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僧人,用10年時間,打造了一座中國最美寺院。

點(diǎn)擊視頻,感受寺院之美

·壹·

杭州必游之地——永福

杭州靈隱寺上面,藏著一座網(wǎng)紅寺廟——永福寺。

當(dāng)年馮小剛導(dǎo)演為拍攝電影唐山地震來此勘景時,不禁感嘆“這里應(yīng)該是中國最美的寺廟?!?/p>

權(quán)威旅行指南“孤獨(dú)星球”也把永福寺,選為到杭州的必游之地。

·貳·

一段湮滅了400年的歷史

寺里的大和尚月真法師,去年底赴日本和大德寺瑞峰院的住持聯(lián)合舉辦了“禪心墨緣”書法展。

也是經(jīng)由這次展覽,我們才了解到一段湮滅已久的歷史:那是400年前,明末清初,有一批中國的高僧,陸陸續(xù)續(xù)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fā),東渡日本,帶去了最新中國文化,掀起了日本近代以前最后一次大規(guī)?!爸袊鵁帷?。

這些前輩們在日本留下了大量墨寶,月真法師花了十多年時間收集,將這些墨寶回歸中國。

2017年11月3日,月真法師和大德寺瑞峰院前田昌道住持,聯(lián)合舉辦了“禪心墨緣”書法展。兩位高僧因此次展覽,并坐而談,交流書法和佛法的心得。

400年前斷裂的傳統(tǒng),在這里被重新接續(xù)。

月真法師說:“中日僧人之間的墨跡展,是第一次參與,這是殊勝的因緣成就。”

▲月真法師書法作品。

▲前田昌道書法作品。

·叁·

華夏文明的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東傳

17世紀(jì)中國名僧隱元大師東渡日本,在日期間,隱元大師不僅傳播了佛學(xué)經(jīng)義,還帶去了先進(jìn)文化和科學(xué)技術(shù),對日本江戶時期經(jīng)濟(jì)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月真法師在談到這段歷史時說:“中日之間的佛教交流有高潮,也有低潮,元代是一個低潮,到了明末清初,有隱元、東皋心越,他們到了日本,又把我們中華文化重新帶到了日本,隱元禪師的功績尤其巨大?!?/p>

▲隱元禪師。

回顧起來,隱元東渡日本時,日本的禪宗正處于發(fā)展停滯狀態(tài)。隱元在日本傳道說法,開過三堂“三壇戒會”,為兩千多人授戒,據(jù)說直接聽過隱元說法的日本僧俗二眾達(dá)一萬多人。

他在日本開創(chuàng)了新的禪宗宗派——黃檗宗。后來川端康成的家傳宗教,就是黃檗宗。

▲隱元等人的書法作品。

▲僧人喝茶中。

隱元給日本帶去了明代的煎茶道,一改繁瑣的抹茶傳統(tǒng),簡單地用壺一泡,就可以喝茶,結(jié)果深受日本人歡迎,后來成為日本茶道的一大流派。

不僅是茶文化,日語中的豆角,被稱為“隱元豆”,除此之外,還有隱元帽子、隱元頭巾、隱元笠、隱元坐墊、隱元豆腐等等,涉及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本禪寺素餐的“精進(jìn)料理”中有一大形式,叫做“普茶料理”,其始祖也是隱元。

隱元是福建福清人,普茶料理發(fā)音上其實(shí)就是福清方言里的“福清料理”。吃普茶料理時,不是日本人慣常的“分餐制”,而是按照中國人的習(xí)慣,食物放在大碗里,眾人圍坐,擇需取食。

▲永福寺。

心越是日本篆刻藝術(shù)的啟蒙者,他傳授的中國篆刻的傳統(tǒng)和技法,讓日本人“第一次領(lǐng)略到篆刻的妙趣”。他帶去的《韻府古篆匯選》,成為當(dāng)時篆刻的主要工具書。

對這批東渡的中國高僧所做的貢獻(xiàn),日本人也感念至深。隱元還在世時,當(dāng)時的日本天皇便賜予他“大光普照國師”的尊號。隱元圓寂后50年、100年、150年的時候,日本天皇都授予了他新的國師法號。

▲隱元《書法十二屏》。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上個世紀(jì)80年代以來,不斷有日本書畫界、音樂界、宗教界的人士來到中國尋根訪祖,想要追尋這些高僧們東渡之前的足跡。

也正是因?yàn)檫@些日本人士,月真法師越來越關(guān)注這段幾乎被湮沒的歷史。

·肆·

四百年后,重新傳承

“這些人的東渡,客觀上造成了一個巨大的功績,就是四百多年以來,中國曾經(jīng)的傳統(tǒng)在日本一直傳承下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我們在這方面的傳承卻已經(jīng)斷掉了?!痹抡娣◣熣f。

隱元東渡后,在京都宇治新修了寺廟,按照中國故土的寺廟命了名。廟宇建筑、宗教儀式也完全按照中國的方式進(jìn)行了復(fù)建,今天我們?nèi)绻サ浆F(xiàn)場,看到的仍舊是400年前明末清初的中國傳統(tǒng)的樣子。

這些高僧當(dāng)時東渡日本的一個大背景,是明朝覆滅,清軍入關(guān),漢人試圖在中國南方“反清復(fù)明”。

▲永福寺住持念順法師,同時也是一位古琴大家。

清朝對于很多漢族文人來講,它是一個異族異國,當(dāng)時很多有氣節(jié)的人,為了不發(fā),要么選擇隱逸山林,削發(fā)出家,要么選擇去了日本?!?/p>

