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恭城瑤鄉(xiāng)與執(zhí)法如山的周渭

提起包青天,他的鐵面無私、斷案如神可謂無人不曉。比包拯早60多年前, 在桂林恭城瑤鄉(xiāng)大地也出現(xiàn)過一位執(zhí)法如山、廉政愛民、公正嚴明的賢良之臣,他的官聲政績連包拯也非常推崇的北宋監(jiān)察御史周渭。若用簡單的語言來概括最恰切的便是人們常說的兩句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包拯將周渭視為前輩楷模。周御使不畏強權、公正廉明的品格,深深地影響著后來的同樣也是監(jiān)察御使的包公。

周渭(公元922—999年) 歷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字得臣,恭城人,原籍連州。幼孤,養(yǎng)于諸父。因上書朝廷陳述時務,被宋太宗重視,賜同進士出身,授白馬主簿,歷任直隸州知府、廣南諸轉(zhuǎn)運副使等職,官至監(jiān)察侍御史。他為官一生廉潔,深得宋太祖趙匡胤的賞識與信任。死后被朝廷敕封為“忠祜惠烈王”。目前廣西恭城建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渭祠。他出身低微但志存高遠,嫉惡如仇又愛民如子,且清正廉潔,道德高尚而忠貞不愈,被民眾崇拜了1000多年。當?shù)匕傩找蚓把鲋芪嫉那辶異勖?,自發(fā)捐資于1478年建成,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重修,已歷經(jīng)500多載風雨,占地3400平方米,依地勢而建,蔚為雄偉,門樓、正殿、后殿層層增遞,兩廂相襯,曲廊回復,雕梁畫棟,古樸清幽。門樓,是其建筑的精華所在,正殿端坐著周渭高大的塑像,鑲嵌在墻壁四周的十二幅銅浮雕則給人們細述著周渭愛民、鐵面、清廉的一生。正殿左右?guī)俊⒑笾械罴白笥規(guī)俊⑶屣L廊等現(xiàn)已開辟出一系列廉政教育展館。整個教育基地通過實物、照片、牌匾、楹聯(lián)、繪畫、浮雕、雕塑等生動形式和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向人們綜合展示中國古代廉政發(fā)展史、歷史上的清官、中國共產(chǎn)黨反腐敗歷程、建設和改革時期涌現(xiàn)的時代先鋒楷模、廣西桂林市、恭城縣的反腐倡廉成果、廉文佳作,使人在輕松的氣氛中得到反腐倡廉教育,游覽中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

祠里面有一副對聯(lián):“百代相傳周御史;千秋懷念古鄉(xiāng)賢。”老百姓心中有桿秤,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民自會銘感,直到千秋萬代。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十五是周渭的誕辰。恭城縣城及附近群眾都會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他們在周渭祠前演戲“酬神”,沿街的住戶也都會擺設供品祭祀,儀仗隊抬著周渭的塑像游行,吹吹打打,鑼鼓喧天,氣氛極為熱烈。

周渭為官一生廉潔,大力整頓吏治,凡搜刮民脂民膏者均盡數(shù)抓獲,人民深受其惠。當時連州屬楚國,與建朝廣州的南漢是敵對國。南漢王劉萇苛政重賦,民不聊生,周渭率鄉(xiāng)人數(shù)百想逾嶺北上,遭南漢軍隊追截,后攜妻子落戶廣西恭城。建隆初(公元960年),周渭逃脫南漢追捕只身北上北宋京城汴梁,受樞密直學士、戶部侍郎薛居正賞識,并把他所寫的治國策略推薦給宋太祖。宋見其有真才實學,于是賜同進士出身,并派他當白馬主簿。他到任后,見這里縣吏作奸犯科,遂依法處斬。宋太祖破格提拔他為右贊善大夫。當時鎮(zhèn)守大名府的主帥符顏卿是朝廷的太師爺,權傾朝野。他的寵信牙將劉思遇倚仗符的權勢橫征暴斂,朝廷也難以奈何他。為遏制符的專權,特意選派周渭去他的屬縣永濟縣當知縣。周渭到任后立刻整頓吏治,有人提醒周渭要先把這些人送大名府才定罪,不然符太師爺怪罪下來難以擔當。周渭深知道這些貪官污吏一送上去肯定會受到保護,豈不是放虎歸山?周渭偏偏來一個逆向思維,與貪官污吏的保護傘對著干,行“替天行狩”之責,將這些罪大惡極的貪官污吏、土匪山賊就地正法,然后依程序上報。一時眾官震怖,吏治肅然。周渭的公正嚴明和鐵面無私,以及卓有成效的治理,讓永濟縣貪贓枉法之風得到有效遏制,地方百姓得以安寧,此舉威震大名府。

