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歷史文化
韓超墓。位于昌黎縣荒佃莊鎮(zhèn)韓營村東南500米處的田野間,韓超墓葬地南北長51米,東西寬65米,封土高1.5米,在墓西北處有一條長30米,寬2米的墓道。韓超為唐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教育家韓愈的三十三世嫡孫,清道光年間被選派到貴州都勻府,先后任三角屯副知州、獨山知州,咸豐年間升任鎮(zhèn)遠(yuǎn)府清江廳通判、石阡府知府和貴州糧儲道、貴州按察使,到同治元年(1862)加布政使銜,獲賜“武勇巴圖魯”稱號,得授二品頂戴,升任貴州巡撫。同治二年(1963),其“乞病回籍”;回鄉(xiāng)后,主持團練,于光緒四年(1878)病死家鄉(xiāng)。其墓在1969年被平,平墳時發(fā)現(xiàn)棺外有槨,但棺中的金銀首飾被盜,有一顆雞蛋大小的珠子帽頂和3顆朝珠尚存。據(jù)韓營村民介紹,韓超去世后,后人將他生前喜愛的戰(zhàn)馬和銅制馬鞍、馬鐙、上馬石等一同埋到墓道內(nèi);1969年平墳時,馬鞍、馬鐙、上馬石等未出土,依然埋在墓道處。2005年7月,韓超墓被昌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韓營韓氏祖墳碑座
除了以上所講的古遺跡、古墓葬以外,昌黎縣尚保留基座古建筑和古井。
據(jù)2015年統(tǒng)計,全縣共有古代建筑7處,其中國保1處,省保4處,縣級文物點2處。
源影寺塔。位于縣城源影寺路東側(cè)。始建年代無考。從塔的建筑風(fēng)格和造型特點看,屬遼金時代塔型(省人民政府公布文物保護單位時標(biāo)明為金代所建)。2001年6月,被國務(wù)院正式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羅哲文贊譽源影寺塔:“全國罕見,造型特別優(yōu)美?!辈⑴c2008年錄入羅哲文、柴福善編著的《中華名塔大觀》。
此塔為13層實心密檐磚塔,呈8面,高36米;平面面積90平方米。塔基上有須彌座,其上端用斗拱承托著的平座、望柱、欄板上雕有幾何圖案花紋。平座上有仰蓮2層,托著磚雕的天宮樓閣。天宮樓閣以上直至13層檐下均施斗拱。各檐層飛有卷剎。13層頂上為磚筑,上有風(fēng)磨銅頂。整個建筑秀美、古樸,工藝水平較高,富有濃郁的北方文化色彩。歷代文人對源影寺塔多有贊譽。民國二十二年(1933)《昌黎縣志》記其景云:“每當(dāng)暮靄殘霞,朱暉赮駁,遙望塔尖儼如倒參彤管,咄咄書空。”因此,稱其景觀為“霞暉窣堵”,列為古碣石十景之一。塔下有井,泉水旺盛、甘甜。原寺名失傳。從明代起,稱其寺為“古塔寺”。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知縣楊于陛重修古塔寺,因塔下有一井,說:“水自有源,塔自有影,各不相假?!庇谑嵌麨椤霸从八隆?,塔名源影寺塔。清光緒二十七年(1902)改名為“萬壽宮”。民國年間改建為古塔寺小學(xué)。據(jù)史料記載,源影寺塔于“明嘉靖、萬歷年間,清順治、乾隆年間皆重修”。最大一次重修工程是明嘉靖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541年開始的,至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竣工,歷時10年。重修時,“立瓶于頂,掛響鈴于檐”,整個源影寺塔“煥然一新,警人耳目”。
▲ 源影寺塔舊貌(遼金時代建,明萬歷四十八年,知縣楊于陛定塔名“源影寺塔”)
源影寺塔曾為一座寺院所在地,異常奇妙的是,寺院的水井就開鑿在源影寺塔的西側(cè),距塔極近。到明朝時,寺名年久失考,寺院被俗稱為“古塔寺”;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昌黎知縣楊于陛在主持重修寺院時,以塔下有井,而“水自有源,塔自有影”,定寺名為“源影寺”,塔遂稱“源影寺塔”。到清朝光緒年間,源影寺曾被改稱“萬壽宮”。
近代,此塔年久失修,加上地震等自然災(zāi)害,逐漸破損。民國二十二年《昌黎縣志》載:“光緒戊子五月地震,塔尖圮壞,銅頂落地。重十余斤,金光照人?!表戔徱捕鄩櫴А4怂鉃轱L(fēng)磨銅所制,竟被知縣原恩瀛拿走。其后幾十年,不斷損壞,特別是1976年唐山——豐南一帶大地震波及到昌黎后,塔身傾斜,并出現(xiàn)大裂紋多道,有倒塌危險。1982年,省文物局撥款11萬元、縣籌款2萬元維修加固,1983年動工,1987年6月竣工。
2006年,省文物局投資20萬元,進行塔基順?biāo)?、排水,塔基護欄和避雷設(shè)施檢修工程。2013年,國家文物局撥款33萬元,實施源影寺塔防雷工程。2015年,國家文物局先后撥款61萬元,實施源影寺塔安防工程。
雙陽塔。位于荒佃莊鎮(zhèn)陳青坨村村南。始建于明代,據(jù)史料記載,初為東、西二塔,故名為雙陽塔。居?xùn)|者為趙翁寶塔,居西者為鄭翁寶塔,至清同治元年(1862)鄭翁寶塔傾毀,趙翁寶塔獨聳至今,現(xiàn)仍稱雙陽塔。1992年,荒佃莊鄉(xiāng)政府撥款修葺?,F(xiàn)存塔5層8面,寶瓶頂,塔高約6.5米,每邊長0.78米,每面一層檐下有磚雕兩塊,二層檐下正南鑲有一方塔銘,上刻“趙翁寶塔萬歷癸丑孟夏吉旦”。1985年,被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省文物局撥款20萬元,實施雙陽塔維修加固工程。