隱元東渡日本的時間是1654年,離崇禎帝景山自縊過去了十年。這十年,清軍到處屠城,全國人口驟降四千萬。

永福寺也逐漸廢棄了,后來雖然重建過,但是清末就已經(jīng)徹底廢棄。

1980年以來,不斷有思慕東渡高僧的日本人來這附近尋祖,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有一片荒蕪的廢墟。

直到2003年,月真法師主持重建杭州永福寺。兩年多以后,永福寺重建完成,被稱為“中國最美寺廟”。

整座寺廟沒有采用傳統(tǒng)寺廟的中軸建制,而是以一種充滿禪意的不對稱方式,依山而建,山即是寺,寺即是山,山與寺渾然一體。

2006年,月真法師又主持了永福寺北高峰上面韜光寺的重建。與此同時,他開始致力于收集四百年前東渡的那些高僧在日本留下的遺墨,迄今為止已十年有余。

·伍·

佛法書法,法法相扣

“這些出家人到了日本以后,留下了大量的書法和繪畫作品?!?/p>

比如說修廟以后,要題對聯(lián),日本的很多茶室里,也需要懸掛墨寶。

“這些高僧,接受了當(dāng)?shù)厝说墓B(yǎng),作為還禮,為他們的茶室空間寫了大量的條幅,后世又流傳下來。永福寺一直致力于這批書畫作品的回流和收藏?!?/p>

“書法對于佛教而言,其實(shí)是一個余事,就是平時生活的一部分。過去的佛經(jīng)都靠手抄,在書寫這樣一個日常的過程中,完成的也是一種修行。留下來這么多的佛經(jīng),也都是靠書法去傳承?!?/p>

大阪蝸廬美術(shù)館的展覽開幕式上,月真法師追溯了1200年來中日高僧之間書法交流的歷史:

首先是鑒真將王羲之的書法帶到了日本,其后,日本僧人來中國求法,比如空海,在中國練得了一筆好字,又把書法帶回日本。

“書法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通過這個黃金紐帶,1200年中日佛教的交流被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p>

明末清初東渡的那批高僧里,有不少都是書法大家。其中,隱元創(chuàng)立了日本書道的黃檗流派,他和他的兩位弟子,被后人譽(yù)為“黃檗三筆”。日本江戶時代受他影響而誕生的書法流派“雪山流”,一直傳承到今天。

東皋心越則在日本開辟了一個書畫的新境界。他畫的《達(dá)摩大師像》、《涅槃圖》,日本人評價說:“真容凄楚,布置精妙,春云暗淡,草木入秋?!?/p>

“這一批去日本的高僧(的書法貢獻(xiàn)),國內(nèi)以前幾乎是沒有關(guān)注的。隨著中日之間的民間交流,我們知道了,原來我們的祖師四百年前,在日本是這樣傳播我們的文化的,而且他們把這個文化很好地保存在這里?!?/p>

“那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把他們這些作品請回來,放在我們寺院供奉、保存,這是對他們最好的紀(jì)念。”月真法師說。

2012年11月,“明末清初禪宗高僧墨跡展”在浙江美術(shù)館開幕,94幅作品中,74幅都是永福寺從海外收集的書畫作品。

目前,這批書畫中的部分作品,被安奉在杭州永福寺文景閣進(jìn)行公開展覽。

月真法師習(xí)字多年,他自己的字,在圈內(nèi)被許多專家贊賞。用余秋雨的話說,他的字“有一種可貴的輕松和飄逸”,一種“無拘無束,無羈無絆”的舒展心懷,用佛教用語可以稱之為“明心見性”。

他的字,能看到王羲之的逸,顏真卿的勢,趙孟頫的秀,有隸書之端雅,也有魏碑之倔強(qiáng)。

他隱居的永福寺中,有一個專門的書房用來寫字,墻上隨意地釘著幾幅習(xí)作,桌上攤著大卷宣紙,仿佛隨時等待著主人落筆。而整個房間里,蘊(yùn)藏的是一種可隨時推門而入,提筆就寫的閑適氣氛。

月真法師說:“寫字的話,對我來說也是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我興至而書,興盡而止,你若把心靜下來,那么就跟道無二無別了。”

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教授陳大中與月真法師是多年好友,“佛法上,我經(jīng)常向他求指點(diǎn),書法上,我們是同道中人,經(jīng)?;ハ鄬W(xué)習(xí)。他對書法執(zhí)法的敬畏和執(zhí)著,以及他對書法古法的嚴(yán)守和傳遞,我覺得真的難能可貴。”

佛法書法,法法相扣。在月真看來,“得法最多的還是出家人?!?/p>

因?yàn)榇蠹叶汲?jīng)。寫經(jīng)本身就是一種修行。學(xué)習(xí)書法跟修行佛法是一樣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書法如同修持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妙悟般若,證于心源……在這個空間里面,書法完全可以與佛法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p>

來源:一條 ID:yitiaotv

編輯:極簡主義的禪 ID:chan99mini

轉(zhuǎn)載須注明出處

?

ID:shoutiao99

主編:小璞 微信:china_1000

責(zé)編:簡月 微信:mini99chan

Hash:4a5aed98ea1b28e701b5db036760d5230d8fe47a

聲明:此文由 極簡主義的禪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