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編號370284的鄉(xiāng)土記憶|膠南縣地名志(27)名勝古跡、革命紀念地

雙珠公園

位于縣城南部、風河北岸。占地面積292畝。始建于1988年。因縣境內有大、小珠山,“雙珠嵌云”為舊時膠州八景之一,故名。

公園正門在珠海路西段南側,系仿古牌坊式建筑,古樸典雅。園內綠樹成萌,遍植花草。正面是人工湖,名龍山湖,面積47畝,水深1.5米,設有游船碼頭及游船。以三孔橋為界,分為東、西兩湖,并各有一湖心島,西島建有望月亭,東島建有曲橋、水榭、展廳等。繞過龍山湖,為園中園,設有猴山、禽鳥、金魚、花卉等展館。公園西南部有文化樂園,主要設施有露天舞臺及廣場,可供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兒童樂園設在西部,主要設施有秋千、滑梯、浪木、翹板、旋轉盤、電動跑馬轉盤、噴氣式戰(zhàn)斗機等。

雙珠公園現(xiàn)已初具規(guī)模。按照公園建設規(guī)劃,還將續(xù)建并逐步完善園中設施。

膠南縣烈士陵園

位于縣城北4.2公里、煙(臺)上(海)公路(204國道)西側。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90平方米。陵園大門南向,兩側墻壁上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陵園內蒼松翠柏,花木繁茂,237座烈士墓前均立有基碑。烈士紀念堂位于陵園北端,堂內安放著烈士的骨灰盒,懸掛著縣內著名烈士遺象,陳列著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的2,027名烈士英名錄。

該陵園建于1958年。設有陵園管理處,有職工3人。

天臺山烈士陵園

位于大村鎮(zhèn)大村西0.5公里、天臺山南麓。占地面積3,330平方米,建筑面積140平方米,建有烈士紀念堂1處。陵園內共安葬烈士41名,其中有合葬烈士墓1座,有墓碑40塊。

烈士墓原在大村南300米處,1973年遷至天臺山南麓,1981年縣民政局撥款修建陵園。因坐落天臺山南麓,故名。

東皂戶遺址

位于瑯琊鎮(zhèn)東皂戶(村)東南“金崮墩”和“高埠子”周圍。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10米,面積18,700平方米,文化層厚1.1米,地面暴露遺物有陶鼎足、銅削、銅鏃、陶鬶足、陶豆頂、殘?zhí)展蕖⑹P、石鑿、石鐮和鹿頭骨、鹿角、牛骨、馬骨、蚌皮、蠣皮等。經鑒定屬新石器商代文化遺址。現(xiàn)保護良好。1977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位于東皂戶(村)附近,故名。

郭家河巖遺址

位于隱珠鄉(xiāng)郭家河巖(村)東南0.5公里處。該遺址地勢較高,中心為一高臺地,當?shù)厝罕姺Q“吳家崖”。長、寬各約200米,面積約40,000平方米,兩側為斷崖,高2-2.5米。文化層厚1-1.5米,地面暴露石器及大量陶片,曾出土石斧、石鑿、鼎足、鬲足、陶器口沿、器耳等,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F(xiàn)保護良好。1982年被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該遺址位于郭家河巖(村)附近,故名。

向陽遺址

位于寶山鄉(xiāng)向陽(村)東0.5公里處。該遺址為一高臺地,最高處高于地面6—7米,當?shù)厝罕姺Q“城頂”。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200米,面積約50,000平方米,四周有斷崖。文化層厚2-3米,地面暴露遺物有石器、鼎足、鬲足和大量陶片,曾出土石斧、石鑿、石鏃、陶紡輪等文物,經鑒定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82年被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該遺址位于向陽(村)附近,故名。

西寺遺址

位于塔山鄉(xiāng)西寺(村)后,村址與遺址南半部重疊。東西長350米,南北寬120米,面積42000平方米,文化層厚3-4米,地面暴露物有陶片、蚌片、人骨等,曾出土石斧、石鏟、石刀、石鑿、石杵、石鏃、玉環(huán)、夾砂陶罐、夾砂陶碗、黑陶鼎、黑陶罐、陶杯、縷孔高足杯和蛋殼陶杯殘部等,多為大汶口、龍山和岳石文化的遺存,還有西周和漢代遺物,經鑒定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和墓葬區(qū)。該遺址早期破壞嚴重。1982年被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該遺址位于西寺(村)附近,故名。