關(guān)于雙陽塔,當(dāng)?shù)亓鱾髦@樣一個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深夜,狂風(fēng)大作,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突然,從天空中降下兩個巨大的黑色物體,發(fā)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響,頓時風(fēng)止雨停。
第二天,鄉(xiāng)親們出門一看,只見村東村西一夜之間就長出了兩個大土崗子。說來也怪,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了,兩個本來相距十多里的土崗子,也十里、九里、八里……越來離得越近了。鄉(xiāng)親們不知是啥原因,幾個老人一商量,想請位風(fēng)水先生看一看,到底是咋回事。
這一天,風(fēng)水先生被請來了。風(fēng)水先生問了土崗的一些情況,然后分別圍著兩個土崗轉(zhuǎn)了三圈,說:“這兩個士崗原來是在天執(zhí)事兒的一條龍,只因它觸犯了天規(guī),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命天兵天將將其斬為兩段,拋于此處,變成了兩座土崗。此龍乃是天上神靈,雖被斬為兩段,可靈根未滅,經(jīng)過幾年養(yǎng)息,就漸漸地恢復(fù)了元氣。據(jù)我相觀,不下十年此龍將會首尾合一,鄉(xiāng)民將必受其害!”
鄉(xiāng)親們聽了,一個個又驚又怕,紛紛詢問破解的辦法。風(fēng)水先生說:“要在兩崗之間造寶塔兩座,一塔鎮(zhèn)首,一塔鎮(zhèn)尾,此龍就永世不得翻身,可保萬年太平?!甭狅L(fēng)水先生這樣一說,鄉(xiāng)親們就推趙姓和鄭姓兩位主持修建寶塔。時間不長,寶塔修好了,因塔建在朝陽庵,就取名為“雙陽塔”。為了紀(jì)念趙翁鄭翁造塔有功,分別在兩塔的正面鑲了石牌,石牌上刻上了“趙翁寶塔”“鄭翁寶塔”四個字。從此,兩個土崗就再也沒有移動過。時至今日,西塔已不復(fù)存在了,可東塔的方石牌上,“趙翁寶塔”四個字還隱約可辨。
五峰山韓文公祠。位于兩山鄉(xiāng)五峰山村西北西五峰山半山腰,占地1000平方米,原為圓通寺舊址。坐北朝南,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南臨深谷?,F(xiàn)有房屋4處,山門2處,山洞2處,水井1口,碾1副,石刻7處,碑碣10通,殘碑5通,塑像1尊。明崇禎十四年(1641)春,山石道范志完謁拜昌黎縣城的韓文公祠后,來此游覽,稱其地“天成文筆峰”,提議再建一座韓文公祠,正殿3間,內(nèi)塑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泥塑像一尊。當(dāng)年在圓通寺之西施工建成“正祠獻殿共六楹,次及齋室、廚房,再次及品墻、碑樓”。范志完還在廟后峭壁高處讓人刻下“泰山北斗”“五峰環(huán)翠”8個大字。清朝時,五峰山韓文公祠有明確記載的重修有兩次:第一次是康熙十年(1671)至十三年(1674)的擴建工程。祠堂因“地址狹隘,室宇幽晦”,而由圓通寺僧人濟存“發(fā)愿增修”,“舉梵宇而新之,移祠堂而右之,撤庭舍而葺之”。同治十三年(1874)春,昌黎縣韓營村舉人韓振先籌資并主持?jǐn)U修。20世紀(jì)初,革命先驅(qū)李大釗多次到這里游覽、山居和政治避難。1919年,他在這里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和《再論問題與主義》。李大釗還在此寫過一些游記、詩歌、信札等。1924年夏,李大釗為躲避北洋軍閥通緝,到此避難。并由這里受中共派遣赴蘇聯(lián)參加共產(chǎn)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此祠因年久失修而開始坍塌,1948年前后被拆除。1986年,中共昌黎縣委、昌黎縣人民政府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后人,采用“公辦民助”的方法,募捐集資12萬元,省、市撥款3萬元,復(fù)建韓文公祠。1986年10月動工,1987年4月正殿、客廳3間、耳房2間主體工程竣工。1999年10月,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將此地定為五峰山李大釗革命活動舊址,確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五峰山韓文公祠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待續(xù))
作者:肖沛昀
編輯:張茵娉、劉澤宇
編審:李雁鋒、秦勇
end
Hash:e9a75c88dc94b72150cd4ba53a5d8e607c62389b
聲明:此文由 昌黎文化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