每當民眾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周渭總是嫉惡如仇。

宋乾德年間,周渭升為興州通判。轄區(qū)內(nèi)駐扎著許多守軍,帶兵的監(jiān)軍驕狂兇狠,放縱部下殘暴百姓,當?shù)鼐用裆钍芷浜?,苦不堪言。周渭正直不阿,到任后首先向守軍曉之以理,并把帶頭滋事擾民的幾個軍官正法,促使全軍懾服,軍紀井然。后來周渭升為殿中侍御史,調(diào)任兩浙東、西路轉(zhuǎn)運使,入為鹽鐵判官等職,皇上還賜與紫金袍,其官聲職位一點也不比后來的包拯低。周渭清廉自守,窮得死后連葬身之財也沒有,宋真宗甚為哀憐,下?lián)苠X財10萬安葬周渭,并敕封為惠烈御史周王。他在棣州任知州和在任興州通判時,把為非作歹的監(jiān)軍就地正法,整肅了軍紀,恢復了秩序,清正廉潔、執(zhí)法嚴謹,真心實意為民眾辦實事、謀福利,人民深受其惠。百姓安居樂業(yè),萬民稱頌周渭。后來當他離任棣州時,當?shù)毓賳T牽衣頓首百姓都跪在地上攔著道路哭泣,想留住這位清正廉潔的父母官?!端问妨袀鳌ぶ芪肌酚涊d:“渭在郡,以簡、肅稱,及還,吏、民遮道泣留”。

俗語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然周渭入中原為官后,其家人卻一直留在鄉(xiāng)下,其妻莫荃過著普通百姓生活,她種桑養(yǎng)蠶勤儉自營,撫養(yǎng)兩個兒子,為他們謀業(yè)娶親,苦守清貧。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廣南各州縣平定,朝廷下詔到處查找,其妻子才得到朝廷的錢糧周濟。周渭在任廣南諸轉(zhuǎn)運副使后,才有機會回鄉(xiāng)探望家人。這些事在當時為世人所稱道,北宋學者朱昂有感于周渭的清廉及其夫人賢良,專門為莫荃寫了《莫節(jié)婦傳》以記載她的感人事跡。周渭在嶺南任職6年,后調(diào)任揚州知州。周渭在嶺南為家鄉(xiāng)人民廢除南漢時的苛捐雜稅,重定田賦,建學校,興教化,為嶺南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后來,因侄子招兵買馬的事,周渭受到株連,被貶為彰信軍節(jié)度副使。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新即位的宋真宗早聽說了周渭執(zhí)法如山的威名、節(jié)操和才干,準備將他召回重用。但詔至之日,周渭這位一代良臣卻溘然長逝,享年77歲。

封建社會的俗語云:“三年窮知縣,十萬雪花銀”。周渭生前官位雖不小,可他死后,史書載其“上閔其貧不克葬,賻錢十萬”。 令人鼻酸難禁,感慨良多。意即家窮得連葬身之財也沒有,宋真宗甚為哀憐,下?lián)苠X財10萬安葬。縱貫恭城全境的茶江,歷史上曾經(jīng)是中原進入兩廣的重要通道。恭城原本也叫茶城,秦屬桂林郡地,三國至隋初為平樂縣地,隋義寧二年肖銑稱梁帝時在恭城置茶城縣,為建縣之始。“恭城”為什么被改為“茶城”呢?據(jù)傳當時茶城民眾很苦,茶稅很重,老百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周渭返鄉(xiāng)后,出于憐民之心,將“茶”字稍增筆畫,“茶城”便成了“恭城”。這樣一來,既然不是茶城,朝廷也就不認為是茶葉的重要出產(chǎn)地了,從而免去了恭城人民繁重的茶稅。周渭奏請朝廷減免恭城百姓的賦稅是確有其事的,但如果說正是他將“茶城”改為“恭城”,卻是需要認真探討的。

周渭對北宋朝廷屢有建樹。他入中原為官,妻子卻一直留在恭城。在他有機會回恭城,使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倍感榮耀。他很關心家鄉(xiāng)的建設,還奏請朝廷減免過于繁重的賦稅。周渭逝世后,恭城人民敬他為“周王”,為他建廟塑像。在曾三捷編纂的舊《恭城縣志》中,也的確有周渭改“茶城”為“恭城”的記載:“宋太祖遣潘美攻劉鋹(南漢國君),克昭州(今平樂一帶)屬之舊茶城,催鹽茶,周渭請愿還所賜誥命,請除鹽茶之禁,更別邑名,遂易茶城為恭城,鄉(xiāng)民德之?!逼鋵?,早在唐朝肖銑時就已經(jīng)改“茶城”為“恭城”了。據(jù)光緒十五年重刊的《恭城縣志》所載:“隋末梁肖銑起兵巴陵,據(jù)粵境,始分平樂地置縣,曰茶城。唐武德四年平肖銑,更名恭城縣?!贝丝h志比曾三捷編纂的《恭城縣志》早,應屬可信。而民眾的誤傳,大概也是出于人民懷念周渭對家鄉(xiāng)的恩德吧。對周渭的夫人莫筌,民間也有許多傳說。據(jù)傳周渭北上趕赴前程后,許多年沒有音訊,周父想讓莫筌嫁人,莫氏堅決不同意,愿以勤耕苦織供養(yǎng)兩個兒子并要為他們?nèi)⒂H,她含辛茹苦操持家業(yè),一直等到周渭當了官回來。莫筌的勤勞和對周渭的堅貞愛情深受人們敬仰,她死后世人為她立祠紀念。明隆慶年間,廣西的蕭蔚調(diào)任福建羅源縣令,特在縣署后門建白馬夫人廟,供奉莫筌的神位。自此羅源群眾開始奉祀白馬夫人,后又在小西門口建廟。(姚老庚)

Hash:f4005c42b6a45347f4caf82b12eb87cce42cbb21

聲明:此文由 廣西城鄉(xiāng)資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