瑯琊臺

位于瑯琊鎮(zhèn)駐地夏河城(村)東南6.8公里瑯琊山上,臺因山得名?,樼鹋_三面臨海,海拔183.4米,頂部平敞,臺基面積約5.88平方公里,南面坡緩,北面陡立。十層斷面夯層清晰可辨,每一夯層厚6厘米,內含破碎磚瓦,有的排放整齊,確系人工建筑。曾出土石刀、陶管、古幣、秦磚、戰(zhàn)國時期陶質地下管道、“干秋萬歲”秦代瓦當、外地的變質巖建筑料石等。瑯琊刻石復制件現(xiàn)存膠南縣博物館。1982年國務院136號文件將瑯琊臺列為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同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見瑯琊臺簡考)。

長城

長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所筑,西起魯中山區(qū),東至膠州灣畔??h境內屬段西起市美鄉(xiāng)李家前夼西嶺,東至靈山衛(wèi)鎮(zhèn)荒里(村)北山,途徑市美、六汪、鐵山、隱珠、薛家莊、靈山衛(wèi)六處鄉(xiāng)鎮(zhèn),長約55公里。其殘垣清晰地段有徐家前夼西北嶺(市美鄉(xiāng))、峰臺頂(六汪鎮(zhèn))、山周(六汪鎮(zhèn))、曹城山西側(鐵山鄉(xiāng))、孟家洼子北山(隱珠鄉(xiāng))、鵓鴿山(靈山衛(wèi)鎮(zhèn))等,殘垣總長6,000余米。198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見齊長城簡考)。

河頭遺址

位于張家樓鄉(xiāng)河頭(村)北300米處。遺址為一高臺地,東側有村路,西側為斷崖,西端靠“蘭子河”,當?shù)胤Q“北蘭”。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總面積60,000平方米,土質灰褐色,較硬,肥沃,文化層厚1.5米,地面景露石器、陶器和大量陶片,曾出土石斧、石鑿、石紡輪、夾砂灰陶罐、鼎足、鬲足及薄壁黑陶片等。遺址中心西側早期已破壞四分之一。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84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河頭(村)附近,故名。

紀家店子遺址

位于張家樓鄉(xiāng)紀家店子(村)東南0.5公里處。遺址為一高臺地,東、南西側均為斷崖,高2米左右,長寬各約200米,面積40,000平方米。東南方有“城子河”,當?shù)胤Q遺址為“城子頂”。土質呈灰褐色,松軟,肥沃。文化層厚1.5—2米,內含豐富,地面暴露陶罐、陶鼎足、陶鬲足及各種夾砂陶片。現(xiàn)保護良好。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84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紀家店子(村)附近,故名。

高戈莊遺址

位于藏南鄉(xiāng)高戈莊(村)南300米處。遺址為一高臺地,東、西兩側均有斷崖,高1-2米,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面積60,000平方米,東、西兩側各有一條河,當?shù)胤Q“南棚”。土質灰褐色,松軟,肥沃。文化層厚0.5-1.5米,內含豐富,地面暴露石器、陶器及各種陶片等,曾出土石斧、石鑿、石鐮、石鏃、鼎足、鬲足、陶罐口沿、陶碗底等?,F(xiàn)保護良好。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高戈莊(村)附近,故名。

崖上遺址

位于藏南鄉(xiāng)崖上(村)東南10米、打麥場南側。遺址北側建有烤煙房及麥場管理房各一處,東側和南側各有一條村路。遺址略呈高臺狀,周圍地勢平坦,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3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0.5-1米,內含豐富,地面暴露物有鼎足、鬲足、陶器口沿、器底和殘石器、人骨等。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崖上(村)附近,故名。

駝溝遺址

位于塔山鄉(xiāng)駝溝(村)東北200米處。遺址為一高埠子,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面積60,000平方米。遺址北端有飼養(yǎng)室,東南方有一條小河(白馬河支流)。土呈黃褐色,較肥沃。文化層厚0.5-1.5米,內含豐富,地面暴露石器、陶片等,曾出土石斧、石鑿、陶鼎足、鬲足、陶碗口沿等?,F(xiàn)保護良好。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駝溝(村)附近,故名。

