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商鹺賈:淮安河下的徽州鹽商
淮
安
淮安西北古運河畔的河下,是當年大批徽州鹽商聚居之地,至今仍然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小鎮(zhèn)風韻。河下地處淮安城關廂,又為淮北鹽運必經(jīng)之地,明清兩朝均有大批富商大賈卜居于此。
此前淮北鹽運分司駐安東(今江蘇漣水縣),大批徽商主要集中在那里。安東為河、淮入海之路,淮北鎖鑰,百萬鹽策輻輳,其中就有不少徽州鹽商。但由于明代中葉以后黃河全流奪淮入海,蘇北水患日趨頻仍,安東等地時常受到洪水的威脅,鹽運分司不得不改駐淮安河下,而淮北批驗鹽引所改駐河下大繩巷,淮北巡檢也移駐烏沙河。
隨著鹽務機構的遷移,更多的淮北運商卜居淮安河下。與此同時,還有的徽商從揚州適居淮安河下,如歙縣程量越(1626 -1687)等人。歙縣程氏還有不少人遷居河下,程氏為徽中之旺族,遷淮十三家,當時有“諸程爭以鹽策富”的說法。
河下徽商程氏行鹽各有旗號,大多依族譜中的名號取名,有公(功)字店、班字店、大字店等,都是按主人名字中的偏旁為號。如慎吾公是程量越的父親,所以程量越“所居之宅,曰五字店,五字乃其旗號也”?;窗埠酉碌孛校形遄值晗?、仁字店巷、文字店巷和亙字巷等,大多是徽商頓鹽之所,街巷因鹽號而得名。
徽商之間關系密切,最具地域商人集團色彩?;丈痰?a href='/jiazu/' target=_blank>家族形態(tài)和商業(yè)組織,使它具有潛力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以程氏為例,它的家族支脈遍及浙、淮、揚三地,且以早期獲得“商籍”的杭州為基地,逐漸向北面的揚州和淮安發(fā)展。
徽商很注意交結官府要人,無論是在京縉紳、過往名士,還是當任大小官僚,都是結交的對象。被稱為“禺策中之錚錚者”的鹽商程易,與漕運總督鐵氏、南河總督徐氏和淮關監(jiān)督某公過從甚密。他曾與王勛輝、王繩武、徐臨清、薛懷等為“五老會”,宴集于荻莊,備極一時之勝。
徽商靠攏官僚,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并保護其專賣權益。而官僚則通過這種交往,獲得許多經(jīng)濟上的實惠。
徽商資本中就有一些來自官僚,據(jù)《清實錄》乾隆十一年(1746)七月乙酉條諭,河道總督白鐘山“巧宦欺公,暗飽私囊”,“與鹽商交結往來,以資財托其營運”,也就是將宦資都寄存在淮北鹽商家中。據(jù)調查,淮北鹽商程致中,收存白鐘山銀二萬兩。程氏女婿、清江浦典商汪紹衣,收存白鐘山銀四萬兩。另外商人程容德和程遷益,各收存白鐘山銀二萬兩,為的是“代為營運”。
徽商與清朝皇室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康熙、乾隆數(shù)度南巡,淮北鹽商都參與接待。如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過淮安時,“百姓列大鼎焚香迎駕,數(shù)里不絕”,這些活動就是由鹽商組織和策劃的。當皇帝行至 烏沙河,有淮安紳衿百姓備萬民宴,又設鹽場彩亭七座迎接。
康熙在淮安時,進宴演戲其一切事宜,都由鹽務總商程維高料理。程曾三次接駕,因供奉宸賞不遺余力,康熙御書“旌勞”二字賜之??偵坛桃自诩?a href='/qingyuan51/' target=_blank>慶元年(1796)應詔入朝,參與“德叟宴”,賞賜內府珍奇寶物,享受四品京官的待遇。他以布衣上交天子,為商界遠近欣羨。
據(jù)黃鈞宰的記載說,徽商在河下高堂曲榭,第宅連云,墻壁壘石為基,煮米屑為汁作粘合劑。城外多寺觀,鹽商修筑石路數(shù)百丈,將寺觀連結起來。鹽商出行,仆從如煙,駿馬飛輿。
又據(jù)李元庚《山陽河下園亭記》記載,自明嘉靖間迄至清代,河下構筑園亭共有65例。其中主要是鹽商構筑的,尤其是程氏鹽商為最多。其中以曲江樓、菰浦一曲和荻莊諸勝,尤負盛名。
曲江樓、菰蒲曲和荻莊,與揚州馬氏的小玲瓏山館、鄭氏休園和程氏筱園等南北呼應,成為江淮間著名的園林名勝,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文人學士。他們與當?shù)氐柠}商相互攬勝訪古,文酒聚會,質疑訪學,搜藏古籍,刊刻著述。園中的勝景,令過往文人留連忘返。
明代河下一帶號稱“小揚州”,時人有《過山陽縣》詩這樣寫道:
十里朱旗兩岸舟,夜深歌舞幾時休。揚州千載繁華景,移在西湖嘴上頭。
西湖嘴在運河東岸,即指河下。清人袁枚也曾有題詩曰:“名花美女有來時,明月清風沒逃處”,描述了河下園林的概貌和鹽商們的生活追求。
文字來源:3N3N的博客
清代兩淮鹽商的慈善心
講好淮鹽故事
淮鹽:國之瑰寶 天下“咸”知
清代封疆大吏陶澍首倡淮北鹽政改革
河下風情 | 鹽的味道
淮安地名 | 清江浦鹽河鎮(zhèn)地名由來
河下園亭 | 楔子?餐花吟館
傳承淮安文化,我們一直在路上
淮上會
淮安文化 · 教育故事 · 生活感悟
Hash:97cd5e9b655726f98a61c6e5f1a817079e8a8fc0
聲明:此文由 一江春水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