的命運。如今,張家大院幾經(jīng)滄桑,門前的石獅、石墩大多已經(jīng)消失無蹤。目前,張家大院僅剩37所院落,800多間房子。

2006年9月,張家大院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Hash:e1c3adef15a0b41e312e765ee8d385ea12b26548

聲明:此文由 新消費筆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