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有個神奇的名人村,有進士等27人,古民居800多間,你去過嗎

麗水這個村很神奇

出了進士、騎尉、布政司等

古代朝廷文武官員 27人

古建筑群 800多間

為明、清、民國時期建造

這個“千年古村”,你去過嗎?

縉云縣新建鎮(zhèn)魚川村原名魚倉村,后雅化為魚川,距縣城30公里,離新建鎮(zhèn)鎮(zhèn)政府15公里。這里的村民系北宋丞相王旦長子王雍之后, 500年來,就清朝這個村就出過40多名秀才,當屬縉云之最。

△舉辦活動時的魚川村(資料圖)

縉云最后一位進士、魚川人王樹宣在光緒九年(1883年)入京御試,在保和大殿上,王樹萱思路迸發(fā),彤管生花,一揮而就,撰《舉賢而置之策》大作成。主考官定一等,光緒欽定第五十三名,稱“孝廉方正”,階奉直大夫,為縉云縣爭了光,至今王氏族譜的家譜上還有當年殿試文章。

“崇德尚賢”的村史欄上,能看到楊宣義、王公祿等“魚倉始祖”,王謨、王朝綱、王銓、王樹萱等歷史名人多達27位, 其中不乏進士、騎尉、布政司、登仕郎、奉直大夫、直隸州州同等古代朝廷文武官員。此外,王祖淼、王新平兩位博士鄉(xiāng)賢以及王陳生等現(xiàn)代鄉(xiāng)賢也都有著詳細介紹。宗族的輝煌,不言而喻。

王氏、楊氏,便是魚川村的兩個大姓。他們世代聚居、耕讀傳家、樵商并舉、誠信好善。 魚川村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古建筑群。

一個千年的山區(qū)歷史古村落,民居、廟宇保持完好,雕梁畫棟、古色古香、栩栩如生。還有赫赫有名的“高仰齋”書院就隱藏在村里,培養(yǎng)出的蕓蕓學子已走向詩與遠方。

魚川古民居建筑群為明、清、民國時期建造,保存至今的祠堂有2座,明、清、民國時期的古民居建筑 800多間,其中建于明、清的古民居有 13棟,村內古建筑群主要由王氏宗祠、楊氏宗祠、文昌宮、本保殿、紫金花書院、道壇(明堂)、山舍等組成。

在清中期,魚川已進入工商文明。依靠小八都坑的山川地里優(yōu)勢,魚川王氏廣置山林種植毛竹,大力發(fā)展竹紙制造業(yè),廣銷蘇杭等地。其先祖碧峰公便以竹紙制造業(yè)累積財富,廣積福田。 在村內碧峰公的事跡仍被后人津津樂道,他雖然在世只有56年,但為人耿直,樂善好施。據碧峰公后裔介紹,碧峰公一生修橋鋪路無數(shù),至今村內還有保留由他出資建設的懷德橋、報恩橋、高仰齋書院等遺跡和故事。

去年年底,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協(xié)調小組辦公室公布的全省第九批(2021年度)歷史文化(傳統(tǒng))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名單, 縉云縣新建鎮(zhèn)魚川村入選其中,獲歷史文化(傳統(tǒng))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補助 700萬元。這一保護政策、補助款項的落地,使得魚川古民居建筑群得到了極佳的保護。

如今的魚川,已成為縉云西部一顆“翠綠的明珠”。山林面積1.7萬多畝的魚川村,竹林面積達到1萬多畝,人均有4畝竹林,筍竹產業(yè)收入是很多魚川村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2020年村集體總收入58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15.76萬元。

浙江省傳統(tǒng)古村落魚川古村

曾出過40多位秀才

助城隍、捐學宮、修橋鋪路

報恩橋、懷德橋,彰顯家族懿風

名人故里,聲譽遠傳

有空,我們一起出發(fā)去看看吧!

文章來源:麗水日報,麻凱程 圖 陳煒 樹樹 呂巖 胖子 木子鍋

Hash:39f10baa46c110a855db9418458213f4976df37e

聲明:此文由 江南水鄉(xiāng)生活見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