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寧濕地公園建設讓城市更宜居

央廣網西寧5月25日消息(記者張雷 青海臺記者倪燕 張兆凱 周志萍)作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保護”是推動水生態(tài)系統(tǒng)良性循環(huá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舉措。十八大以來,青海省西寧市大力推進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讓詩人筆下“雨罷風和黃鸝鳴,高原原上景清明”的風韻得以再現(xiàn)。

2016年,楊積成來到西寧,干起濕地管護員的工作,從此便在西寧安了家:“夏天花果樹一開,走個路都高興得多。秋天葉子一黃也特別的漂亮。冬天雪落下來一片白也很好看,就好像白玉?!?/p>

作為一名濕地管護員,楊積成就住在“西寧湟水國家級濕地公園”里。這個濕地公園因湟水河得名,他管護的片區(qū),是河水入城處。三年多的時間,公園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發(fā)生的變化,楊積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現(xiàn)在花果樹很多,鳥兒特別多,名字我叫不上來。人多,空氣也好了很多。和這個公園有了感情了,就不想出去?!?/p>

湟水河是黃河在青海省境內最大的一級支流。千百年來,正是在這條河的哺育下,河湟谷地到處草木叢生,綠樹成蔭,成為生命繁衍的搖籃。

歷史進程中,社會經濟發(fā)展空間布局與水環(huán)境承載力之間矛盾與日俱增。多年來,西寧圍繞空間格局優(yōu)化、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修復、產業(yè)結構調整等多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綜合治理,進行全流域“拯救”。

西寧市湟水林場副場長張志法介紹:“湟水國家濕地公園是青海省19處國家濕地公園里面唯一一個位于城市中,貫穿城市中心的城市河流型的濕地公園。所以我們的濕地公園匯集著全省40%的人口,發(fā)揮的作用也是尤為顯著?!?/p>

2013年,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被國家林業(yè)局批準進行試點建設。試點以來,西寧市相繼實施湟水河河道綜合治理及濱水休閑綠道建設、北川河生態(tài)河道建設、寧湖景觀改造、湟水河濕地海綿化改造及景觀提升、城市綠道系統(tǒng)建設等項目,總投資額超20億元,建成開放了海湖濕地、寧湖濕地和北川濕地三大片區(qū)。濕地面積從508公頃增加到599公頃,濕地率從47.5%提高到62.53%。

這幾天,在位于西寧市東出口的寧湖濕地,波光瀲滟、花紅柳綠,是水鳥匯聚的棲息地,鳥類種類從五年前的19種增長到目前的62種??烧l曾想到,多年前這里確是垃圾成堆的廢棄地。

寧湖濕地公園現(xiàn)場負責人劉樹斌告訴記者:“這里土層比較薄,沙石層面比較深,鹽堿程度比較嚴重,我們添加一些酸性物質,酸堿中和變成能適應植物生長的土壤,并采用噴灌和長時間不停斷的澆水,使植物保持充足的水分。經過園林人的努力,使這里變成了一片綠色的公園?!?/p>

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370多公頃的濕地中,人工湖形式的人工濕地面積占到三分之一。相比自然濕地,這種人工與自然結合并位于城市中心的濕地公園,管理難度、養(yǎng)護成本更大,設施建設、服務能力要求也更高。

張志法說:“通過濕地植物和沉淀池的凈化,水質變好了,起到了濕地水循環(huán)的作用,也提升灌溉用水,打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景觀。城市濕地公園就是要發(fā)揮更佳的綜合效益,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p>

2018年底,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如今,園內綠葦環(huán)抱、鳥語花香。發(fā)揮著蓄洪防旱、調節(jié)氣候、促淤造陸、控制土壤侵蝕、降解環(huán)境污染等重要作用。

西寧市民高懷岐說:“濕地公園變化太大,我在這個地方住了5年。我們從早到晚每天都在這個地方轉,覺得在西寧生活很幸福?!?/p>

Hash:b2024c75be8e0d88e00d75012632ffddf958c330

聲明:此文由 央廣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