張家大莊遺址

位于塔山鄉(xiāng)張家大莊西0.5公里處。遺址為一高埠子,當?shù)胤Q“營頂子”。南北長25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50,000平方米。西側有一南北水渠和小路,東鄰一水渠。南為開闊地。土質灰褐色,松軟,肥沃。內含豐富,文化層厚1-1.5米,地面暴露鼎足、鬲足、陶器口沿、陶碗底和陶片。遺址中心被破壞約五分之一。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張家大莊附近,故名。

甲旺墩遺址

位于海青鄉(xiāng)甲旺墩(村)東北300米處。遺址中心為一高埠子,當?shù)胤Q“八王墩”,西北端有一較大漢墓,早期被盜;西側有一生產路,折向東北方向穿過遺址中心。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50米,面積30,000平方米。土呈灰褐色,松軟,肥沃。內含豐富,文化層厚0.5-1.5米,地面暴露石器、陶片等,曾出土石斧、石鑿、夾砂陶罐、鼎足、鬲足和陶器口沿等。遺址東北端曾發(fā)現(xiàn)漢代中小型墓群,早期被掘三口,曾出土陶器、銅器、玉器、漆器等文物。地表還暴露一些東周遺物,如鬲足、豆柄等。遺址西端被破壞五分之一。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84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甲旺墩(村)附近,故名。

西茶溝遺址

位于市美鄉(xiāng)西茶溝(村)東北100米處。當?shù)胤Q“石城”。長、寬均為300米,面積約90,000平方米。內含豐富,文化層厚1-2米,地面暴露石器、鼎足、鬲足及大量陶片,曾出土殘石鑿等文物?,F(xiàn)保護良好。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西茶溝(村)附近,故名。

祝家莊遺址

位于縣城西6.4公里、祝家莊東750米處,當?shù)貞T稱“鄆城”。中心為一高埠子,當?shù)胤Q“城頂”。南北長25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50,000平方米。內含豐富,文化層厚1-2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磚塊、瓦片等,曾出土多種陶器、銅錢、銅刀及多種瓷器。遺址中心早期破壞約五分之一。經鑒定為漢代遺址,并呈西周——漢代疊壓關系。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位于祝家莊附近,故名。

王家樓漢墓群

位于膠南鎮(zhèn)王家樓(村)西南1.5公里處。墓葬分布于破古墩嶺和安子溝周圍,共有7座漢墓,封土高5-6米,直徑8-10米。其中破古墩嶺頂上有6座,3座早期被盜掘,其中1座被居民改為地瓜窯,墓室已暴露,經鑒定為漢代棱形花紋磚砌墓。其余4座外形保護完好。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位于王家樓(村)附近,故名。

柏鄉(xiāng)遺址

位于膠河鄉(xiāng)柏鄉(xiāng)(村)西南500米處?!对鲂弈z志·歷代城池建置圖》標注為“祝茲故城”,當?shù)胤Q“西南蓋子”。遺址中心為一高埠子,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50米,面積約30,000平方米。遺址南側有柏鄉(xiāng)水庫,東南方有膠河支流。文化層厚0.5-1.5米,內含豐富,地面暴露物有石器、陶片、磚瓦片、井址等,曾出土石斧、石鑿、石杵等石器。遺址中心早期破壞約五分之二。經鑒定為漢代文化遺址,并呈龍山文化——漢代疊壓關系。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柏鄉(xiāng)(村)附近,故名(詳見古村鎮(zhèn)簡考)。

董大莊遺址

位于泊里鎮(zhèn)董大莊東南0.7公里、營東頭(村)西0.3公里處。遺址中心略高于地面,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00米,面積約20,000平方米。東北方和西南方各有一小塘壩,溢洪道橫穿遺址中心,有節(jié)制閘一個。內含較豐富,地面暴露周代鬲足、豆柄、陶罐口沿等陶片和大量牡蠣片、蚌片等,文化層深度不詳。現(xiàn)保護良好。經鑒定為周代文化遺址。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董大莊附近,故名。

