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佛塔的殊勝緣起,見即解脫!

西藏,白塔是一種象征。

白塔偉岸的身影圣潔如白玉,在高原陽光的照耀下播撒和平和希望。當你仰頭,白塔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生生不息、無處不在。

白塔起源

白塔一直被藏傳佛教所慣用,現(xiàn)已廣泛出現(xiàn)在各處,代表圣跡出現(xiàn)過的地方。

塔的概念是隨同佛教一起從印度傳入的。“塔”字是梵文 “stūpa(堵波)”的音譯略寫,有時又借 “Bu-ddha(佛)”的譯音浮屠、浮圖為塔。據(jù)記載,中國最早的佛塔建于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洛陽(北魏)的白馬寺。據(jù)稱白馬寺塔是“猶依天竺舊狀而重構(gòu)之”(《魏書·釋老志》),已顯露了中印建筑融合的跡象;浮屠祠的塔是“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后漢書·陶謙傳》),中國的重樓成了塔的主體。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tǒng)一雪域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后從唐朝尼泊爾兩個渠道引進佛教,印度佛教開始在我國藏區(qū)傳播。藏族地區(qū)是當今世界上擁有佛塔最多的一大佛教圣地。長期以來,由于藏族佛教徒以造塔作為一種修德積福的途徑,無論僧俗都熱衷于建造佛塔。佛塔作為一種象征寶物,供信徒頂禮膜拜。同時又具有威懾力量,能夠壓制一切邪惡力量的神圣之物,供藏族信徒們祈禱求助。

佛塔也就從此時起,開始出現(xiàn)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白塔是根據(jù)尼泊爾帶來的佛塔樣式建造的,它的藍本又是古代印度比較原始的覆缽式佛塔,這種覆缽式塔一直被藏傳佛教所慣用,所以被人們俗稱為“喇嘛塔”。由于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涂抹著白灰,顏色潔白,又俗稱“白塔”。

八大佛塔

在藏傳佛教中,白塔有八大種類,分別象征佛祖誕生、成道、弘法、降魔、天降、和好、法身、涅槃等一生八大功德相應(yīng)有八種形式的塔,其名稱分別是:

聚蓮塔、菩提塔、法輪塔、神變塔、天降塔、和好塔、尊勝塔、涅槃塔。

○聚蓮塔

紀念佛陀在古印度北部地迦毗羅衛(wèi)國誕生,落地即會行走,每走一步,足下便生出蓮花一朵。父王凈飯王和釋迦們?yōu)榇私ㄋ?。塔身四階層呈圓形,階層以蓮瓣為飾。

○菩提塔

紀念佛陀35歲時在印度金剛菩提樹下,面向東方盤腿而坐,經(jīng)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終于悟道成佛,影勝王等為此所建四級四方塔。

平整的條紋方形基座。

○法輪塔

紀念佛陀成佛后49天,向五比丘初轉(zhuǎn)四諦法輪,五比丘為此所建四級四方多門,中間部位突出的塔。

方形的條狀基座,每一層每一面都有吉祥門,又叫吉祥塔。

○神變塔

紀念釋迦五十歲時,有外道六師在發(fā)園以神通挑戰(zhàn)進攻,本師便示現(xiàn)各種神通令其折服皈依。此塔為紀念佛陀示現(xiàn)神通。

方形的條狀基座,塔身每一面都有佛龕。

○天降塔

在悉達多太子出生后不久,其親母便病終,因其善業(yè)轉(zhuǎn)生于天界。太子成佛后,曾于四十二歲時以神通力升至天界為母說法。于說法畢,佛陀由天王陪同重返人間。此塔便是為紀念佛陀上天說法后重返人間而建。

和神變塔近似,增加了從四個佛龕面各引領(lǐng)-條的階梯。

○和好塔

佛陀在世時,曾有弟子另立宗派,導(dǎo)致僧團分裂,本師便親到王舍城竹林精舍開示,令僧團重新團結(jié)一致。此塔是為紀念該事跡而建,又被翻譯成和合塔、和解塔。

方形的基座(偶爾為八角形),裝飾著鮮花。

○尊勝塔

紀念佛陀證達自主生死之境界而建。

圓形基座伴有法輪的裝飾。

○涅槃塔

佛陀81歲時在拘尸那伽城外頭朝北方,右手支頤,面向西方,側(cè)身而臥,進入涅槃。以拘尸那人所建不分臺階層次,寶瓶以上直接安置于塔基上的塔。

沒有條狀臺階基座,沒有佛龕,塔身通常像鐘形。

頂禮佛塔

扎什倫布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之一,位于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該地區(qū)最大的寺廟。扎什倫布寺內(nèi)有由3座大塔和6座小塔組成的佛塔群。

中間一座最大的白塔是和好塔,是四世班禪時期修建的,后由十世班禪修復(fù)。兩邊是兩座尊勝塔,這三座白塔里藏著經(jīng)文。

圍著白塔順時針轉(zhuǎn)一圈就相當于把存放在其中的經(jīng)文誦讀了一遍,轉(zhuǎn)得次數(shù)越多就表示對佛祖越虔誠。一般是多大年紀轉(zhuǎn)多少圈,在那里你會看到塔周圍有很多年紀大的人為了計數(shù)而放下的小石子。造塔、繞塔、頂禮佛塔甚至只是見到佛塔或被其影子觸及身體的眾生,都能得十八種很大的利益。

佛經(jīng)中有一件有趣的記載:一只蒼蠅為追逐糞便的臭味,無意中飛行繞了佛塔一周,因為這無心中造下的繞塔善行,它在后來生中轉(zhuǎn)生人間,更成為佛陀的弟子!由此可見,佛塔是一種具甚廣利益的圣物。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侵刪

Hash:6aa3875667d8d811c6e85055fc17c710b385c59f

聲明:此文由 剛堅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