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書院:北方最早的理學重鎮(zhèn)
2021年1月,媒體有關金中都城墻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集中報道,使金中都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就是在金中都,蒙古統(tǒng)治者建立了北方重要的書院——太極書院,它是北京古代三大書院中第一所影響較大的書院,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其作為北方的理學(即道學)重鎮(zhèn),卻培養(yǎng)了大批理學人才,對理學在北方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欲與岳麓試媲美
蒙古軍隊占領金中都后,如何統(tǒng)治遼闊的北方地區(qū)成為統(tǒng)治者考慮的首要問題,在耶律楚材、楊惟中等人的影響下,蒙古統(tǒng)治者開始重視儒學。楊惟中當時是國子監(jiān)的負責人之一、行中書省事,深受太宗窩闊臺汗的信任,他和另一重臣姚樞在太宗窩闊臺汗十二年(1240年)到十三年之間開始籌辦太極書院,目的是繼承、傳播理學,所謂“傳繼道學之緒”。楊惟中、姚樞聘請著名理學家趙復為書院主講,把從江淮一帶收集來的8000余卷圖書作為書院藏書,希望把太極書院辦成像岳麓書院和白鹿洞書院那樣成為天下學者向往的地方。當時,大都城尚未興建,故太極書院建在“燕都”,即金中都內。
太極書院是元朝北方最著名的書院,根據肄業(yè)于太極書院的道學生郝經在《太極書院記》中的記載,書院以“太極”命名,是為了追根求源。宇宙根源為太極,這是北宋時期理學創(chuàng)始人周敦頤學說的出發(fā)點。書院是學道、傳道的地方,楊惟中等人建立太極書院的出發(fā)點是“明道”,而道則發(fā)端于“太極”,書院以“太極”命名,實際上就是表明其辦院宗旨是傳授理學,太極書院是理學在燕京地區(qū)系統(tǒng)傳播的肇始。
太極書院設立了周子祠,祭祀理學創(chuàng)始人周敦頤,以理學名臣程顥、程頤、張載、楊時、游酢、朱熹6人配祀,在書院墻壁上刻寫理學名著《太極圖》《通書》《西銘》,由此也可看出太極書院的辦學宗旨。
傳繼道學之緒
說起太極書院,不能不說它的主講人趙復,而談起趙復,又不能不提姚樞。在滅宋戰(zhàn)爭中,楊惟中命姚樞籠絡南方的名士,在此過程中,他遇到了南宋大儒趙復。
趙復,字仁甫,德安(今湖北安陸)人,以江漢自號,學者稱之曰“江漢先生”。姚樞在和趙復的交談中,認定他是個“奇士”,便請他一起北歸。趙復因為自己的家族被蒙古軍隊殺戮,沒有答應姚樞的要求。姚樞擔心趙復尋機自殺,乃留下同帳共眠。但等姚樞一覺醒來,借著當空明月,發(fā)現趙復已經不在身邊。姚樞立即騎馬外出搜尋。后來,終于在江邊找到披頭散發(fā)、赤腳行走、仰天長號、欲投水自盡的趙復。經姚樞再三勸說,趙復勉強答應姚樞的要求,并且把自己保存的程朱理學著作,全部抄錄下來后交給了姚樞。元世祖忽必烈在潛邸時,曾經召見趙復,問曰:“我欲攻打宋國,你可做向導嗎?”趙復對曰:“宋國是我的父母國,未有引導他人來征伐自己父母的!”
趙復到達燕京后,就開始傳播程朱理學,遠近學者慕名而來,從者百余人。楊惟中聞聽趙復和忽必烈的對話,十分佩服他的為人,便和姚樞商議在金中都籌建太極書院,禮聘趙復為太極書院掌教,以使理學在北方落地生根。
趙復主講太極書院數年,理學在北方得到傳播,“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趙)復始”。為了敘述伏羲、神農、堯、舜經過孔子、顏淵、孟子再到周敦頤、二程、張載、朱熹等人一脈相承的儒學道統(tǒng),趙復撰《傳道圖》,并在其后列舉了宋儒的著作目錄,以方便學生參考;又把自己知道的散居在各地的53個朱子門生蹤跡匯集起來,作《師友圖》,以此表達自己私淑朱熹之志;另外,他還把伊尹、顏淵等圣賢的言行著成《希賢錄》、自己研究理學的心得體會編為《伊洛發(fā)揮》??上У氖?,趙復的這4部書都沒有流傳下來。但他是將南方的程朱理學系統(tǒng)地介紹到北方的功臣,在此過程中,他對孔孟以來道統(tǒng)的梳理、對理學的著述、宗旨和源流的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
趙復在太極書院講學5年以后,便到南方游歷去了,鑒于他在傳播理學方面的貢獻,雍正二年(1724年),清朝將趙復從祀文廟,稱先儒。
由是河朔始道學
太極書院是當時整個北方地區(qū)的學術中心,眾多俊秀在此肄業(yè),其規(guī)模甚至一度超過了當時的國子學。太極書院的教學內容為周子之學、伊洛諸書,也就是宋朝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的理學著作,有力地推動了理學在北方的傳播,正所謂“由是河朔始道學”。
趙復在太極書院傳授理學,給當時還在講求漢唐章句注疏之學、不知經術為保國保民之道的北方儒士耳目一新的感覺。許衡、郝經、姚樞、竇默、劉因、劉德淵、張文謙、楊奐、姚燧、梁樞等人都對趙復執(zhí)弟子禮,后來都成為著名的理學家。許衡、劉因堪稱當時的名賢大儒,元代學者尊稱許衡為“儒宗”“儒師”,有“北有許衡,南有吳澄”之說。許衡、劉因和南方的吳澄被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黃宗羲一起譽為元代“三先生”。許衡以倡明理學為己任,深得趙復學問的奧義,把學到的朱熹《四書集注》確立為科考樣板,使朱子之學一躍成為追逐功名者必讀的官方哲學,理學在北方傳播開來。
歷史記載,自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給遼國以后,尤其是在金、宋對峙期間,由于“南北道絕,載籍不相通”,南宋理學在北方影響甚微。太極書院創(chuàng)辦以后,選拔才貌雙全者進入書院學習,朱子的學說開始在北方傳播,姚樞、竇默、許衡、劉因等人得以系統(tǒng)地學到了程朱理學。姚樞發(fā)動楊惟中等人以及弟子們,在輝縣蘇門山刊刻程朱理學著述,開館講學,自后“伊洛之學遍天下矣”??梢姡珮O書院打通了南北文化交流,使產生于南方的程朱理學在北方傳播開來,為中華文化傳承作出了歷史性貢獻。至元末,姚樞、許衡、劉因等多列祀書院祠堂,贏得后人尊奉。
理學在北方的傳播,不僅培養(yǎng)了大批理學家,促進了南北學術交流,更重要的是影響了蒙古貴族,使其逐步推行“漢化”政策,轉變統(tǒng)治方式,北方經濟文化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趙連穩(wěn))
編輯:林雪 責任編輯:董小玥 審核:何建
Hash:4b45534c8d03d0d284f953aa434ef6fa05c77eca
聲明:此文由 文化圈兒那些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