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城記——穿著旗袍尋找杭城記憶”中“杭州十大古城門”之“古涌金門”
繼“尋城記——穿著旗袍尋找杭城記憶”中“杭州十大古城門”之“錢塘門”之后,我們又來尋訪“古涌金門”。
最早知道涌金門,是因為梁山好漢“浪里白條”張順的故事。98版的《水滸傳》之中《魂系涌金門》中,張順在涌金門被亂箭射死,看的讓人落淚、心痛。
也許您每天都要經(jīng)過“古涌金門”一帶。但對它的故事卻不一定知曉。請跟著旗袍姐姐一起,尋訪這座熱鬧而風雅的“古涌金門”。雖城門不再,但卻有遺址可尋,有故事可聽。
遺址就在今天的南山路與涌金路一帶。那時的涌金城門無甕城,只因依附了西湖,可御可守。
宋朝時,涌金門外有座豐樂樓,是官家的酒樓,樓高三層,每一層?xùn)|西南北一向五間。樓中不但有美酒,還有歌伎數(shù)百。那時的宋律規(guī)定,國營酒家的伎人只獻藝陪酒,不得委身。這與涌金門外在屋前立一枝紅梔子燈的小酒家,暗藏宿娼不同。那時,還沒有公款宴請一說,但豐樂樓已形成了高檔消費圈。一到入夜,絲竹琴瑟,燈燭輝煌,連趙構(gòu)都以為是“豐亨豫大”(豐盛、亨通、悅樂、大氣)的舊京汴梁重現(xiàn)。后來,他一高興,將涌金門改名“豐豫門”。
不過,豐樂樓的建造,最初并不是為刺激消費。涌金城門直對青山綠水,按堪輿(風水)家說法,犯了“山水之沖”。于是,在“與門相值”的位置,造了這座如同“屏障”的高樓,取名“豐樂”,以表示五谷豐登,天下安樂。
明初,“豐豫門”改回舊名。涌金門歷來是從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覽的通道,為市區(qū)繁華地段,城門樓上有楹聯(lián)曰:“長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樓鬧市煙火萬家?!?/p>
清代,涌金門城樓大方威嚴,為重樓歇山式建筑,灰筒瓦頂,涌金門城墻高12米,倒U字形的門洞高約8米,寬約5米。清代城樓上有一副楹聯(lián):“長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樓連鬧市繞煙火萬家”,形象地概括了涌金門在當時的重要地位和繁榮景象。
涌金古城門于1912年修筑南山路和湖濱路時被拆除,雄偉的城樓在舊時的照片中尚依稀可見。公元936年,吳越王引西湖水入城為池,稱為涌金池。他曾親筆題了“涌金門”3個大字,立石在池旁,池名旁還刻有“清泰三年,丙申之歲,建午之月,特開此池”。
據(jù)老人家說:清朝時杭城古城門的鑰匙,多掌在旗人手中,沒有一點通融。漢人很少走涌金門,因為城門之內(nèi)有旗營。清初,滿漢隔閡較大,漢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寧可繞道。到了晚晴,旗人自顧不暇了,每到農(nóng)歷六月十八晚上,因次日是觀音娘娘的誕辰,浙江的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三大憲要需在黎明時趕到天竺燒頭香。都要起得很早,表示對觀音菩薩恭敬。所以,杭城的一府兩縣,佐雜貳甲,都必須得先一步趕到寺廟站班。眾人也借此進出,乘坐夜船。于是,農(nóng)歷六月十八的晚上,涌金門就燈籠高照,火把通明了。要是浩月當空,水落繁星,那更是畫船如鯽,笙歌滿湖。直到民國初,拆了城墻,找了湖濱路,夜夜都可以出城玩了,但六月十八晚上的熱鬧,還是照舊。
西湖向東突出的一塊就是涌金池。這一塊,正對著從前的涌金城門,一個天然的港灣。如今這灣上有一座長曲橋,就是當年的湖岸。據(jù)老人家說,這就是游船碼頭的舊址,老杭州人稱“第一碼頭”。
“第一碼頭”這個說法是在拆除城墻之前,那時候從城里出來坐游船,這是惟一的碼頭。后來城墻拆除,沿湖建起了六個公園,各處都能下得游船了,這個說法才慢慢淡去。那時候船民各以居住地為幫,有茅家埠幫、丁家山幫、岳墳幫等,各有地盤。涌金門屬于郭家湖頭幫,所以,各處過來的游船,到了涌金門碼頭,見到當?shù)毓液^的游船與游客談不攏價錢,都不敢輕易上前壓價接客。
查閱各種西湖詩作中,也找了幾首關(guān)于“古涌金門”的詩,從那時的詩作所描繪的畫面來看,我們一定能感受到當時的熱鬧和風雅。
涌金門外小瀛洲,
寒食更風流。
紅船滿湖歌吹,
花外有高樓。
晴日暖,
淡煙浮,
恣嬉游。
三千粉黛,
十二闌干,
一片云頭。
柳絲舞困起炊煙,
羅綺相催欲上船。
貴冶亦知春有夜,
暖沙還付白鷗眠。
涌金門外雨初晴,
多少紅船上下趨。
龍管風笙無韻甚,
卻撾戰(zhàn)鼓下西湖。
攝影:雁冰
Hash:d4a7b62115b3108b243ed50dca7a139c36ba75c1
聲明:此文由 杭州旗袍沙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