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湘江戰(zhàn)役這個阻擊戰(zhàn)舊址原名是腳山鋪還是覺山鋪問題的再探討
湘江戰(zhàn)役有一個發(fā)生在廣西全州非常重要的阻擊戰(zhàn),但這個地名叫腳山鋪還是覺山鋪的問題,多年來一直讓想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們所議論。
前不久,看了一位網友的留言,故想寫這一篇文章。留言能顯示一個人的素養(yǎng)與學識,但那網友的留言,主觀上或許是好的,意思是為人不要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主見。但他留言卻用的是粗野的話來表述自己的觀點,我沒有將他的留言展示了。就提到一個地方改名的問題,我也不主張輕易改,但也不是絕對不能改,如果改名真的有價值,改一下又何妨?
??
腳山紅軍紀念園
?
那網友的留言提到中國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地名,摘錄其后幾句文明的話:“就像‘腳山鋪’,就因為聶帥寫成了‘覺山’,你們就盲目跟風。建議你們去才灣向村民們問問。”網友的 意思是,現在用“覺山”,是聶帥題詞所致,得不到腳山鋪村民的認同。確實,腳山鋪的人認同腳山鋪,他們的門牌上也用這個詞(盡管用覺山鋪,他們認為也不算錯)。不過,在官方文獻的1934年(國民黨)廣西省政府民政廳編的《民國二十二年度廣西各縣概況》里還有一個名字,此書地圖上標注的是爵山。
腳山鋪紅軍憑吊廣場
關于《是腳山鋪還是覺山鋪?》的問題,我曾寫過文章,在一些報刊發(fā)表過,許多愛看報紙,又關心歷史的朋友也可能看到過這篇文章,里面就提到過聶帥的題詞。是不是真的如那位網友所說的那樣,只是因為聶帥的題詞而改名的呢?其實,這并不像那位網友所說的那樣簡單。
全州縣行政區(qū)劃圖:地名為腳山鋪,遺址則為覺山阻擊戰(zhàn)遺址
首先,談談聶帥的題詞,是我最先將這個故事向媒體披露的。當時,我與原任全州縣黨史縣志辦主任唐興文在腳山鋪,聽黨史縣志辦副主任卿助南先生講的。而卿助南先生說他是聽黨史辦老主任馬光瑤同志說的。聶帥在回憶錄里寫的是腳山鋪,而題詞寫的是覺山鋪,當時請聶帥題詞的馬光瑤主任感到迷惑,問其原因,聶帥說紅軍經此一戰(zhàn),覺醒了。后來,地方政府稱此地名為覺山鋪。雖然在我的眼里,無論是馬光瑤,還是卿助南先生,感覺他們都不是信口雌黃之人。盡管如此,我后來還是想找馬光瑤先生求證,可惜他因病住院,后來離開了人世,未免有點小小的遺憾。
?
其次,在全州話里,“腳”與“覺”諧音。而眾多的官方書籍,有用覺山鋪的,如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紅軍長征突破湘江》,也有用腳山鋪的,如《紅軍長征過廣西》。在中央紅軍長征過桂北的將帥里,聶榮臻在回憶錄里用的是腳山鋪,而楊成武、李聚奎、譚政等將軍在回憶錄里用的卻是覺山鋪。1998年出版的《全州縣志》,同一本書,覺山鋪與腳山鋪則同時用過。
其三,當地老人的說法。我在搞史志工作之前,騎著自行車從縣城到腳山鋪了解這事,聽一位腳山鋪的老人說:“有句俗語叫‘一腳達三鄉(xiāng)’。過去,全州共劃分為六個鄉(xiāng),咱腳山鋪屬恩鄉(xiāng),與長鄉(xiāng)、宜鄉(xiāng)交界,站在咱的地界,一‘腳’能達三鄉(xiāng)的地界,不可能是一‘覺’達三鄉(xiāng)。這一點,年輕人可能知道得不多?!敝劣诤髞碛纸杏X山鋪,腳山人一般人會認為那是1934年紅軍來了以后的事。當時我也是認同這種說法的。
但也有些朋友不認同。原任黨史辦副主任劉紹新開始不認同,他認為覺山鋪可能在腳山鋪之前,但后來找不同證據,最后也認同了。
后來,聽現任全州縣黨史縣志辦主任奉愛軍說,覺山鋪并不緣于聶帥的題詞,嘉慶《全州志》上面記載為覺山鋪。我一查,果然如此!
我覺得問題重大,把查詢的結果向這方面的權威人士王文勝先生(現在是桂林市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進行了匯報。王文勝先生問了一句,那康熙版的《全州志》呢?在康熙版的《全州志》的鋪舍條目查詢結果,是覺山鋪。
我想,這只是意味著書里面的官鋪為覺山鋪,那村民居住的村落是否也是這樣呢?一查,村落卻有長鄉(xiāng)的腳山,但名稱還不完全是腳山,是腳山魯家,這腳山魯家是不是現在的腳山村,還不好說。
康熙版的《全州志》村落地名有:長鄉(xiāng)腳山魯家村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全州縣地名資料匯編》(全州縣地名委員會編)是這樣解釋這個地名的:“110人。王、唐、伍、盧四姓,王姓清咸豐年間從竹園屋遷來。此村居于山腳下,早年曾開設店鋪,故名。”綜合歷史與現實,我比較認同這種解釋,不知你怎么看?
蔣廷松
Hash:09d3c33e0cc61a8d7177f08f9e85575f98ef089f
聲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