峽溝西山石窟造像

位于大珠山鎮(zhèn)峽溝(村)西1.5公里的山坡上。北有蓑衣頂(山),西北靠土山,南為崆峒寨山,東傍肖家山,當?shù)胤Q“石屋子”。石窟為一高大巖石鑿空而成,窟門呈長方形,東向,高0.8米,寬0.7米,壁厚0.15-0.37米,門外兩側各鎮(zhèn)刻一只守門老虎??呤页史课菪?正中起脊,兩端為屋山狀,高1.5米,東西長1.4米,南北寬1.3米。室內正壁雕佛像8尊,右側雕佛像12尊,左側雕佛像10尊,均為浮雕,佛像左側刻有姓名。除個別佛像略有破壞外,大多數(shù)保護良好。經鑒定為隋唐時期的石窟造像。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峽溝(村)西山上,故名。

峽溝南山石窟造像

位于大珠山鎮(zhèn)峽溝(村)南300米處的山頂一高大巖石上。窟門朝南,呈長方形,東北側有一條小路,南側靠膠南縣磚瓦廠,西側為崆峒察山。石窟形如房屋,正中起脊,兩端呈屋山狀,高1.7米,東西長1.6米,南北寬1.5米。內壁錫刻佛像21尊,其中正面9尊,左右兩側各6尊,雕刻技法為浮雕。該石窟早期被破壞,佛像及文字均模糊不清。經鑒定為隋唐時期石窟造像。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峽溝(村)南山上,故名。

石屋子溝石窟造像

位于大珠山鎮(zhèn)石屋子溝(村)東北700米處,為一大巖石鑿空而成。窟門呈長方形,高0.8米,寬0.7米,窟室呈房屋狀,正中起脊,窟門朝南??呤艺诘穹鹣?尊,左側雕佛像15尊,右側雕佛像6尊,窟門內壁雕有飛天和云紋等。除幾尊佛像有輕微破壞外,大部分保護較好。經鑒定為隋唐時期石窟造像。1984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在石屋子溝(村)附近,故名。

古鎮(zhèn)口炮臺

位于大珠山鎮(zhèn)東古鎮(zhèn)營(村)東南1.8公里、古鎮(zhèn)口灣北岸。炮臺殘垣南北長約22米,東西寬約20米,高約5米,磚石結構。據(jù)清乾隆抄本《靈山衛(wèi)志》記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靈山衛(wèi)擇此地筑炮臺(炮臺西有炮城),有竹節(jié)大炮二門,鎮(zhèn)海侯大炮一門,駐兵戍守,民國元年(1912年)守兵裁撤。

故膠州八景(膠南四景)

雙珠嵌云

治南有大小珠山,海疆名鎮(zhèn)也。小珠千巖攢空,兩峰特起,萬山皆在其下;大珠綿亙百余里,東插入海,勢如巨鰲。二山錯立天表,云氣出沒不絕,夏尤滃蔚,望之累累若珠,真奇觀也!

膠河澄月

河源出望蕩山,曲流百里入新河。水色清澈歷歷鑒沙石,黔陬數(shù)里尤渟泓滉漾,堤柳煙舍,常掩映其中。每當秋空云斂,皓月沉潭,靜境虛明,恍肬玉宇,其或野渡無人,浮槎自至,又令人神飛廣寒,逸思在斗牛間矣!

靈島浮翠

靈島在靈山衛(wèi)南,距岸四十里,孤懸水中。其色四時常青,蔥翠欲滴,時與波光相亂。上有居民數(shù)十家,雞犬桑麻,若在世外。覽者擬之方壺、員嶠、武陵源,猶未足喻其勝。

鐵橛懸泉

鐵橛山峰直矗,色黑如鐵。頂有懸崖如蓋,名滴水崖。一水從石罅中滴出,時作玉琴聲。下積為流,溽暑不溢,大旱不涸,玩之如明珠時傾,又似聞流水一曲,不減廬山瀑布云。

注:清乾隆版《膠州志》載“膠州八景”,其中四景在膠南縣:雙珠嵌云、膠河澄月、靈島浮翠、鐵橛懸泉。

注:資料來源于《山東省膠南縣地名志》(1990年版),如與實際情況有出入,以實際為準。

今天我們回顧了名勝古跡、革命紀念地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xù)

走進其他地點

來源:《山東省膠南縣地名志》(1990年版)

Hash:e5eb546840ec3a7209c4b21e12665217aba439e5

聲明:此文由 膠南信息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